三国:我关羽长孙,麦城先救祖父 第136节

  呼延大风一听这话,更是大感吃惊,连忙拨马上前,想要和孙礼确认,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误会。

  不想呼延大风刚刚上前数步,孙礼背后,一名魏军校尉突然抬手,举起一张大弓射向呼延大风。

  “嗖……”

  呼延大风不防,被一箭正中面门。

  呼延大风坠马倒地,乌桓众将领见状,纷纷举起了手中的弓箭。

  “射。”

  “咻咻咻……”

  乌桓突骑们见孙礼的人对呼延大风出手,纷纷举起弓箭射击,一时间,乱箭齐发。

  孙礼也没有想到,自己军中居然会有人突然射箭,自呼延大风落马的那一刻起,孙礼便知道,大事不妙了。

  孙礼挥刀拨打箭矢,可他身后的魏军士兵们却没有他那种本领,纷纷被射倒在地。

  “退,撤退。”

  孙礼无奈,只能拨马领着麾下魏军撤退。

  乌桓突骑一路追击,魏军死伤无数。

  孙礼领着数十名亲信逃入山中,这才成功躲避了乌桓突骑的追杀。

  “不可……不可……”

  乌桓将领石莽扶起呼延大风,呼延大风虽然中箭,但箭矢只是穿透了呼延大风面颊,并没有要了呼延大风性命。

  石莽看着呼延大风,眼神冰冷。突然,他伸出手,捂住了呼延大风的口鼻。

  呼延大风瞪大了眼睛,他想要挣扎,可重伤的他根本不是石莽的对手。不一会儿,便被石莽活活捂死。

  “哼,司马懿许诺支持我成为乌桓的首领,并扶持我成为草原之王,呼延老头,你老了,既然你喜欢做魏人的狗。那么,你就去地下追随他们吧。”

  石莽看着已经死去的呼延大风,脸上露出一丝不屑,擦了擦手上的血迹,石莽突然趴在呼延大风身上,放声痛哭起来。

  “将军,你没事吧?”

  山林中,孙礼卸下铠甲,只见他的肩膀上,赫然插着半截羽箭。

  一名亲信看着孙礼的伤口,眼中流露出担忧之色。

  孙礼深吸一口气,他想到呼延大风的话,心中明白,自己可能被算计了。

  “不行,我必须尽快告知陛下,司马懿想要独揽兵权。”

  孙礼挣扎着站了起来,刚起身,远处突然火光大盛,一支魏军杀出,为首一人,赫然是先前不见的司马师。

  司马师横枪立马,对着孙礼说道:“孙礼,你谋反叛国,火烧寿春,某家奉夏侯将军之命,取你首级。”

  孙礼闻言,哈哈大笑道:“好个司马仲达,好,好,果然厉害,司马师,你父子二人不顾国家安危,排除异己,早晚,必不得好死。”

  到了此时,孙礼哪里还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司马懿的安排。

  想必此时,夏侯赞应该已经接到自己谋反,杀害呼延大风的消息了。

  孙礼明白,若是夏侯赞上表曹,说自己谋反,那自己这个谋反的罪名,就真的洗刷不掉了。

  “哈哈哈,现在才醒悟过来,可惜,太晚了。”

  司马师知道孙礼骁勇,不敢上前,便命令魏军士兵乱箭齐射。

  无数箭矢射出,孙礼的身体瞬间被乱箭穿身,至死,孙礼仍旧傲立不倒,眼睛里,也没有一丝恐惧。

  司马师射杀了孙礼和孙礼所有亲兵,随后带人离去,任由孙礼曝尸于此。

  汝阴,从昏睡中醒来的夏侯赞得知孙礼谋反,杀死了乌桓首领呼延大风后,果然没有丝毫怀疑,当即命人修书一封,送往邺都。

  曹接到夏侯赞的奏折后,心中纵然百般不愿意相信,可事已至此,他也只能选择了相信。

  徐州叛变,整个兖、豫二州,也唯有司马懿麾下的军队可堪一战,曹只好加封司马懿为卫将军,节制豫州军队,抵挡汉军,收复徐州。

  “唉,张战死,今孙礼又降,我大魏天下,难道真的就无力回天了吗?”

  曹瘫坐在龙椅上,心中感觉无比的疲倦。

  关翊攻占寿春,并夺取徐州的消息传到成都,刘禅大喜,加封陈应、陈肃叔侄二人,一人为广陵太守,一人为下邳太守,并委任关翊暂代徐州刺史一职,命他继续伐魏。

  洛阳,夏侯玄找到了叔父夏侯,叔侄二人相见,夏侯得知夏侯玄遭到徐州军背叛,好生安慰了一番,然后安排人送夏侯玄前往邺都。

  “汉军来势汹汹,这司马懿未必是汉军的对手。看来,我也必须将钱财运往邺都,以防不测。”

  送走夏侯玄后,夏侯吩咐家人,收拾钱财,准备偷偷运到邺都,随时做好撤离洛阳的准备。

第237章 血战东武

  司马懿将军队退至汝南,收缩军队。而关翊此时,则正在攻取徐州唯一不愿投降的地方,东武城。

  东武守将正是昔日坐镇柴桑,败给关翊的王浚,他失了柴桑后,又被任命为东武城守将。

  此时徐州各地尽皆反叛,王浚困守孤城,本已经做好弃城的准备,不过曹在得知徐州反叛后,已经调集了青州兵马前来支援。因此,王浚决定暂时死守。

  关翊领着军队来到东武城下,望着东武城,关翊的心中,充满了斗志。

  此时李靖、秦琼守寿春,郑和守夏口,关翊身边只有陈庆之、薛礼、尉迟恭、王双等将,将东武包围后,没等关翊下令进攻,一个消息传来。

  “报,魏国派出东莱太守王基,领兵自即墨方向杀来。”

  关翊在帐中与诸将议事,陈肃、陈应叔侄赫然也在其中。

  “王基,何许人也?”

  关翊一听魏国援兵赶到,不由好奇的看向陈应。

  陈应皱眉道:“王基,字伯舆,东莱人士,此人武艺高强,善于治兵,不好对付。”

  “末将愿意领一支军队,斩杀王基。”

  一听陈应说王基武艺高强,不好对付,尉迟恭瞬间不乐意了,当即起身请战。

  关翊点了点头,便命令尉迟恭领锁甲弓骑兵五百,重甲槊兵一千,铁甲盾兵、铁甲强弓、强弩兵等各种兵种,总计五千兵马,又命王双为其副将,前去迎战王基。

  尉迟恭兴奋的领兵而去,关翊则命令士兵打造攻城器械,准备强攻东武城。

  一支魏军正在行军,为首一人,面如冠玉,手持一柄赤缨枪,胯下一匹青海骢,威风凛凛。

  此人,乃是王基之子,王徽,字德琮,此时,正领着三千魏军,赶赴东武。

  很快,王徽的军队便在夷安一带与汉军尉迟恭相遇。

  双方各自射住阵脚,尉迟恭手持一柄丈八点钢槊,拨马出阵。

  “某家乃是雁门尉迟恭,对面的小儿,可敢与我一战?”

  尉迟恭冷笑的望着王徽,脸上充满了挑衅。

  王徽对左右说道:“久闻关翊麾下有两名虎将,一人名为秦琼,乃是我青州人士,一人便叫做尉迟恭。想来,便是此人,你们且在此压阵,待我取下尉迟恭首级,以震慑敌军。”

  王徽说完,拨马出阵,手中赤缨枪一横,朗声道:“尉迟恭,可识得我东莱王德琮?”

  尉迟恭撇了撇嘴,笑道:“哪里来的小白脸,你尉迟爷爷怎会识得你?”

  “哼。”

  王徽闻言,鼻间发出一声冷哼,随即催动胯下青海骢,直接杀向尉迟恭。

  尉迟恭哪里瞧得上一个白脸少年,当即也催动战马,准备一招将王徽秒杀。

  “铛……”

  尉迟恭一槊砸向王徽,被王徽抬枪招架,二人在马上你来我往,一连五六个回合,不分胜负。

  负责压阵的王双见状,还以为尉迟恭在故意戏弄对方,心中暗道:“这莽汉什么时候也学会戏弄敌人了。”

  王双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尉迟恭,心中是充满了震惊,因为他并没有留手,对方,是真的和自己斗了个不分胜负。

  尉迟恭心中惊异,王徽此时心中的震惊更大,他自幼天生神力,又得名师调教,虽然年龄不大,但已经打遍青州无敌手,生平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如尉迟恭这般强大的对手。

  两人又战了十多个回合,尉迟恭终究力大,且战斗经验丰富,发现了王徽的破绽,拔出背负竹节钢鞭,一鞭砸向王徽。

  王徽此时招式已老,回枪不及,咬了咬牙,只得用左臂硬接尉迟恭钢鞭。

  “咔嚓……”

  “啊……”

  只听“咔嚓”一声,王徽感觉左臂一疼,口中忍不住发出一声惨叫。

  “退。”

  王徽忍痛拨马而回,吩咐军队撤退,尉迟恭见状,大手一挥,领着汉军追击。

  “杀啊。”

  魏军且战且退,时不时被汉军锁甲弓骑兵射杀,一路逃了十余里,兵马死伤无数。

  “杀。”

  尉迟恭一槊将一名魏军将领砸翻,反手一个横扫,又扫飞了一排魏军士兵,正杀得痛快,突然听到前方传来喊杀声,仔细一看,竟是遇到了魏军主力。

  王双骑着大宛马,杀到尉迟恭身旁,二将仔细一看,顿时明白,这支魏军不简单。

  王基领着魏军出现,他安抚了受伤的王徽一番,冷声道:“汉军果然精锐,无怪乎能够一路打到这里,不过遇到我王基,他们算是遇到对手了。”

  王基在出征前,便明白这将是一场苦战,所以不仅带的兵马全是青州最精良的东莱兵,并且还暗中请了好友王昶领兵相助。

  王昶字文舒,出自太原王氏,时任北海太守,接到王基的书信后,王昶没有犹豫,直接集结北海三千兵马,前去和王基会合。

  此时王昶之兵未到,王基见汉军精锐,不愿与汉军交战,便命令魏军布下密集阵法,以强弓劲弩抵挡汉军。

  尉迟恭见状,不敢紧逼,双方对峙一番,各自后退扎营。

  与此同时,关翊也对东武城发起了进攻,无数汉军士兵推着云梯、井阑、冲车朝着东武城杀去。

  东武城上,王浚亲自坐镇,他拔剑在手,眼神无比坚定。

  “射。”

  魏军弓手开始射箭,无数箭矢攒射,汉军士兵们顿时被射倒一片。

  关翊冷冷的注视着一切,现在冲锋的汉军,都是关翊招募的辅兵,真正的精锐,此时还在原地待命。

  陈应、陈肃等人观看着汉军攻城,望着一个个悍不畏死的汉军士兵,叔侄二人尽皆骇然。

  “杀啊。”

  云梯搭在了城墙上,关翊挥舞令旗,铁甲盾兵开始出动,他们以盾牌遮挡箭矢,等到了云梯旁,便扔掉盾牌,持骨朵攀爬云梯。

  城楼上,滚烫的金汁倾泻而下,即便是身披重甲的铁甲盾兵,面对金汁,也毫无抵抗之力,被滚烫的金汁烫得从云梯上坠落,惨死当场。

  “噗……”

  滚石、檑木疯狂砸下,一名名铁甲盾兵被砸落在地,口喷鲜血。

  关翊身旁,薛礼眼中跃跃欲试,不过此时关翊还没有下达总攻,薛礼也只好暂时按捺心中的战意。

首节上一节136/1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