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有十万死士,开局屠了南匈奴 第342节

“愿闻其详!”

荀攸朗声笑道。

“其一,主公可命一亲信之人,坐镇长安。再派兵马长驻长安。”

王旭微微皱眉道。

“如此安排的话,若长安一旦有变,本王只怕鞭长莫及!”

“不错!主公所言甚是!”

荀攸点头道。

“这一策最大的问题,便是在此!”

“不论何人坐镇长安,都远没有主公的威慑力。”

“长此以往,只怕长安的局势会有些动荡。”

“故而,这一策,乃是三策中的下策!”

“不错!”郭嘉点了点头道。

“人心最是难测!”

他说到这里,有些欲言又止。

王旭淡笑道。

“奉孝不必拘泥。”

“在场众人,都是本王的肱骨,也是本王绝对信任之人,奉孝你直说便是。”

此话一出,贾诩和李儒两人,心头俱是一震。

一种被信任的感觉,犹然而生。

他们虽然自认为,对主公早已经百般忠诚。

但毕竟加入王旭的时日尚短,王旭有些顾忌,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观主公如今的样子,却是对他们百般信任。

一时之间,他们对王旭越是崇敬。

便是归属感,也是越发浓郁起来。

他们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

要尽力为王旭,献上自己的一份心力。

郭嘉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刚才那一点,乃是他故意而为。

目的,自然是为了让王旭收买贾诩和李儒二人的心。

但他们都不知道。

王旭之所以会对贾诩和李儒二人如此放心,究其根本原因,自然是因为忠诚度。

贾诩和李儒都已经是100%(死忠!)状态,他王旭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如此,属下便直言不诲了!”

郭嘉慵懒一笑道。

“通过近些时日的观察,我发现天子颇为聪慧!”

李儒附和道。

“这一点, 我倒是颇为赞同。”

“董卓之所以选刘协登临天子之位,也是因为刘协颇为聪慧!”

郭嘉却是苦笑了一声道。

“但,此乃优点,亦是缺点!”

“哦?”在场几人,面露好奇之色。

徐庶疑惑道。

“奉孝,你何出此言?”

“天子聪慧,怎么会有弊端?”

郭嘉慨然一叹道。

“本来,天子聪慧,乃是好事!”

“但可惜,天子虽然聪慧,但毕竟年岁尚幼!”

“两相一结合,便意味着,天子容易受人蛊惑!”

此话一出,众人齐齐面露深思之色。

荀攸抚掌感叹道。

“奉孝对于人心的把握,的确不同寻常!”

“这一点,也是这一策最为麻烦的一点。”

“主公久不在天子身边坐镇。就恐有人挑唆天子行事。届时,只怕容易生出祸端!”

王旭轻抿了一口茶,微微一蹙眉道。

“此策的确有些问题。”

“公达不若说说另外两策!”

荀攸点了点头道。

“这中策,便是主公亲自坐镇长安,至于豫州、南阳两地,则派亲信之人负责驻守!”

“如此一来,便能很好地解决刚才那个问题。”.

第164章

此话一出,众人尽皆点头。

田丰眉头一凝道。

“公达,如此一来,豫州、南阳两地,亦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正是如此!”

徐庶点头道。

“主公的封地,乃是在豫州和南阳郡。”

“而主公的威胁,也是来自于豫州、南阳郡周边。”

“若是久在长安,只怕兵马的调度,攻防方面,总不如主公在时方便!”

“元直所言,直击此策的要害!”

郭嘉由衷地赞叹道。

“此策最大的问题,便在于此!”

“大军的调度,有时一次便需出动十万大军。”

“如此规模的调度,若是没有主公亲自坐镇,只怕会有些问题。”

郭嘉看了荀攸一眼。

对于荀攸接下来的上策,他心中,已经有了些揣度。

他笑吟吟地道。

“公达,你就不要在吊人胃口,直接将你的上策拿出来。”

“让在座的诸位,品鉴一二。”

众人闻言,皆是面露好奇之色。

他们一个个,全部都望着荀攸。

王旭不由地心头暗笑。

“戏肉来了!”

荀攸的目光,在众人的身上扫过。

这才轻咳了一声道。

“以我之见,这上策便是,迁都!”

在场的人,除了王旭、郭嘉之外,齐齐露出了讶然之色。

迁都一事,干系重大!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提及。

“什么?”田丰讶然道。

“公达你说的是迁都?”

荀攸点了点头道。

“不错!”

“只有将天子以及朝中官员,全部都迁往主公的封地之内,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迁都之后,主公便没有后顾之忧!”

“不光能顾及天子,也能顾及豫州和南阳郡的封地。”

王旭点了点头道。

“诸位以为,这迁都一事如何?”

众人细细地思虑着。

李儒抚须赞叹道。

“私以为,此策甚善!”

“长安位置太过偏远,若是能迁都豫州,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郭嘉抚掌轻笑道。

“在下以为,若是迁都豫州,倒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徐庶、贾诩等人,尽皆附和。

田丰凝眉道。

“在下以为,这迁都一事,干系重大,只怕不好成行!”

首节上一节342/7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