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召唤拜月教主! 第474节

人书生死簿上九幽冥气震荡。

猛然射出一道巨大的漆黑光柱,垂落下界西方冥土的中间

天道之力,界王神通,地府重宝。

下一间,西方宴土直接裂开巨大的深洲裂缝,

自成一界,往下无限延伸。

一道道地府的景象,也迅速构建成型。

鬼门关,黄泉路,忘河,奈何桥。

阴曹地府,大帝殿,地狱,轮回之门。

地府之中,每一处境地都布满了幽冥鬼气。

不见光明,乃是亡魂鬼神所居之地。

源源不断的漆黑气息,从人书生死簿绽放。

涌入地府当中,凡人不可见

庞大的地府成形,宏大的鬼门关就介于地府和人间交界

通往阴曹地府的入口,唯有仙467神鬼差,已经死去的亡魂方能看见

被册封的众神,有些错愕的望着那虽然阴暗沉沉,却气势磅确的地府景象

三观再次被颠覆。

九天之上,有天庭神灵

九幽之下,有鬼差亡魂。

这些对于他们而言,只在传说中听闻过的事情

今天全都是亲眼所见,内心简直震撼到无以复加

“白起,张仪,石之轩等人听封!"

地府成,赢政的声音再次回荡封神台之上

"臣在!"

自起,张仪,石之轩等人没有被封为天庭仙神。

他们还以为自己功劳不够,暗自发誓要更加努力。

如今听到陛下喊到自己的名字,立即就亢奋了起来。

飞身而起,半跪在封神台前听封。

“武安君自起,奠定强秦之基,令天下人无不风闻丧胆,

更有修罗领域,看尽各种人间死态。

心神坚毅,神鬼不停。

"今联赐予灵品神位,救封北阴鄂都大帝,掌管地府,

神位加身,可调动整个地府鬼气。

赐人书牛死簿,堂管人间生死轮回,

记载月人善恶功德,管理阴间亡魂。

引渡功德无量者轮回重生,打罪业加身者入十八层地狱。

"遵旨!"

(cbcg)"谢陛下天思!”

白起领旨,内心无比亢奋

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为了北阴鄂都大帝

不仅自己可以享受万载寿元,还可以管理人间生死,统御万千鬼魂

这是何等威风的事情!

北阴鄂都大帝,管理整个地府。

换句话说。

放眼整个地府,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除了陛下赢政之外,他就是最强的存在!

"师!"

地府创立,北阴鄂都大帝归位。

人书生死簿随即在赢政的意念之下,飞入了自起手中

这人书生死簿,是维持地府体系的核心。

虽然交由自起使用,但是它的主人还是赢政。

赢政可以随时收回。

嗡嗡嗡!

自起受封北阴鄂都大帝,封神榜再次综放光华.

白起的神位,随即被烙印在了封神榜上面

和其他天界仙神一样,都是大秦王朝的一份子

接下来张仪受封地府判宫,协助自起处理阴间诸多繁杂的事宜

石之轩以及他统帅的魔门,则是作为地府中的鬼使阴差

分别掌管地府中各机构的事务,维持地府体系正常运作。

地府虽然表面看上去没有天庭那么神圣崇高。

但能够发挥的作用跟神位等级,丝毫不亚于天庭

总之都是大泰仙国的重要部分,各司其职,不可或缺

如此--安排妥当之后。

赢政挥手间,宣告封神仪式结束

"往后诸卿各司其职。

若再有功绩者,朕会继续册封

现在大秦晋级大秦王朝,开辟天地人三界。

具备了天庭,地府,人间界的完整体系。

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终点。

王朝之上,更有皇朝、帝朝,神庭,乃至于真正的天庭

吾大泰帝国之路,还很长。"

“诸卿乃是大秦仙国的仙神,日后当尽职尽责,共同守护大秦

共同开创万世永昌之大秦帝国。

"人人如龙,人人可以登仙!

"谨遵陛下谕旨!

吾等必誓死守卫大奉,鞠躬尽疼,死而后已!

"大奉不朽,万世永昌!

借大的封神台上,皆是受封的大秦官员。

听到赢政的话,纷纷跪拜谢天恩

封神的第一步,已经跨出

往后,便是可以成就更高层次的仙

修为和寿元,都会得到更大的突破。

如今赢政虽然依照洪荒的模板,创立了天庭地府体系

但是这个世界的天庭,和洪荒级的天庭还是有着非常巨大的差距

首先是天庭整体的实力,还远远达不到传说中的那般神通广大

法力无边,不死不灭。

另外一方面,是这个世界的仙气能量等级很低级

毕竟无量世界,自然会一定程度限制了修仙的发展

当然,这些限制,往后赢政都会一一打破。

他所携带的系统,是要将大秦帝国建立成为真正的秦国天庭,

洪荒世界的天仙,真仙,大罗金仙,乃至于圣人。

那才是大泰帝国的未来。

晋升王朝,只不过是刚刚开始。

往后还有无尽仙途等着他,等着大秦!

呼!

赢政挥手间,封神榜落回手中,被收入系统储存空间。

封神结束,大秦文武百官退下。

回到各自负责的领域,让大秦迅速运转起来

所有以往对大秦有功的大臣官员,都得到了册封

实力达到了大宗师境界,及以上的秦军,都得到了陛下赢政的恩泽。

赐予腾云飞天之术法,以及一些仙气。

上天庭,便是成为天乒天将

至于人间,自然会有新的人间秩席规叫

人间各城各地,依然按照大秦律法来维持稳定发展,

并且世界各地分布有裁决司,负责监察人间。

首节上一节474/8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