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秦时漂到失联 第267节

  虞子期这个回答,又有些出人意料。

  就连身为虞渊护卫的虞子期,都不知道虞渊之所在。

  不过,白川却注意到了,在虞子期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一旁的小虞神情发生了一些变化,毫无疑问,身为蜀山当代圣女的她,知道一些就连兄长虞子期都不知道的事情。

  白川目光适时落在了她的脸上。

  感受着白川的目光,小虞沉吟了一会儿,最终还是选择了开口,毕竟扶桑神树已经没有了,且按白川所言,若东皇太一进入了虞渊,那真是……太糟糕了。

  “我,知道虞渊在哪!”

  小虞开口。

  虞子期难以置信的看着妹妹。

  “虞渊具体所在,只有历代蜀山大长老和传承了玄女之力的圣女才知晓。很多人都以为它是一座深不见底的深渊,实际上,它真正的所在,其实是位于扶桑神树之下!”

  “原来是这样……”虞子期恍然,难怪多年以来,有虞渊护卫妄图寻找虞渊,却始终一无所获。

  原来真正的虞渊,竟是藏在扶桑神树地下。

  被神树封印在下,旁人又岂能找到虞渊所在?

  转念,他又想到了一件事,小虞同样也想到了一件事。

  “扶桑神树为阴阳家多夺,随着神树移位,东皇太一发现虞渊,乃是必然之事!”

  “也就是说,虞渊之中封印的东西,已经出世了!”

  ……

  在白川接见了蜀山兄妹之后不久。

  一份紧急军情,被送到了咸阳宫。

  原本白川以为是北方胡人南下。

  因为原著之中,确实是有这么一出,胡人南下,迫使得蒙恬不得不放弃围剿墨家,转而前往北方戍边,老实说,原著之中这段剧情其实毫无逻辑。

  蒙恬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墨家叛逆,就必定全军覆没,须知当时的蒙恬携黄金火骑兵而来,而墨家众人皆中蛊毒,功力全失,等若砧板上的鱼肉,结果,因为一封卷轴,蒙恬放弃了围剿墨家,向着北方而去,如果说事态紧急也就罢了,结果他在途中还跑到东郡走了一遭,看了一番那块荧惑之石。

  如果没有后面那一出就算了,但有了之后,就感觉纯粹是当时的编剧实在想不到墨家怎么翻盘,于是强行给墨家搞了条生路。

  “你看看!”

  嬴政将军报递给了白川。

  白川看了一眼,神情古怪。

  这份军报并非白川猜测的胡人南下一事,而是……农家反了。

  农家新任侠魁田猛,携十多万农家弟子揭竿而起,在东郡造反,声势浩大。

  农家造反也就罢了,毕竟是一群反贼。

  可领头造反的竟然是田猛,而且他还成为了农家的侠魁。

  “农家这是在自取灭亡?”

  除了自取灭亡,白川也实在想不到农家图个什么。

  就算要造反,也不该是现在啊!

第511章 招安农家

  在嬴政未死,胡亥赵高之流未曾倒行逆施之时,农家悍然造反,可不正是自取灭亡?

  就算农家有着十多万弟子,看似声势浩大,实际上,对于秦国来说,也不过如此。

  就算是十多万精锐士卒,在大秦铁骑之下,也终将只有覆灭一途。

  秦国六国,哪一国没有个几十万大军?就算最弱的韩国,也可以轻易凑出这么多的兵马。

  区区农家,胆在在这时候作乱。

  “自取灭亡!”

  如白川的感叹一般,嬴政也是发出了如此感叹。

  虽然这份军报来得紧急,让他的神情有些凝重,但他凝重的是东郡遭到了那群农家叛逆的破坏,而非农家叛逆能够成就什么大事。

  “看来我们的中车府令做了不少事情呢!”白川想到了另一件事,向着嬴政感叹道。

  嬴政也明白白川的话中之意,他想到了早先赵高曾在他面前提出的一个计谋。

  农家六堂之中内乱不断,若是侠魁身死,则整个农家,将会分崩离析,在内部矛盾爆发之下走向毁灭。

  白川瞥了一眼嬴政,继续道:“侠魁田光已经在日前被人刺杀而亡,不出意外,应该是罗网的手笔,但农家,却并没有像中车府令描述的那番,六堂之人为了争夺侠魁之位,自取灭亡,反倒是立即产生了新的侠魁,新的侠魁更是号召六堂,起兵作乱……”

  顿了顿,他又道:“当然,如果从结局来看,倒是和中车府令描述得差不多,农家逆理乱上,起兵造反,帝国大军镇压之下,他们终究是逃不了灭亡一途!”

  嬴政眸光闪烁,显然也是意识到了其中的诡异之处。

  侠魁才身亡,农家新任侠魁田猛就立即起兵造反。

  是田猛对秦国心怀恨意,早就忍不住想要向秦国复仇?还是,这一切是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只为了将整个农家推向毁灭!

  “你怎么看?”

  嬴政又向着白川问了一句,问他对于农家造反一事怎么看?同时,也有些潜藏意思,毕竟盖聂乃是在他们的安排之下进入农家的,如今农家新任侠魁田猛造反,盖聂更是被污蔑成了杀害上任侠魁的凶手,田猛搞不好就会拿盖聂来祭旗,所以,是否放弃早先让盖聂卧底于农家的计划,让他退出来。

  农家的局势演变成这样,是嬴政都没有料到的事情。

  “农家有十多万弟子,虽然其中有一些六国余孽,想要造我们秦国的反,但这种人毕竟不多,且大多数都是六国的贵族之流,他们故国覆灭之后,失去了过往的荣华富贵,这种落差之大,让他们难以接受,所以他们才时时刻刻想着造反,夺回自己失去的一切。对于一些寻常的农家弟子而言,他们加入农家,本质上其实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毕竟茫茫乱世,能够吃到一口饱饭,已经很不容易了!”

  “眼下农家造反,除了是有一只黑手在推动着农家自取灭亡之外,更多的还是这群贵族之流裹挟着下层的愚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

  “十多万手足健全之人就此毁灭,也着实有些可惜!”

  “我建议,只诛首恶,余者,可以尝试招安!”白川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招安?”嬴政有些讶然,平心而论,十多万黎民黔首的死活,他其实并不在乎,就算他们是被人裹挟,被人利用的,但当他们拿起武器,悍然向着帝国发起进攻,进行造反之时,他们就全部是逆贼,死不足惜。

  不过白川都提出了招安之论,他于情于理的还是得听听。

  “陛下可还记得先前春日大典之时的刺杀!”

  白川悄无声息的又提起了一件事。

  嬴政眸光一凝,对于那些刺客的审讯结果,白川早就交给他了,这些人,乃是昌平君余党无疑,而这些刺客刺杀他的理由。

  一是为昌平君报仇。

  二则是认定他若是死了,扶苏可以登基,公子扶苏体内有着一半楚国的血脉,他若是登基,对于楚国之人来说,并非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而且,身居楚国血脉的公子登基成为了秦皇,这也算是间接给楚国报了仇。

  按理来说,在看到这两条刺客给出的理由之后,嬴政应该愤怒才是。

  愤怒之一是因为昌平君这个叛徒是他最痛恨的人,就算死了,他给嬴政心底带来的创伤也不是那么容易愈合的。

  原因之二,则是因为扶苏身为他的儿子,竟然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敢窥伺秦皇之位,哪怕不是扶苏一手主导的刺杀,可只要嬴政生出了一丝一毫的逆反之心,嬴政作为皇帝,都理所当然的会生出猜忌之心才是。

  一如当年的白起,就算没有叛逆之心,然因其功高盖主,昭王依旧不可避免的对他产生的猜忌之心。

  只因为,他拥有那个能力!

  但嬴政却并没有。

  相反,在得知刺杀之时不是扶苏主导之后,嬴政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竟是有些失落。

  这是相互矛盾的一件事。

  嬴政松了一口气,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扶苏没有想刺杀他的心思,按理来说,是不该失落的。

  可谁又知晓,嬴政也曾产生过那么一丝一毫的希冀。

  希望此事是扶苏所主导的。

  因为如果是扶苏所主导的,这意味着扶苏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人。

  嬴政不怕扶苏没有野心,就怕他性格太过软弱。

  作为他的继承人,扶苏的性格理应强硬起来,唯有如此,才能够镇压六合八荒,将大秦延续下去。

  念头闪逝,嬴政又向着白川问了起来,“你想做什么?”

  白川道:“那群刺客,乃是昌平君的余党,而农家,我们都知道,他们是在昌平君的资助下才得以发展起来的,同样可以算是昌平君的余党。”

  “既然都是昌平君的余党,那么在完成昌平君遗愿一事上,想必他们的意见都是一致的。”

  “我觉得,让公子扶苏去招安这群农家之人,是一个很不错的提议!”

第512章 机会

  让公子扶苏去招安农家叛逆,是一个不错的提议。

  不过就算再不错,也只是白川自己以为的,是否通过这个提议,还得看嬴政怎么想。

  那么嬴政是怎么想的呢?

  在听到白川的话之后,他陷入了沉思。

  白川先前突兀提起招安,是他从未想过的,眼下,更是将前去招安的人选给说了出来,嬴政当即产生了不少想法。

  白川有一句话说得没错。

  既然农家和那群刺客都是昌平君的余党,既然他们这么尊敬昌平君,那么在面对昌平君遗愿一事上,想必看法也是也是一致的。

  那群刺客已经说了,昌平君其中一个遗愿,是让公子扶苏登基!

  为了完成昌平君这个遗愿,所以这群刺客不惜生死,也要刺杀于嬴政。

  这群刺客都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你们农家不是自诩继承了昌平君遗志吗?而且当年受了昌平君那么多恩惠,眼下,也是时候报答昌平君了。

  昌平君的愿望是让身居楚国血脉的公子扶苏登基为皇。

  眼我若是派扶苏去招安你们,你们又会如何呢?是对扶苏刀刃相向?若是如此,只能说明农家早已经忘记了昌平君的恩惠,不过是一群忘恩负义之徒。

  所谓的继承昌平君遗泽,纯粹就是自欺欺人。

  反之,若是投纳到扶苏麾下,自然是一件好事。

  且因为白川的提议,嬴政想的更多。

  暗中之人的某些心思,他自然知道,只是因为扶苏性格有些软弱的缘故,他也懒得将某些人的心思给点出来,那些人给扶苏来点挫折,来点压力也不错,或许可以让扶苏快速成长起来也说不定。

  如果此次扶苏能够妥善处理农家一事,无论是镇压农家所造成的叛乱,还是将农家招安,扶苏都算是立下了个天大的功劳。

  他倒不如顺水推舟,将太子之位给册封了。

  省得暗中的某些人动了不该有的心思。

  前段时间的刺杀,刺客是昌平君余党,可幕后策划这一切的人,是否和昌平君有关,就有待商榷了。

  在白川离开咸阳宫之后不久。

  公子扶苏,就得到了嬴政的召见。

  嬴政并非是在章台宫接见扶苏的,而是改在了咸阳宫的主殿。

首节上一节267/2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