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秦时漂到失联 第243节

  张良眼神有异的看了白川一眼,不明白这是不是对方来儒家的真实目的,但见他神情依然,不似作假,又看了一眼神情复杂的二师兄颜路,放弃和颜路师兄商议的想法,自行做出了决定,“我这就去请示荀师叔,只是他见不见你,就看你的运气了。”

  “嗯。”

  ……

  竹叶青翠,满目之间,尽是一片绿煮,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感觉。

  白川和惊鲵跟随着张良,一路穿过了层层竹林,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所在,移目望去,赫然之间竹林之中座落着一间竹屋。那是一座建立在竹海之中的静谧竹屋。透着安静祥和的气息。让人不由得心境祥和,心旷神怡起来。

  这里便是荀子隐居的竹林精舍了!

  白川没有想到,在韩非未死的前提下,这位儒家高人,依旧是选择了隐居。

  从某种程度上讲,荀子可以算是孔孟之后的儒家又一尊圣人。

  然而他又非孔孟,无论是‘制天命而用之’,‘明于天人相分’等弃天道而从人道思想都和孔孟一味神化‘天命’,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对于他在《天论》之中的说法,白川更是为之叹服。

  “列星随旋,日月递,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在白川心目中的地位相较于装神弄鬼的东皇太一,无疑是要高上许多。

  此番既然来到了齐国,岂能不拜访一番?

  “还请白先生在此等候一番,我去请示荀师叔。”张良顿住脚步,神情复杂的看着白川说道。

  就在他即将上前之时,白川忽而又叫住了他,“等等……”

  张良不解的看着他。

  白川掏出了一块布帛,递与张良。

  “将它交给荀卿吧!”

  张良眸现异色瞥了白川一眼,还是接过布帛,上前。

  顷刻后,竹林精舍的大门缓缓打开,一名身形高大,戴着高冠,面色红润,不威自怒的老者跟随着张良从其内走出。

  张良其实也有些好奇布帛之上究竟写了些什么东西,为何脾气古怪,已经拒绝见客的荀师叔在见到其上的内容后突然改变了主意,接见了白川?

  张良当然不知道,这是荀子的徒弟,李斯所写的一封引荐信。

  韩非没有死,荀子和李斯的师徒关系自然也没有被荀子单方面断绝。

  自己心爱的徒弟帮忙引荐白川,荀子这个做老师的,于情于理都得见一见白川。

  “听子房说,你此来小圣贤庄,是特地来拜访老夫的?”荀子看着白川,沉声开口。

  白川迎着荀子的目光,淡淡道:“准确的说,我是想向荀子问道!”

第467章 日出时分

  问道!

  这两个字可涵盖的范围实在太广阔了,可以说是白川想要向荀子请教学问,也可以说成是白川对荀子的挑衅。

  白川为人倨傲狷狂,显然是不可能端正态度来向荀子请教学问,那么,只能是后者了。

  张良的面色当即一沉。

  先是二师兄,又是荀师叔,你是真当我儒家好欺负?儒家无人不成?

  饶是如此,张良最终还是选择了忍耐下去,没有向白川发难。

  荀子听到白川的话后,不由微微一愣。

  问道?

  这样的事,在当初稷下学宫还处在鼎盛时期时,经常发生,诸子百家,在稷下学宫论道,时常争论不休,那时候他作为稷下学宫的祭酒,也是经常被人问道。

  可惜,如今的稷下学宫早已经没落,他也从临淄的稷下来到了桑海之地,开始了半隐居生活。

  不曾想,今朝竟然会有人来到这里,专门向他问道。

  关键,向他问道的并非是什么诸子百家的老家伙,而是一个毛头小子。

  荀子不禁生出了几分兴趣。

  “你想向我问什么道?”

  荀子向着白川问道。

  白川淡淡道:“天道!”

  在这两个字传出的瞬间,一股无远弗届的沛然之力从白川身上席卷而出,霎时间,竹林之中的所有翠竹纷纷摇曳了起来,竹叶从其上落下,却没有直接坠落在地,而是悬浮在了半空之中。

  张良察觉到这股从白川身上传出气机,以及周围的变化,瞳孔微微收缩了起来。

  惊鲵一派神情淡然,对于白川会做出此事,似乎并不意外。

  荀子眉头微挑,他自然也感觉到白川身上那股沛然之力,只此一点,他就不由收起了对眼前之人的轻视之意,眼前之人,绝非什么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

  “我们进去聊吧!”

  荀子迎着白川的目光,沉声开口。

  “师叔……”张良欲语还休,神情急促。

  然而荀子却没有理会于他,转身,踏入了后方的竹屋之中。

  白川眸光微微闪烁,瞥了荀子一眼,亦是紧随其后,向着竹屋方向而去,随着他脚步迈动,原本悬浮在半空之中的竹叶纷纷落下,一阵微风吹拂而来,漫空飞舞,迷人眼球。

  张良嘴唇微抿,也没有理会竹叶落在他的脸上,就这样看着前方竹屋的门扉关闭,白川和荀师叔的身影消失。

  没多久,又有一股沛然之力从竹屋之中传出,张良和惊鲵同时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压力,纷纷后退。

  再向着竹屋方向看去,只见一层半透明状的气罩将竹屋笼罩,将那边的声音皆数隔绝。

  毫无疑问,这是一处结界!

  ‘是白川的手笔?他不想让外人知晓他和师叔问道的情形?’

  张良暗自思忖。

  白川越是遮掩,他就越是担心荀师叔,师叔的实力固然不俗,然而毕竟年纪大了,拳怕少壮,如果白川真的不讲武德,师叔有个三长两短,那该如何是好?

  谁也不知道白川向荀子问的究竟是什么道。

  黄昏渐远,夜色沉沉。

  张良心忧荀师叔安危,一直坚守在竹林之中,不敢远离。

  惊鲵也寻了一个地方盘腿坐下,她将长剑置于身前,目光不时在张良身上瞥过,如果张良胆敢有任何的轻举妄动,她的剑将会毫不犹豫的向着张良斩出。

  张良对此事也是心知肚明,心底不由泛起了一丝苦笑。

  转眼之间,朝阳升起,金色的光芒穿过竹叶的缝隙洒落在竹林之中,诸多夜间积攒的露水在阳光之下闪烁着莹莹光泽。

  终于,笼罩在竹屋之外的结界消散。

  竹屋紧闭的门扉缓缓打开。

  张良在外面守候了一夜,察觉到这一幕,当即站直了身子,浑然不顾自己的衣衫早已经被露水打湿,他带着一些血丝的眼睛死死的盯着竹屋方向。

  就只看到白川从其内走出。

  昨夜在竹屋之中,他和荀子说了些什么,讨论了些什么,没有任何人知晓。

  张良虽然有些好奇,但比起这事,他更加担心荀师叔的安危。

  瞥了一眼从自己身旁走过的白川,张良没有丝毫犹豫,连忙向着竹屋而去。

  竹屋之中,荀子作沉思状,不知在想些什么。

  张良看到他之后,声音有些急促的问道:“荀师叔,你没事?”

  荀子冷冷的瞥了张良一眼,道:“我能有什么事?”

  “倒是你的话,如果没有事的话,可以离开了,我要休息了!”

  张良不禁苦笑。

  得,还是一点没变,果然是那个性情古怪的荀师叔,不过见到荀师叔这般,他倒是安心了不少。

  看来那人没有对师叔做什么,师叔没有事!

  随后张良也没有再次久留,又连忙跑了出去,紧紧的跟随在白川和惊鲵的身后。

  有白川这个不安定份子在,张良觉得自己有义务盯紧他!

  然而,就在张良以为白川会如同当年在新郑那般不安分,搅弄风雨之时,白川却是带着惊鲵一道,悄然来到了小圣贤庄后山的一处临海高崖处。

  在这里,居高临下,向着身侧望去,桑海城郭历历在目,美丽莫名,当真是一个繁华昌盛的海边城市。

  而正目朝着前方望去,则是沧海怒涛,一片蔚蓝,轻柔的海风带着阵阵咸味吹来,味道有些怪异。此时太阳初升,金色的光芒照耀在茫茫沧海之上,波光粼粼,极为璀璨夺目。

  张良一路尾随两人来到这里。

  初时不解其意。

  而后看到白川和惊鲵有说有笑,尤其是惊鲵似乎是沉浸在了桑海城的景色之中,做出一副欣赏的模样。

  张良的目光又看到了白川和惊鲵悄然握住的手掌之上。

  他顿时有些恍然。

  所以说,这位压根就没有想着搞事,他带惊鲵来此,只是单纯的欣赏大海日出时的美丽景象?

  清晨时分,还没有吃早餐,张良就莫名的吃了一大碗狗粮,他觉得很不是个滋味。

  再结合先前荀师叔又训斥了他一番。

  张良不由苦笑了一声。

  而后转身离去。

  终究还是他想多了,有时间盯着白川,去换一身衣服不舒服些吗?

  他的衣服经由晨露浸染,湿漉漉的,穿在身上,很是难受!

第468章 黑夜与黎明!

  在小圣贤庄后山看了一场日出。

  白川和惊鲵也没有打什么招呼,径直离开了小圣贤庄。

  张良有些意外。

  他没有想到白川这么简单就离开了小圣贤庄,如此看来,根本用不着那般慎重的对待这人嘛!

  白川来小圣贤庄,似乎真的只是为了向荀师叔请教一番。

  张良换了一身衣衫,又休息了一阵子。

  正要去关心一番二师兄颜路,昨日经过了那番事,明眼人都能够看出二师兄有些不对劲,也是因为当时白川急着去拜访荀师叔,张良才不得不抛下二师兄。

  来到二师兄面前,虽然在白川口中知道了一些二师兄同惊鲵之间的恩怨,然而真当面对颜路师兄时,张良依旧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于他。

  好不容易想出几句措辞。

  又有儒家弟子前来通禀,言称昨日那人又来了。

首节上一节243/2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