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张仪送来一叠奏折。
秦王、赵王、齐王、魏王、鲁王、卫王等诸侯送来贺表。
秦、魏、鲁、卫等国,还不知道左贤王已降,只上表恭贺大周军连战连捷等等。
再看赵王与齐王的贺表,明显言辞更多了几分恭顺甚至是畏惧。
张仪将这些贺表念过一遍,笑道:“大王,看来大周朝这一战没有白打。”
姬延淡淡一笑,看了施夷光一眼。
若不是施夷光,他也不会亲自前来燕国,更不会动用大周朝大半的主力前来参战。
张仪笑称,“若非我朝全力出军,大王亲自坐镇,只怕战事也没有如此容易。”
这倒是事实。
若按原来的部署,只派一军前来助阵,别说守不住长城防线,蓟城也会保不住。甚至这一军能不能够安然回到洛邑都是难说。
姬延笑道:“正是应了阴差阳错之说。”
张仪这才道:“大王,王翦也有贺表送上。”
王翦!
姬延目光一冷。
“不知好歹的东西。”
先前王翦领十万秦军去进犯洛邑,不但被宁江山拼死挡住,更是两头一堵,把王翦军死死关在象鼻山脉之内。
眼见就要饿死三军,姬延最后还是放了他一马。
不想此獠竟然趁着大周军与左贤王大战,从后抄了大周军的后路,夺了军马数千,更打残大周朝的使臣。
这一笔帐,姬延是决意要算的。
如若不然,从蓟城直奔灵县,可少走数百里地。
走上谷城,就是冲着他王翦而去的!
平复了一下心神,姬延方道:“他如何说道?”
王翦先是恭贺大周军一扫蛮夷,逼降左贤王,极力将大周朝的声威夸赞了一番。接着便道,说是秦军在赵燕两国的边境上解救一些燕国百姓,因不知是敌是友,故而暂收了那些战马。若是大周朝要,秦军这就将匈奴战马奉上。
姬延淡淡一笑。
“这王翦,还是死不认帐啊!”
张仪苦笑,“正是如此。”
从头到尾,没见一个字道歉。就连那些战马,也只称是匈奴战马。至于最后一句,更是说成了笑话。
本就是大周军的战利品,还要大周军亲自去讨要?
姬延一摆手,“不用理他。”
张仪明了,“大王圣明。”
很明白,这是姬延准备要给王翦一个好看。
你不是让我上马讨吗?
行!
我就带着这些百胜之师去。
不够的话再带上空艇和热气球。
至于空艇和热气球的存在,姬延没有打算隐瞒,也瞒不了。
这么些巨大的东西几次出现在战场之上,怎么瞒?
只要不把制造工艺泄漏出去就可以。
张仪又道:“诸侯的贺表可要回复?”
正常的情形之下,诸侯上表称贺,大周朝是要给一些象征性的恩赐。
但现在不一样。
哪一路诸侯出过兵的?
秦王和齐王倒是出了兵,可他们踏入过燕国一步?斩杀了一个匈奴蛮夷?
更别说他们心里头那些小计较,姬延会不知道?
“不给!”姬延同样是一摆手。
还给恩赐。
惹恼了本王,回去就攻打你们。
张仪笑道:“以臣之见,恩赐还是要给的。”
有这个礼仪,就证明大周朝的正统,姬延的合法性。
姬延想了想,笑了。
“也罢,就听先生之言。”
张仪称是,就要告退。
姬延却道:“除了正常的恩赐,将那些匈奴蛮夷的头盔战甲,也拣几件送去。大周军打了胜仗,也该让这些诸侯得些好处。”
张仪一怔,不由大乐。
现在不便与这些诸侯交恶,但恶心一下还是可以的。
张仪退下,姬延又召来李陵和吴庭芳。
“我等拜见大王!”
二将入拜。
姬延起身相扶,“两位爱卿不必多礼。”
二将方起。
姬延又笑道:“两位皆是孤的肱股之臣,此番又立下大功,实是大周朝的福泽。”
二将连称不敢。
姬延方道:“只是如今得了燕国两郡之地,须留下一支大军镇守方可。”
吴庭芳与李陵相视了一眼,有些犹豫的站出来,“大王圣明。李陵将军须领着骠骑军四下征讨,实是难以兼顾。末将不才,愿领然城军驻守燕国。”
姬延叹道:“吴将军年岁已长,并不十分符合。且这一路大周军,并不在于战力如何,而是如何与东西两位乌桓王、乐毅的两郡、还有赵国、齐国打好交道。”
从地理上看,这一路燕军本应是最无忧的。
北边的大患已平。乐毅也表示臣服于大周朝。赵王和齐王未必敢动什么心思。
但有一条,天高皇帝远。
若是处置不妥,这些有利随时可以变成不利。
真正是需要驻守的将领有理有节,既能铁腕治事,也能大事化小,处事圆滑。
李陵一怔,只能表示,“大王,末将情愿留下。”
让李陵与霍去病分开,他自是不乐意的。而且驻守一地,也就意味着失去更多建立功业的机会。
姬延还是否定,“如此两郡,非是骠骑军能够做到。”
二将大惊。
李陵更道:“大王可是要让两军一起留下?”
姬延道:“倒不至于。孤之设想,是你们两军之中,各抽出一部分人马,由原来大周朝的将领为主力骨架,组成一支万人的大周军,驻守两郡,作为野战之军。此两郡的护军,由各处的官员自行征召。”
姬延更表示,之所以要抽出一部分的大周军骨干,是因为完全依靠从燕国百姓征召的新兵,一来忠诚度不够,二来战力也堪忧。
毕竟燕国最精锐的长城军团和武卫军等等早就消失殆尽,只余下这些老弱。
李陵和吴庭芳皆是有些为难。
可想而知,手下那些将领和士卒必是难以割舍的。
姬延只好道:“对于驻燕地的大周军,孤决意多给将士饷银三钱,以作补充。至于这一路军,为大周军第二近卫军团,享受大周军绝对主力的待遇!”
最后一句话,引得二人精神。
无他,大周朝中目前为止也仅只有一个近卫军团,就是驻守在守天关的叶胜所部。
虽然只是打了一仗,却可以称是挽救了整个大周朝。
以区区五百士卒,对抗项燕的十万大军,这是何等的壮行?
那一战,更是连姬延和皇后燕璃亲自参战,甚至连燕子营也死伤过半,惨不可睹。
如此奇迹般的军功,才替叶胜挣得一个近卫军团的荣誉。
第860章 以观天下
姬延见二将脸色,心知已经差不多,最后更笑道:“孤之意,非是立下军功者,不得加入第二近卫军团。即使是加入其中,也不能有军团正式的编额。”
这是激励那些新加入的士卒立下军功。
作为大周朝唯二的近卫军团,其待遇和地位可想而知。
如此之下,事情自是容易解决了。
当下李陵和吴庭芳皆道:“大王圣明。”
姬延又顺口道:“军中将士的军功可都已经算清?”
吴庭芳道:“皆有算清,只是要等到兵部行文批下方可。”
其实他还没有说完,计算军功,可不仅仅只是由兵部批复。
单只是兵部内部,就有四个流程要走,各处有司皆有交涉。
还有户部也要最后把关。
如果有什么意外,还有御史台也会参与进来。
总之,是比较繁琐的。
先前姬延在上谷郡的时候,就额外给诸军将士提前发放过一回。那是考虑到给索木贴的奖励巨大,免得倒是自已的将士感受到了冷落。
姬延笑道:“既是如此,孤这里就跳过户部和兵部,直接把将士的赏赐都发下去,你们只做好帐目就是,以供方面检查。”
二将谢过。
姬延又道:“至于你们的候位,够不够得上,须回去朝议。别的赏赐倒是无妨。说说看,两位爱卿想要些什么?”
二将一阵思索。
吴庭芳先道:“大王,臣世代为周朝尽力,如此眼见大周王朝气势归来,臣实是欣慰,并无其他。若是大王一定要恩赐,就令小儿进入军中效力即可。”
姬延笑道:“此是小事,可让令郎先去洛邑大学的军事学院学习一两年,再去你军中效力。”
吴庭芳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