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多谢大王!”
“大王,许、胡、伯三国递来国书,辱没我大周天威,实在放肆妄为!还请大王决断。”
三国递来的国书里,竟然也是一大波的国骂。
哈哈哈!
姬延反而乐到大笑。
大王这是……
万古流有些懵逼。
“丞相,这许氏三国,有多大的实力?”姬延反问。
万古流了然,“许、胡、伯三国,合计起来,民不过四万,兵不满两千!”
加起来,也就比先前被灭掉的道国要强出一点点。
这样的实力,没有谁在后面撑腰,敢对大周朝无礼?
更不说,大周天子对道国痛下杀手,是狠了一点,可毕竟也是他们先做出的初一。
“先给孤去查,这三国背后到底是谁在给他们撑腰?”
“再派几名能说小吏,给孤骂回去!”
被人指着鼻子骂,当然得要还击。
“还有一事,丞相大人。孤决意一个月后,举行祭天大礼,同时,孤将诏告天下,立宁青儿、万小燕、墨雨和燕璃四人为后!”
有此四女,姬延已经足够,既然都是自己的女人,他也不想厚此薄彼,一起立为王后不就得了?
万古流一怔之下,赶紧应下,“老臣遵旨!”
心里更是起伏汹涌。
若是万家没有作出那些事来,只怕这大周的王后,只有万小燕一人吧!
一念及此,万古流离开青月宫的步伐都有些不稳。
不过再想那些也是多余,为了万家,为了万小燕的后宫地位,他也只有为大王尽心尽力才是。
如此自我安慰之下,万古流的心里也轻松了一些。
不管怎么说,万小燕还是大周朝的王后,是母仪天下的王后。
很快,两个消息朝着天下各个角落传去。
大周天子,竟然与区区几个小诸侯国展开骂战,戏分十足啊!
先别管谁对谁说,只说骂战双方的身份,就足以吸睛无数。
而大周天子要祭天封后的消息,更是令身在大战中的秦晋等人都震惊不已。
那个昏君,又在想做什么?
一时间,整个战国大地风云涌起,连同秦晋大战的惊人消息,反复震撼着这大片的土地。
而在震中的姬延,难得的放松下来。
洛北地区,已经被万芳吴庭芳等人顺利接收,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小股的叛乱很快被解决,甚至连吴庭芳带去的兵马都没有用到。
想像得到,万古流在洛北地区是用了心思的。
旧来道国的疆域,也在万古流的手段下完全吸收,新任了一批官员,旧有的道国文武大臣,遣去大部,只由万古流选择了两成的官员留用,而且被打散到大周朝的各处。
礼部更是派出两支庞大的队伍,去这两地宣传大周天子天威,匡正风气。
加上一系列与民便利的手段,这两地的民心被快速收拢起来。
没办法,就其中两条,就是大杀器。
减赋,给盐。
不过这两条,也花费了户部不少的钱物,以致于姬延不得不再一次自掏了腰包。
昏庸点没有涨起多少,声望值倒是一路攀升到了七万。
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成就,新收两地,已经基本对大周朝有了向心力。
李立再一次进到乾坤宫里。
“你说,还没有找到白起的行踪?”姬延不敢置信。
秦王,到底想做什么?
就在秦晋两军的前线,虽然秦军极为凶悍勇敢,却并没有讨到太大的好处。
斩敌数稍好一点,基本上也是五五开。
却多丢了一座城池,晋国在河西一带的登陆点又扩大了一些。
除了白起的行踪摸不到,李立查明,各地的秦兵也没有变化,不存在哪一支秦兵突然的消失。
姬延有些意味深长了,手指轻轻叩着几面,“越来越有意思了啊!”
第72章 钟谏
秦晋两国僵持,另一边的楚军,也在项燕的率军下与魏军对峙,没有突入魏国境内。
倒是李立对另一事的打探有了结果。
“你说,是郑国在后面主使?”姬延淡淡道。
“千真万确,这事乃是郑国一位重臣亲口对人说出。”李立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郑国之后,可还有主使?”
“回大王,并没有!”李立坚定道。
“去吧!”姬延挥退了李立。
郑国,也是老牌诸侯国,还是那种有一定实力的诸侯国。
大周天子连番的动作,显然是让郑王感受到了压力。
而郑国的实力,至少能出兵三万,不能小看。
若是灭国战,只怕可以动员出十万之众。
“不过,你既然惹上了本王,那就怪你自己无眼了!”姬延目光一冷,手里一块玉牌狠狠砸下。
说了一句狠话,姬延似乎马上忘记,一心忙碌着他的祭天大典去了。
又有数日过去,周忠来报,却是整合了万古流和李立两个方面的情报。
“大王!许、胡、伯三国诸侯越来越加放肆,不但继续与天朝对骂,更在边境屡生事端,已经有数名子民伤在三国士卒的手里。”
姬延笑笑,“让他们多蹦一阵,所有这些先都一笔一笔记下。”
“是,大王!”满以为大王要出手教训的周忠,这下也不敢再说什么。
“不过大王,先前向大周朝臣服赔偿的那六国,好像也生出不满之意。”周忠不无担忧。
那六国也是倒霉,一见姬延一个字不说,直接灭掉了道国,吓得马上道歉赔偿。
可看看许胡伯三国,什么事都没有,还反过来欺负了大周一把。
这事从哪里说起?
六国上下的怨气,可想而知。
“随便他们。”姬延还是毫无反应。
周忠悄悄退下。
这位大王,他曾经以为能够捉摸到一些心性脾气。
吃我的拿我的,都得给本王吐出来,最好还要加倍。
可这一阵子看下来,好像又不是那么一回事。
周忠的表情,姬延都看在眼里,却是不动神色。
他是王,有必要什么事都解释?
别说周忠,就是万古流那老狐狸,怕也看不出本王意欲何为!
丞相府里,好几个官员都等着万古流发话。
“都去吧!大王不会再为这些事决断。”万古流面无表情。
“是,丞相!”几名官员悻悻而退。
三国屡屡犯边,所犯之处,正是新收纳的道国,此地已经被姬延下旨,作为大周朝的道郡,下辖大小城池四十六座。
身为新主,却屡屡被别国犯边,这让道郡的大小官员议论不止。
无论是战是和,大王总应该有一个对策才是。
如若不然,刚刚安定下来的道郡子民,又要生出怨气来。
只是现在万古流也不站在他们这一边,众官也只能扫兴的出了丞相府。
然而出了丞相府,那心头的火气却还没有消停。
“穆大人,这事若是无法解决,只怕是道郡人心尽失啊!”一个叫陈节的县丞第一个站出来。
在他面前,正是吏部侍郎穆知。
只见他苦笑一声,“丞相的态度你们也已经看到,本官也实无办法啊!”
像道郡这样新收纳的疆土,民心尤为重要,穆知身居如此高位,不会不知道。
然而无论是递上去的奏章还是今日面见万丞相,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恰好这几日里大周朝一直处于休朝状态,也不知道大王那里有没有见到奏章,又是如何的打算。
“穆大人也有难处,你们也不要再为难大人!”另一名官员劝解道,正是道郡的郡守,方贞事。
今日他带了这几个县丞级的地方官来王城,也是想找个机会面王。
陈节一咬牙,涨着脸道,“既然两位大人都有难处,那陈节自己来想办法!”
胡闹!
方贞事脸色一变,就要去拉住后者。
身为陈节的顶头上司,若是他在王城里弄出什么动静,他方贞事还能有好日子过?
然而陈节已经一步让开,更是大声道出,“两位大人,在下自有办法,必不会为难牵扯到两位大人。”
“快拦住他!”穆知想到了什么,惊呼出声。
然而下一刻,陈节已经几步就跑开。
一时间,穆知方贞事等人眼看着对方消失在人群当中。
丞相府前,人流如织,哪里还找得到陈节的身影。
“这个陈节!”方贞事跺脚不已。
“穆大人,你说他会做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