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671节

  “等等,急促之间,左贤王如何凑出更多的兵力?”

  姬延有些不解。

  左贤王若要再收刮兵力,那就没有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绕道而来。

  张仪道:“以言侯消息来看,应当是左贤王迁怒于乌桓王。如今匈奴大军分作两路,一路分为前后两队人马,前队正是乌桓的十万骑兵。据言侯称,军中老少皆有,应是乌桓族最后的男子。”

  接着,张仪又将左贤王的用兵仔细说出。

  匈奴大军的右军,也就是去攻打乐乘的那一队,前队有约十万乌桓骑兵,后队也有十万匈奴骑兵,而在乐乘所把守的关外,也出现大量的匈奴骑兵,据探子来报,应当也有五六万人。

  也就是说,乐乘所部至少要承受两个方面二十五六万匈奴人的围攻。

  而左贤王却亲领余下的八十万匈奴大军杀向蓟城,所过之处,大军并不停留,只留下一队或是数队匈奴攻打城池。

  “如此算来,左贤王的大队人马最快可以在后日到达蓟城之下。”

  骑兵的优势就在这里,只要击破防御线的一点,大军便可以长驱直入,直击燕国的要害。

  而匈奴军不但有速度优势,还有巨大的数量优势。

  姬延皱眉道:“看来长城军团的东线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张仪苦笑,“正是如此!”

  兵力既少,还分散,先前还被燕王回撤了一部分。

  张仪又道:“据称,东线的燕军似乎米粮不济。”

  姬延恍然。

  如此之下,何谈士气?

  “匈奴军何时会去攻打乐乘?”

  张仪估计道:“最早可能是今日午后。”

  姬延大惊,“这么快?”

  张仪道:“据称,那乌桓大将奴亦都夜里也赶了两个时辰的道路。”

  姬延脸色一沉。

  “先生以为如何?”

  姬延的意思,是大周军是否作出什么反应。

  哪怕要退守上谷而去,全军是不是应该加速,早些进入上谷城,作好防御准备。

  张仪却道:“此事不急。”

  姬延惊讶。

  这是要等着左贤王来?

第772章 弃子,乐乘

  张仪解释道:“上谷城的防御已经有南城军等部先行在布置。且最重要的是新一批火器马上要到,也就在明后两日。”

  有了手榴弹这样的防御利器,上谷城可说是无忧的。

  手榴弹、箭塔组成的防御,在张仪看来无人能敌。

  别说是匈奴人,就是拥有强弩的秦军也不见得能够打下来。

  姬延道:“霸王军现在位置何在?”

  张仪道:“项羽听说要打匈奴人的老巢,也在连夜行军,应该在午后可以抵达铁头关,至于他的辎重和伤兵正缓缓而归。”

  姬延略一沉默,“既有伤兵,该由李陵派一队人马前去接应才好。不可让将士寒心。”

  张仪道:“正是如此!”

  项羽求胜心切,但朝廷却得要给他托底。

  何况姬延和张仪都另存了一份心思。霸王军再怎么有战力,也是大周朝的霸王军,而不只是项羽的私军。

  至于派去的人选,张仪道:“不如让张实和姬觉前去。”

  张实是上回救回阿青的两名虎扑营将士之一,姬觉则是由于张仪的私心。

  姬延道:“既是让张实前去,就改由虎扑营派出人手吧!”

  对于张仪这一点私心,姬延是清楚的。

  不过姬觉这人姬延也见过,谈吐气质也都可以,若真能够令其成大周朝的未来栋梁也未必不可以。

  何况还要看在阿青的面子上。

  议过霸王军的事,张仪又道:“以臣看来,大王上回送给乐乘的大礼,怕是他要吃不下。”

  和叶客领军来投,却被姬延打发去了乐乘军。

  至于和叶客能不能为乐乘所利用,就看他的本事了。

  但现在乌桓族的大军连夜朝着乐乘扑去,若说和叶客没有暗中联系左贤王,这话无论张仪还是姬延都无法相信的。

  未免太过巧合。

  姬延淡淡道:“先生以为该要保下乐乘?”

  张仪摇头,“如大王所言,燕国既然已经有了一个乐毅,乐乘就没有必要存在的理由。更何况骠骑军与霸王军皆去了关外,哪里有兵马去救?”

  张仪最后更道:“何况大王诈死,还不是为了让左贤王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我军身上?”

  先前的战斗,主要都要大周军与匈奴军之间发生。

  现在也该再轮到燕王作出一些牺牲。

  大周军的血,已经流得足够多。

  姬延轻轻点头。

  乐乘虽然有些可惜,但他终归不是大周朝的人。

  至于和乐乘在一起的武阳军,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既有战争,如何能够不有人牺牲?而大周军若再拼命一场,真要伤到骨头了。

  姬延笑道:“既是先生让姬延诈死,外面诸事就有劳了。”

  张仪尴尬笑笑:“大王寿与天齐,自是不会有事的。”

  姬延手掌轻抬。

  张仪明了,当下告退而去。

  外面诸事还有不少。

  大量的燕国百姓转入上谷城,又或是向洛邑方向转运,路途上都得要张仪安排筹划。

  人员的行动路线,护送的人马,中途的米粮供应,甚至还有药品,还得通知大周水师方面接运难民。

  再加上谷城的防御,其余流县等地的军械供应等等,都得要张仪亲自去调度。

  总之,张仪可谓是一刻都不得清闲。

  更得要注意匈奴军各部的位置和意图。

  乐乘军中,探子一道道飞报而来。

  匈奴军的意图已经确定无疑。

  此时此刻,乐乘与众将皆在军中议事。

  乐乘自是首先开口,“如今,匈奴贼军破了东海关,其中一部前后两队,共计二十万贼军正朝我军急奔而来。”

  “如不出意料,当在午后便至。”

  众军皆是已经知晓这些消息,并无意外之色。

  乐乘又道:“如今蓟城方面已经无兵可援,且飞鱼峰的消息称,左贤王亲领着八十万贼军去与右大都尉合兵一处。如此,蓟城亦危矣!”

  众将的面色更沉。

  两面强敌环伺,外无援兵。

  甘泽道:“此际,怕是朝中还有大臣想要咱们回援。”

  众将皆是摇头不已,刘寿更道:“蓟城求援,是可以想像得到之事。只是我军被困,也是事实。如今之计,只看大将军是战是退?”

  眼下乐乘军虽然号称有八万之众,却无异于一盘散沙。

  真正的精锐早就十不存二。

  乐乘苦笑,“我军可有退路?”

  怎么退?退向蓟城?还是铁头关?

  甘泽皱眉道:“末将听说大周军也在退军,说是天子遇刺,只好退回。”

  若是铁头关还在大周军手里,或者还可以朝着铁头关退守。

  但既是大周军放弃了铁头关,则乐乘军越发没有了退路。

  刘寿更是叹道:“纵是我军要退,这些兵马如何一个退法?”

  虽然乐乘军还有一万多骑兵,主力却还是步卒,怎么跑得过匈奴军的四条腿?

  就是那些骑兵,也多是新近征召而来,战力堪忧。

  乐乘心头早有计较,只道:“此事无须再言,本将早已经决意死守关口。长城军团的职责本就是守住这里,纵是全军覆没,也无须悔恨。”

  当下,有将领赞同道:“正是如此!咱们是长城守军,怎么可以一退再退?”

  “再说也无处可退。”

  “就当死在九峰寨上就是。说起来,咱们这回还是赚了,能够多杀一些匈奴蛮夷。”

  “正是!躲上九峰寨上还得要饿死渴死,还不如这样痛快厮杀一场。”

  乐乘的目光缓缓扫过众将,脸上的表情复杂。

  这些,都是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将,是这一代燕军的精华。

  若有半点可能,他也不愿意这些将领尽数战死于此。

  然而。

  乐乘陡然起身,提升了声量,“此战,我军须得死守关口。能多坚守一日,便能多迟滞蛮夷一日。”

  众将皆以为然,抱拳齐声,“我等皆愿从令,誓死一战。”

  乐乘目光再度扫过众将,似要将众将的面容一一记下。

  倒是张寿站出来,“大将军,末将有一句话不得不讲。”

  乐乘面无表情,“说。”

  张寿道:“咱们这里的,都是一起杀过匈奴蛮夷的好兄弟。只是大将军可有想过,替咱们长城军团留下一线血脉?”

  张寿的提议,引来众将瞩目。

  他们可以战死当场,却不能想像燕国没有长城军团。

首节上一节671/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