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654节

  这些燕人,绝大部分都是在战争中失去了一个个的亲人,可想他们承受了多少痛苦。

  姬延决定道:“天河郡、南阳郡两处,连遭大灾,可安置这些燕人。”

  天河郡南阳郡虽然经历了大灾,却是富庶之地,若得以在这两处安身,倒也是这些燕人的运气。

  张仪连道:“大王圣明!”

  却又道:“只是如此一来,怕是流县等地,也有部分燕人想要进入大周朝。”

  姬延想了想,“既是这些地盘也归大周朝所有,自无分别。若是南阳郡和天河郡收容不下,再分去郑地、陈地等处也是可以的。”

  如此一来,至少不用现在从大周朝日夜送粮前来。

  除此之外,也可以大大的补充大周朝的人口。

  张仪又道:“只是如此数量的人口迁徙,还需要大王派兵护送才可。”

  一路上,要经过燕国大部,若是生出事端只怕不妥。

  还有一点,进入原来中山国境内,也怕有些事端。

  姬延道:“中山国还没有平定?”

  张仪道:“虽是燕、赵两国皆已出兵,并重新瓜分了中山国。只是中山国人向来民风彪悍,多有不服之处。”

  大的反叛没有,小的骚乱是不断的。

  而且因为赵、燕两国都是受灾过,国内米粮不足,便对中山国的百姓加紧了搜刮。如此一来,更是加剧了中山国人的反抗意志。

  姬延叩了叩手指关节,不由想到:“若是大周朝招揽这些中山国人,又会如何?”

  不是爱打仗么?到孤的军中来,让他们打个够。

  张仪笑道:“此事已经有朝廷派去灵县等地的官员在执行。”

  只是想要马上成功并不容易。

  “好在现在大周军在灵县等五城的军中,已经有一些中山人加入。”

  人数不多,大概仅只有三百多人。

  但却是一个好现象。

  姬延点头,“孤的丞相做的不错。”

  万古流到底还是镇得住场面。

  议过诸事,张仪便自告退。

  至于左贤王可能的动向,姬延是不可能知道的。

  左贤王的营地至少距离这里一百多里,就算是多派出探子也没有什么用。匈奴的马可是跑得不慢,最多给大周军一个时辰的准备时间,没什么用处。

  现在姬延能做的就是让李陵加强长城线的防御而已。

  放下这些,姬延却又想起阿青。

  只是阿青想要的,他却给不了,徒添伤感而已。

  辇外,月光如皎,洋洋洒洒的笼罩着燕国土地,这让姬延又有些归心顿起。

  一路征战,让他对宁青儿等女更多了一些内疚和期待。

  一夜终于过去。

  次日,整个燕国大地好像都平静了下来,并无异常之事发生。

  李陵军和吴庭芳所部各忙各的,昨夜与张仪等人商议之下,决定由然城军的骑兵分成数队,分别护送大队的燕人归去天河南阳两郡,然城军更擅守城,流县等地的防务也以然城军为主,只留下李陵和吴庭芳各派出一千步卒在铁头关和千重关。

  具体是一千骠骑军守铁头关,一千然城军守千重关。

  各处的箭塔也加快了制造,军里的工匠几乎一刻不停。

  在乐乘军的阵营里,同样是在加紧构建一处处的防御。以镇虎关和方家口子两处为支点,一处处的小型营寨也在拔地而出。乐乘是想以这些小型的外围防御,迟滞匈奴军的攻击。

  壕沟、拒马、陷阱等等,一样都不少。

  在蓟城方面,乐毅与右大都尉仍在僵持当中。只是右大都尉不知没有侦查到霸王军的动向还是根本就没有在意,丝毫不理会霸王军距离他已经只有不到一百里地。

  骑兵两三个时辰就可以急至。

  不过霸王军这时也速度放慢,霸王还在一路招收兵马。这一回出击,项羽带足了一万马匹,而他全军离开的时间,是只有七千人的。

  不用说,他打算在到达蓟城之前,先招够骑兵,至少也要数目过万。

  而在长城防线之上,也看不到有匈奴大军的影子,似乎连匈奴的探马数目也少了许多。

  姬延听到这些消息时,也无可奈何。

  如今之计,唯有等着而已。

  他倒是想过弄一个热气球什么的出来,那样的话,足够看到百里之外。

  然而这样一来,时间有些急促,且热气球回收不易。

  之所以时间不太够,乃是因为热气球的球囊要严实,只有将一整张一整张的牛皮设计缝合起来,似乎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到。

  除了缝合出一个完整的球囊,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球体分成两个部分,外面用布缝合出一个球形,里面是一个个单独的热气球,但这单独的热气球既要能够充入足够的热气,又要能够扎起来,似乎也不太容易。

  “周忠!”

  外面轻轻的脚步,周忠上前。

  姬延道:“你进来!”

  周忠候在一旁。

  姬延画了一张图,“你让人去找这些东西来,看看能否造出此物。”

第753章 小七很生气

  周忠一见,仔细思忖了片刻,小心道:“大王,若是要缝合牛皮等物,用热烫法或者可行。”

  姬延来了兴致,“你倒是说说看,如何一个热烫法?”

  周忠赶紧解释一遍,原来就是将两张牛皮对齐,放置于平整的石块之上,再用炭火加热过的石碾子一路压过。

  姬延恍然,利用石碾子的热量,将两张牛皮的结合处适当融化,再凝固。就像是他小时候玩过的小把戏,将牛皮筋两头烧化,再凑到一起,便出来一根更长的牛皮筋。

  姬延大喜,“你做了这事,孤重重有赏。”

  周忠赶紧领令而去。

  “先等等!”

  姬延叫住了周忠,又吩咐道:“既是你知道制造之法,对外只收罗物资就可以,具体的制造方面,只挑几个嘴严的宫里人就好。”

  能不让这技术外流当然是最好,至少不要流出去太早。

  周忠拜下称是,方才退去。

  接下来,姬延又看过几道才送来的奏折,皆是洛邑方面送来,并无什么要紧事,诸事皆由万古流和吴理二人处置好,只给姬延禀报一番。就是万古流自觉不能做主的,也都给了内阁的意见,只让姬延勾选就是。

  姬延倒是乐得如此。

  有万古流和吴理,以后再加上张仪等人,他倒是更加悠闲。

  谁说当天子一定要起早贪黑的?那当天子的乐趣何在?

  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完全不存在的。至少不完全是如此。

  他已经开始畅想如何当一名合格的昏君。

  当然,仅限于后宫之内。

  只是可惜,现在还没有搞定阿青。

  想到这里,姬延总是有些心头难定。

  索性下车去转一转,“周忠!”

  才出口,方才想起,周忠该是去准备热气球的所需之物。

  姬延下得王辇。

  今日的天气似乎比昨日要热一些。

  也难怪,再有几日才到九月份,那时天气才会凉爽。

  一想到九月将至,姬延又有些摇头。

  本来,他是想好无论如何,都要出席洛邑大学的开校加开学典礼的,这是大周朝以后的基石所在。

  也不知道他不在洛邑甚至然城,会不会出什么篓子?

  虽然这件事关照过内阁,到底万古流是否能够做好?

  毕竟那些科学大佬都是他一个一个辛辛苦苦找出来的。

  若是没有墨子,他现在能有望远镜?

  还有飞龙出水、手榴弹等火器,也得要那些科学家给他制造出来。

  姬延本想回到王辇再下一道王旨给内阁,想想却还是算了。

  万古流和吴理也不敢马虎自己的旨意,若是接连下事,倒是让内阁不得不把大部分的注意力转到洛邑大学那边。

  内阁现在的压力已经很大。

  既要保境安民,又要支撑大周军的北征,特别是新近收入的土地太多。

  虽然绝对的地盘并不太多,却分成了好几处,皆要仔细盯着,以免生出大错。

  这么一路散步,一路思索着各种事务,不知不觉间,来到一处大营。

  准确的说,这是收容燕国难民的大营。

  这不是姬延第一次见到难民营,在洛邑、道郡等地,姬延都曾见过。

  一顶顶旧帐篷里外,都或躺或坐了男女老少,不会留给他们太多的空间。毕竟区区一个铁头关就要安置五万多难民,再加上诸军的营地,草场、练兵场等等,空间所剩无几。

  看来张仪昨日的提议很有必要。

  这些难民要么送到南阳和天河两地,要么送回到流县等地。否则若是左贤王现在攻来,这些难民是无法及时撤走的。

  姬延正要离开,却看到那边熟悉的身影。

  原来阿青三女都在难民营里面,似乎和几个燕人相识。

  姬延心里一动,还是朝里而去。

  身后,穆武等护卫要跟上。

  姬延一个转身,给了一个眼神。

  穆武一滞,却是犹豫了。

  虽然这些燕人自称是难民,谁知道到底什么身份?

  只是姬延既不想他们跟上,穆武也就稍稍让步,没有跟得那么紧而已,大约落后六七步的样子。

  沿路上,众燕人见到天子前来,都要行礼,却见姬延笑着示意噤声。

  如此,他竟然奇迹般的穿过三座营帐,转到阿青等人身后。

首节上一节654/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