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622节

  若是匈奴王想要来袭,人数太少,速度太慢。

  张仪道:“我军斥侯不能近前,只说似乎对方并没有杀意。”

  一只军队有没有杀意,只有经历过无数次厮杀的将士才看得出来,特别是匈奴军此时距离大周军尚远。

  也正是如此,所有的军队中的斥侯、探马等等,皆是军中最精锐的将士充任,单凭经验就看得出一些端倪出来。

  匈奴军越是如此,姬延倒是越发难以琢磨。

  “先生如何看法?”

  张仪道:“臣与众将军已经交换过看法,皆是猜测不透。”

  又道:“只是为防万一,李陵将军已经令协助霸王军转移的朱随军立刻回师,作为全军的殿后。”

  姬延点头,眼下只好如此。

  好在匈奴军还有两三个时辰的距离,也不用太过着急。

  张仪又道:“以臣之见,若是事不可为,可让霸王军放弃那些燕国百姓。”

  姬延没有多想,当下应道:“如此可行!”

  那两万名燕国百姓虽然重要,却是不如自己的大周军更宝贵。

  何况现在大周军伤兵颇多,难有反击之力。

  纵是再胜一场,也会消耗全军的精华。

  议过此事之后,张仪却笑道:“不知大王为何而恼?”

  说起这事,姬延便是气不打一处出。

  当下手里一指,“爱卿一看便知。”

  张仪自那案上取过奏折,仔细看来。

  脸上表情也渐渐有些难看。

  这种结果,换了他也不会心头好过。

  魏国给这些天河郡百姓什么好处?那赵治给这些天河郡百姓什么好处?

  家破人亡,民众流离。

  甚至不夸张的说,当日天河郡决堤,黄河之上几乎被一具具尸身为之一阻!

  那得是死了多少天河郡的百姓?

  难怪大王如此生气。

  别的不说,大周朝前后付出多少钱粮之物?

  更何况,大王还要心心念念着给天河郡的百姓重修河堤,安顿家园。

  这些,天河郡的百姓真的不知?

  张仪的眉头越皱越深。

  不过片刻,他的表情舒缓下来,更是笑道:“臣,恭喜大王!”

  姬延惊讶。

  都这样了还要恭喜?

  要是天河郡的百姓都逃去魏国,孤岂不是要大喜特喜?

  张仪马上解释道:“大王,百姓敢于直言,当是大喜事一件。若是换作夏桀商纣之时,百姓可有处申冤?”

  又道:“纵然以严苛刑法来制止,也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塞回去而已。堵住百姓的嘴巴,要比堵住河流的害处更严重。水蓄积太多,河流一旦决口,所伤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让百姓说话,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流水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开放言论,使百姓敢说话才对。”

  “现在大王对天河郡不满,下面的官员也会如此,更会想方设法制止百姓的这些言论,长此以往,则必会堵塞大王的视听啊!”

  其实,张仪这些话只说了一个开头,姬延就想到了一个人,周厉王姬胡。

  正是在周厉王的任上,开始了有记载以来的禁言之举。

  可以说他是禁言的第一人。

  张仪之所以没有以周厉王拿出来举例子,也正是因为姬胡乃是姬延的老祖先。

  姬延自是清楚这些典故,苦笑道:“孤与那位老祖相比,总还是要开明一些吧!”

  张仪正色道:“臣以为,此事不能只让臣子来说,还要让百姓来评判才是。”

  所谓民心向背。

  姬延若有所思。

  张仪又道:“树赵治事迹为碑为传,对大周朝其实也是有利的。”

  姬延轻哦了一声。

  这一点他是没有想到的。

  只听张仪又道:“大王既是锐意革除大周朝吏治中的种种弊端,就必须要树立一些楷模。比如治水的王景、齐真大人,治国的万古流大人等等。”

  姬延若有所思。

  张仪又道:“何况赵治身上既有污点,纵是立了碑传,也只能显示大王的大度。”

  赵治如此存在重大过失的魏国臣子,大周朝都能够容得下,何患他人?

第711章 二将来投

  姬延细想之下,终于认可。

  如张仪所言,孤连赵治这样治理有缺的异臣都能够容忍,何况其他地域的臣子?

  而且姬延向来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给赵治立碑,也是有功必赏的一种表示。

  “既是爱卿有意,孤就允了天河郡的意思。”

  张仪却笑道:“大王,此事还有可为的空间啊!”

  姬延再一细想,明了,“爱卿之意,是以大周朝的名义给赵治立碑作传?”

  张仪当即拜倒赞道:“圣明不过天子!”

  姬延这一下,可真是要被恶心到。

  但张仪所言,偏偏句句在理,让他无从辩驳。

  而且这些理念也和他治理大周朝相符合。

  “既然是如此,孤这就传旨内阁,以大周朝的名义给他立碑作传!”

  不过姬延也没有打算放过张仪。

  “既是爱卿之议,就请你来执笔,再发内阁就是。”

  让姬延恶心自己?那怎么可能。

  张仪笑道:“臣,领旨!”

  张仪也没有回到自己的车内,就在这里拟好了旨意。

  姬延只随意看了一眼,就放到一旁,等会令周忠一起发出去。

  除了天河郡的这一件,宫内和朝内也都平静。

  有万古流和吴理二人主理朝政,姬延还是能够放心的。

  还有两条非常关心之事,却没有太多的消息回来。

  第一便是司马错伐巴、蜀二国,到现在还没有成败的消息传回来。

  虽然姬延认为司马错很可能会得手,但这个世界因为他的到来,已经变化不小。

  万一司马错失败而归,那秦国的乐子可就大了。

  第二就是孙武和项燕之间的决战。现在两军的前锋已经有了接触。后续的消息却还没有送来。

  实在是楚吴两国的战场距离太远,等到消息传来已经是数日之后。

  同样的,姬延不看好项燕。项燕虽然有些实力,也是能征战的大将,却还不是孙武的对手。

  但影响战争进程的因素却也很多。

  比如他自己,昨日大平坪一战,他可谓是全力出手,实力尽出。

  飞龙出水、手榴弹、猛水油柜,最后还加上一个加强版的火牛阵。

  已经够强了吧,还要再加上项羽、霍去病和李陵三大名将,而且都是绝品的名将。

  就是这样,都差一点没有打赢这一场。

  若没有索木贴的八千乌桓军加入战斗,只怕他现在已经成了左贤王的俘虏。

  这一战,也让姬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战争的不可预测性。

  所以说,无论是司马错伐蜀,还是孙武大战项燕,最后的结果怕是都很难说的。

  很快,姬延处理完所有的公文。

  张仪也就趁势告退。

  想必大王还要去和施夷光下下棋什么的。

  只不过,姬延却并没有如此心思。

  从昨日下午到现在,他心头都有些隐隐不安。

  却想不出哪里出了问题。

  先前是担心洛邑里,自己的几位皇后有什么事情,但现在言侯和内阁都没有异样。

  若说是项羽,似乎也不大可能。

  更何况现在霸王军距离大周军也不远,别说骠骑军可以随时去支援,就只是项羽凭着自己的实力,也能杀回到铁头关。

  对于项羽的战力,姬延当然是信得过的。

  还有谁?

  姬延干脆坐下来,把最为关心的人或事都一一落笔。

  先是宁青儿等女,都还在孕期,自然是最关心的。

  还有洛邑的安危,应当也不会有事啊!

  现在无论秦王还是楚王,别说没有那胆子,也没有那些多余的精力来侵犯。

  还有谁?

  姬延的笔下突然顿住。

  就在这一刻,阿青那张冷清玉洁又带着异样风情的脸庞浮现。

  姬延却是不能相信。

  “不可能!”

首节上一节622/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