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不怕死的赵军冲过去,不但毫无意义,不会查探到什么,更只会白白牺牲而已。
李牧听得,也是无法。
“匈奴人从未有过如此狡诈之术,不知却在打得何等主意?”
这一问,既是在问众将,更是在问他自己。
李牧守边多年,对匈奴人自是了解的。
但这一回,他却是一点端倪都看不出来。
那副将道:“大将军不必多虑,此回匈奴大举来犯,必不会来犯我边境。”
现在赵国的边境,由李牧和廉颇各守一半。
虽然李牧所要防守的范围更加困难一些,但李牧的威名也是深入匈奴的人心。
大几率上,匈奴会把廉颇军作为突破口。
这还不说,燕国那里的防备只会更弱。
燕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有乐乘一员大将,别的将领实在难堪大任。更不说燕国的士卒也比赵国要弱些。
顿时,帐内一阵哄笑。
李牧手下诸将,常年与匈奴人作战,也不会对匈奴人有畏惧之心。
事实上,也只有李牧军对匈奴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反侦察。
这一夜很快便是过去。
次日一早,燕国的长城之外,一座座高大的箭塔凭空而出。
一时间,箭如蝗石,一个个燕国士兵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点起烽烟示警,就被无声无息的射杀倒下。
三道关前更是如此,所有城头上的士卒,都在一瞬之间就被匈奴的弓箭抹去。
然而就在三道关的身后,一队燕国军队正列出阵式,冷眼看着这一切。
当中,一员燕国大将高居中军车上,脸色冷冽。
身侧,一员副将上前,“大将军,匈奴果然要在此叩关,请大将军示下。”
中军车上,正是燕国西路军统帅张寿。
赵国沿长城一线的兵力被布置成两个大军团,分别是李牧、廉颇二人担当。
而燕国沿着长城一线的布置却是被分作三个军团,由乐乘居中,领八万军,西线和东线分别是大将军张寿与大将军许成,各领了三万人马。
之所以要如此布置,也是让乐乘可以居中策应,甚至在某个适当的时刻可以对匈奴大军实施反击。
燕国的边防大军,虽然不能与李牧相提并论,其实也并不是太过无能的。
要知道后世历史上,即使打到战国的最末尾,燕国的长城防线还是在自己的手里。
比如张寿与许成,也都是常年率军与匈奴人厮杀的。
此时,张寿冷冷看着城墙方向,并不作答。
夜里既然探知匈奴人在长城之外动了手脚,他岂会毫无防备?
竖起一个个的箭塔,那动静可是不小的。
只是现在,他不能急于行动,唯有等到匈奴人自投罗网,才能给予对手最大的打击。
就在三道关之后,他早已经布置了最强埋伏。
没有让张寿多等,外面的匈奴大军发出清晰可闻的动静。
铁骑践踏着长城外的土地。
人数之多,将地面都震得一阵阵的嗡鸣不止。
哪怕是最有经验,最不怕死的燕国将士,此刻都是有些动容的。
只听这马蹄之声,可想匈奴人何等的来势汹汹。
很快,匈奴搭起长梯,翻越过三道关的防线。
再接着,三道关的关门也被打开。
一道道匈奴骑兵呼喝着奇怪的异族战曲,长驱而入,一路南下。
到了这时,张寿更是反闭起双眼。
只是他手下众将,见到他此刻如此,反倒是放下心来。
马上就是生死一刻!
一股股匈奴人的冲杀声直冲入耳。
就在某一刻,张寿怒目一张。
几乎就在这时,匈奴大军冲过前面的弯道,瞬时出现在燕军的面前。
张寿一声怒喝:“战!”
吼!
杀敌!
一排排的弓箭如黑色的蝗石飞袭过去。
迎面冲来的匈奴骑兵无法马上停下脚步。
而且就算是想要停下来,也被挟裹着冲来。
匈奴阵中同样发出战斗呼声,“杀光这些燕人!”
杀!
任凭无数的同伴倒下,那些匈奴人还是如潮水般的涌动过来。
然而,燕军除了弓箭,还有长枪阵。
一列的长枪阵上,挂满了一个个匈奴骑兵,连匈奴的战马也逃不过被捅出无数的血窟窿。
鲜血,尽情浸染着这里土地。
等到匈奴人终于被杀寒了胆之时,这里的尸体已经叠到有两尺之高,地上的积血如潭似渊。
第579章 大将张寿
张寿亲自下车,来查看这些匈奴军的尸体。
从面貌和衣饰上可以看出,这些尸首里面并没有什么纯正的匈奴人。
多年与匈奴人的攻守战,张寿是能够辨认出来的。
这些人当中,一部分是匈奴军掳去的华夏族人,一部分却是附属在匈奴族下的异族,还有一部分匈奴人却并非是匈奴的五大王族。
匈奴内部也是王族的,这一点张寿也是知道的。
若非如此,匈奴每一回对华夏族的大规模行动也不会轻易聚兵十万二十万。
所以这一战,张寿虽然射杀了上千的匈奴军,脸上并没有得意之色。
而且更为头疼的是,张寿所部的把守的地域足有九十里地,占到燕国长城防线的七分之一。所要防守的关口也有五处。
只是相对来说,匈奴军最有可能在第一轮攻打的就是三道关。
这一回,张寿把匈奴人逮了一个正着,一战杀敌千余人,已经算得上一阵中胜。
但越是如此,张寿心头越是有些不安的。
若匈奴大军突袭了他的其余四个关口,那麻烦可就是大了。
身边副将秦五走来,“大将军,不如先拔去城外的箭塔?”
张寿若有所思。
除去箭塔,才能让本方重新得到战场主导权。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把兵力重新布置下去。
然而就在张寿将要行动之时,前面传来巨大的轰鸣声。
秦五顿时色变,“糟糕,看来是匈奴人用攻城器在轰击城墙。”
这一下,张寿就算是不想理会那些箭塔也是不行。
好在匈奴人新败,张寿果断下令,全军反击。
刀盾手顶在最前面,护住头顶,长矛手在第二排,借着刀盾的掩护发起攻击。
匈奴军没有料到张寿如此之快就发起反击,猝不及防之下,连攻城器都来不及撤走就被杀得落荒而逃,一时间人仰马翻,死者无数。
失去了掩护的箭塔更是不堪一击,几下就被砍倒散架,箭塔之上的匈奴士卒也无一生还。
清理了三处箭塔,张寿大感满意,正要撤军回守城头。
这时秦五却上前道:“大将军请看那边!”
张寿转身一看,却见远处匈奴军旗无数,似有千军万马正严阵以待。
身边诸将,不少人都脸色煞白起来。
如此规模的匈奴大军,寻常难以见到。
张寿眼神猛一变化,突道:“全军暂不入城!”
言毕,匆匆带着诸将上得城头。
此时的匈奴军阵之中,正有一队人马离阵而出,对着三道关这里眺望。
那中间高大人物,正是匈奴之王。
片刻,身边一将上前道:“尊贵的王,这样下去恐怕不是办法。”
匈奴王冷哼,“你有好办法?”
之所以匈奴王没有好颜色,也是先前诸法皆是出自此人,燕人徐得。
徐得却是笑道:“尊贵的王,有您亲自押阵,贼必不敢出,只能据城以守。”
下一刻,徐得更道:“若我军分出兵马,贼必来袭。”
放肆!
不等匈奴王答应,身边诸将已经按捺不住。
“区区华夏降卒,何以出此下策?”
“不错,凭匈奴王亲至,还怕攻打不下区区三道关?”
“置我王于险境,放肆之极!当斩!”
“杀了这个叛徒!”
众将纷纷叫嚷,徐得却是不以为意。
“尊贵的王,若是你执意如此强攻,只怕会折损我匈奴勇士无数。若假以分兵,实则设伏,则贼必以王轻取。那时,别说区区的三道关,就是整个燕国也要臣服在王的脚下。”
就在匈奴大军正式叩关之际,霍去病和李陵得到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