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已经实力压过秦王一头。
承认这个事实,才会看得更远。
高进脸上一阵阴晴不定。
韩成又劝道:“高大人,纵是你还有私念,但你终归是大秦国人,不可以此偏废了国家大事。”
高进再也听不下去,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韩成摇摇头。
该说的,他都已经说过。
大不了最后来个一问三不知就是。
黑冰台在秦国虽然底蕴深厚,却也没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国内对黑冰台有些意见的人士,也不少见。
想到这里,韩成安心下来。
在楚国的驿馆之内,同样是一场鸡飞狗跳的大乱。
楚使看到天子诏的内容,顿时就是大怒。
“该死,该死!”
给楚国的天子诏,也加了一些文字的。
却是充斥了威胁。
楚灵子刺杀天子,凤舞堂和楚王都是罪大恶极,当诛!
若非现在楚灵子实意为华夏族抗击匈奴,天子必要兴兵征伐,让楚国付出代价。
驿馆之内,范全等人不是怒容满面,就是愁容不展。
“使者大人,如今的大周朝,咱们楚国已经惹不起啊!”
“是啊大人,何况楚灵子行刺天子在前,现在人被捉去,又被招降,楚国又能说什么?”
“还是实力不济啊!连秦王如今也频频向大周天子示好,我等又能如何?”
也有人提议,“不如趁现在大周朝的注意力转向匈奴,说服楚王直取洛邑!”
只是这一条建议马上就被否决。
“你以为,姬延把陌刀军摆到卫郡是去作甚?”
“大周还有虎扑营和燕子营。”
“一个不入流的东滩军,都打败了王翦十万大军。”
虽然楚国还有大将项燕,但项燕正缓缓靠近鲁国,意图趁着项羽与吴起交锋,分上一杯羹。
就算能将项燕紧急召回,大周朝同样能够召回项羽。
议论到最后,还得听凭范全决断。
后者却是仰天长叹,“自作孽,不可活啊!”
第528章 该给的不能少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无言。
楚王既然下令楚灵子去行刺姬延,就应该能够想到后果,也能承受后果。
说起来,周天子没有加怒于楚国,已经是格外给了面子。
想到这里,范全也只有叹道:“还能如何?准备一些楚国礼品,本官亲自去向天子认罪吧!”
现在周天子是没有发飙。
谁知道收拾了匈奴人后,周天子会不会再借口这个问题来发飙?
这是范全得要考虑的问题。
先前不敢出头,也是事情没有挑明,而且秦魏等国的百万联军正陈兵边境,大周和楚国都没有动力解决楚灵子行刺一事。
现在大周朝完胜秦魏联军,这些事情也都得要收尾。
其实范全发火归发火,也早都想到这些。
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去周王宫里请罪。
乾坤殿内,姬延还在琢磨着,要不要把苏秦抓回来。
这家伙走哪,就挑事到哪里。
这已经是第二回与姬延作对。
每一次都是弄出天大的动静。
只是犹豫再三,虽然有一百个抓捕苏秦的理由,姬延还是决定先放一放。
这也是鬼使神差了。
也是此时,吴典上前提醒道:“大王,丞相大人请见!”
姬延道:“请!”
万古流就在殿门外,内阁和这里也就只隔了两面隔墙而已。
“老臣万古流,拜见大王!”
姬延哈哈笑道:“丞相大人不必如此,免礼,看坐!”
两个小太监抬上来锦墩。
万古流落下座,抬手礼道:“大王,如今各处所需的银钱紧张,特别是各军的抚恤。”
其实不只是骠骑军东滩军等军的抚恤,打下了郑国七郡,难道不在各处加以安抚?还有南阳郡天河郡等等,也都是要大把的用钱。
只是姬延道:“郑地的安抚可以减半。”
万古流惊讶,“为何如此?”
姬延冷冷道:“郑国的百姓既然要跟着郑侯反对孤,还给那么多的好处作甚?”
很简单的道理啊!
你起兵反我,被我扑灭了,转身还得要给你安抚是吧?
那谁来安抚本王?
还有,那些不出来闹事的地方,反倒是没有好处可得,这根本就不对嘛!
姬延就是这么去想的。
闹就有粮吃、有好吃,就随便你去闹好了。
闹一次,大周朝就出兵一次。
哪怕把郑地打得流血三千里,姬延也不在乎。
在他看来,这就是歪风邪气。
万古流却劝道:“大王,此事万万不可。”
首先,郑国的百姓跟着郑侯,不一定是出于本意,只是郑侯是他们的王。王要出兵,连郑国的朝廷也挡不住,百姓何辜?
其次,就算是跟从郑侯的都是大罪,但对大周朝大打出手也只郑国百姓的一部分。而要去安抚赈济的,也是以没有参与的郑国百姓为主。
万古流的话,当然是有道理的。
姬延却还有些不服,“只是如此一来,哪里分得清楚?”
他最不想的,就是送去赈灾的银钱,都落到那些郑国豪强手里。只等到再有机会,这些家伙又会跳出闹出事情。
万古流却笑道:“大王可是忘记了洛东赈灾之案?”
姬延一怔,仔细想到。
洛东两郡在遭遇蝗灾时,境内几乎是粒米无收。
当时大周朝是赈济了米粮的,但在具体的过程中,却出了一件事情。
当地一个大户,因为名下土地众多,县里要补偿的米粮数额巨大。偏偏那县里分到的赈济之粮又不够。
为了保下大多数人,县里就把这大户的利益牺牲掉,没有放足补偿粮。
这一下,那大户不乐意了,先到县里说理,被打了出来。
又去了郡里告官,最后甚至一路告到刑部,也就到了姬延这里。
当时姬延就有言,只要是大周朝的子民,应该在灾情中得到的补偿,都要给足。
至于那位县官,因为情势危急,保住大部分的自耕农也没有错处,也没有得到处罚。
最后的结果就是由户部再分拔米粮到县里,由县里将这些补偿粮发放给大户。
万古流笑道:“大王,如今郑地七郡,也是大周朝的子民,何谓厚此薄彼?”
郑国的子民不好,可是大王已经接受了郑国的土地,怎能弃之不顾?怎能区别对待?
虽然有一些银两米粮是会落到当地豪强手里,但却是一案一例,不可以一棒子将所有的郑国百姓都打死。
姬延遂笑,“丞相大人言之有理,当可行!”
道理,他当然也是懂的,只是一时心堵而已。
万古流赶紧抬手行礼道:“大王圣明!”
接下来,又回到先前的议题,朝廷没钱。
“大王,如今秦王答应的三十万两赔银还没有到付,户部派人去见到秦国使者,只是秦王解释说,秦国也要派兵去赵国边境,所费巨大,请大周宽延一些时日。”
万古流也很无奈。
现在秦国与大周朝是盟友,怎么也不好意思逼得太紧。
而且大举兴兵助阵,的确花费巨大。而且秦军各部损失极大,也要补充,这也是要用到银钱米粮的。
姬延皱眉。
他不想开大银矿,却也不想放出粮票。
万古流见姬延一时不作答复,也就干脆主动道:“大王,以老臣之见,当还以粮票发放为主。”
姬延轻哦了一声,“为何不是银票?”
万古流道:“大王可知,这些粮票流向如何?若是银票,又会如何流向?”
这些,姬延是没有想到的。
民间的财富流动,他只能凭想像。
却是不如万古流更加接触得深入。
万古流又道:“大王向来担心粮票流出太多,会引得价值下跌,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无论那些士卒,还是百姓,甚至是将领。在得到了抚恤、军饷之后,依次是还债,置产,成家等等。
比如一个普通的士卒受伤,不能再继续留在军营里,那他只有先回去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