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355节

  “大王,然城军吴庭芳此举多半与叶春所部的处境有关,虽情有可原之处,却并非臣子之道。”

  “若是各处镇守皆是可以自行调兵,大周朝的军纪何在?”

  ……

  一时间,乾坤殿内的诸臣皆是纷纷声讨吴庭芳。

  然城军的位置太重要了。

  现在高顺的陷阵营调去攻打鲁国,相当于大半个大周朝都没有防御力量。

  无论是东边的齐国、南边的楚国,都可以长驱直入,由下徕诸郡、陈地诸郡、蔡地诸郡等方向攻击洛邑。

  若是能一举战胜郑国还好说,若是战而不胜,又或者是打成相持战消耗战,都是大周朝承受不起的损失。

  一时间,姬延的脸色都要黑掉。

  连吴理也出面道:“大王,吴庭芳这可是逼着郑侯作乱作反啊!”

  姬延看了一眼万古流。

  后者不得不表态道:“大王,老臣以为,诸臣言之有理。”

  一来事态严重,二来然城军本来就是降军,又不为大王所看重。

  如此一来,自然是墙倒众人推。

  只有齐思远站出来道:“大王不可!”

  姬延惊讶看去。

  只听齐思远道:“大王,然城军是大周朝最后一支能调动的军力,既然吴庭芳已经主动出击,臣下建议大王还是不要降罪,至少不是此时。”

  众臣纷纷反对。

  好在万古流淡淡一笑,却道:“大王,虽是吴庭芳如此行径,确有可狠可恼之处,却还需以齐尚书的意见为重。”

第393章 妙用粮票

  姬延已经明白万古流和齐思远的用意。

  吴庭芳,不但不能降罪,还得要安抚才行。

  现在就是降罪吴庭芳,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如何去和郑侯解释。

  认错?

  不好意思,郑侯一见大周朝服软,马上更得要来劲。

  这一下就看破大周朝的虚实啊!

  更不说周朝与郑国本就相邻,不可能不知道大周朝现在的处境。

  偷偷撤兵回来?

  更不可能,那是一万多人的大军,岂是撤回来可以无事的?

  当郑国那边的细作、探子都是白痴?

  既然默认然城军的行动,那就得要全力支持。

  而且不能轻易换将。

  大周朝现在也无将可换。

  打定了主意,“齐爱卿所言,当是如何?”

  齐思远马上道:“大王,然城军调集了兵马粮草,只是因为各处驻守,集中不便,又有大雨作梗。因此,然城军大约仅仅只调动了五日的粮草,甚至这五日的粮草还在后方。”

  “虽然然城军配齐了兵器军资,到底还有差额,若是能够给足军资,让然城军打下郑国未尝不可。”

  然而齐思远的建议,吴理再度反对,“大王,以老臣看来,现在并非是吞并郑国的最好时机。最好的情形是然城军打出一两个胜仗,警告一番郑侯就退兵回来。”

  有这么一支大军在国内,才能放心。

  仅凭着才训练起来的各郡县的守备兵,绝对是让人提心吊胆的。

  要知道,那些郡县也都是才归到大周朝的,人心未服,边郭不稳。

  吴理的建议,明显占到了上风。

  万古流也有自己的意见,“大王,以老臣看来,且先看然城军能够打到哪一步,若是一两场胜仗之后,能以微小的代价一举平定郑国,未尝不可,如此一来,也可提振一下我大周军的声威。”

  各方建议都已经说明,只等姬延最后决断。

  姬延略一沉吟,就有了主意,“告诉吴庭芳,孤可以容忍他擅自调兵,擅自征伐,但孤要的,是整个郑国!”

  “此外,孤无兵可调,无军资可以援助。这一战打成何样,只凭他自己。”

  “虽无援兵,粮草却是无须他担心,要多少有多少。”

  “令下诸郡征召百姓给然城军送粮,所有待遇一概从优,务使百姓受苦就是。”

  说到这里,刑部尚书陈济时建议道:“大王,现在道郡有无数灾民,何不调动一些给然城军输送粮草?”

  姬延没有直接答复,却是看向吴理。

  吴理略一沉吟,“大王,先前工部尚书是有本要奏的,正好两事一并。”

  原来这事,正是关系到道郡。

  黄河第二道洪峰,应该就是今夜或是最迟明夜到达。

  姬延一怔,“爱卿怎知?”

  洪峰的出现,以及到达的时间,在战国时期如何算计得出来?

  吴理禀道:“这些都是王景大人和齐真推测的结果,具体如何,臣下也不知晓。”

  王景的判断。

  姬延还是相信一些的。

  而且他依稀记得,一旦出现大的洪水,必不只是一波两波而已。

  看来,道郡还有得熬。

  吴理又道:“如此一来,道郡日夜都要加固堤防之中,能用上的劳力,齐真那里皆已用上。”

  姬延冲着陈济时看了一眼,这建议就算是没有通过。

  很明显,就算还剩下一些灾民,若不是壮实劳力,调去给然城军送粮也无用处,路上自己都要吃去不少,更何况从道郡到淆水也有距离。

  既是说到黄河大水和道郡,姬延不免多问一句,“道郡那里准备如何,可还要洛邑支援?”

  吴理接道:“大王,王景大人道,此次黄河水势可能更大,道郡倒是不必担心,只是下徕郡的河堤也要加固,还有洛邑、甚至是东滩。”

  姬延脸色凝重。

  下徕郡还好说些,东滩可是王景亲自修的堤。

  而且到了东滩,已经是整个洛水的下游都严重受到影响。

  如此一来,道郡将洛西三县放弃,倒是成全了洛邑等地,也保了本郡大部的县地。

  吴理还在说道:“工部这几日也加紧造出了一些小的舟船,用以往来输送和救援,只是银两方面已经不够用,还请大王分拔银两。”

  姬延沉吟道:“工部可还有余银?”

  赵有德见大王看到自己,赶紧站起来,“大王,工部在这一项是没有余项的,今年各处灾患,工部也没有别的款项可以调动。”

  吴理道:“内阁可以设法筹措到一些银两,却是不多。”

  姬延叹道:“内库再给工部三千两,道郡两千两。若还有些差额,再过数日补上就是。”

  现在姬延手里的流动资金几乎为零。

  已经在要求四海金号方面每日送银过来,如此方能勉强支撑应付。

  吴理和赵有德赶紧一起谢恩。

  只是姬延才摆摆手,马上又想起兵部之事,吴庭芳那边要押送粮草,也是需要银两的。

  吴理也是无可奈何道:“大王,若是大周朝实在困难,可否强行征役?”

  姬延本能的摇头。

  免役,已经是他给大周朝定下的一条国策。

  秦之亡,苦于役。

  虽然不尽然,却有六七分的道理。

  倒是万古流想起一事,“大王可是忘记,大周朝还有一件宝贝。”

  哦?

  姬延惊讶。

  “爱卿可是说那些金器?”

  只是金器虽然值钱,却怎么分给那些贫苦百姓?

  万古流淡淡道:“大王当真是忘记。粮票!”

  姬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好在万古流马上解释,“大王有所不知,大周朝推出来的粮票,现在已经渐渐流行开来。”

  多少面值的粮票,就对应多少银两,和银两这样的硬通货还要管用。

  毕竟一旦受灾,缺的不是银子,而是粮米。

  而且现在大周朝米粮充足,大家更有信心可以随时兑换到。

  如此一来,在大周朝的大多数郡县之中,粮票成了比银两更受欢迎的硬通货。

  照万古流了解到的情况,粮票的价值还要略高一点点。

  这是因为米粮由自己储存,还会渐渐失去水份,失去口感,容易变质,兼之鼠辈偷食等等。

  可存在大周朝的粮仓里,相当于大周朝主动承担了这些损耗。

  最后,万古流更是笑道:“大王,虽然我朝现在银两缺乏,粮票却是多的是。”

第394章 打了再说

  姬延恍然,“既是如此……可先开出粮票,作为应对。”

  之所以话里迟疑了一下,还是他有些担心引起通胀。

  太多的粮票发行出去,当然会通胀?

  只是他马上想到自己还有几个底牌,也就不再担心。

  而且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渡过这些难关再说。

  议过诸事,众臣皆是拜退。

  姬延却还没有敢放松下来。

  一条条的想着先前议事。

首节上一节355/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