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273节

  一旦有骑兵陷入到血战当中,马匹的战损是极大的。

  比如先前项羽在曲沃城下的那一战当中,最后很多霸王军的骑兵,是因为失去了自己的战马而被杀被擒的。

  甚至极端的情况之下,战马与战士的损失比会高达五比一。

  姬延已经见到魏王送来的好马。

  虽然他不太懂,却也知道越是高大英俊的宝马,实力也是越强的。

  正是英俊恃良马,娇美恃衣裳。

  要召倒是在一旁滔滔不绝,“天子请看,这匹马牙齿狭小,洁白整齐……”

  只是姬延却是被另一匹宝马所吸引。

  那马蹄部位白得赛雪,通体如同是黑缎子一般,油光泛亮。

  这马……有些眼熟啊!

  姬延一时想不起来这马的来历。

  只是一见之下,就感觉有些异样。

  要召赶紧介绍,“天子好眼力,此马虽然只有三岁,却是神骏异常,您看它背长腰短且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就它站在此处,别的宝马都不敢靠近。”

  等等!

  姬延终于想起,眼瞳里发出亮光,“踏云乌骓,没错,就是它!”

  踏云乌骓?

  要召只怔了那么一刹那,马上反应过来,当即跪下,“谢天子金口赐名,此绝世宝马,当为天子所乘也!”

  姬延反应过来。

  这要召定是以为他相中了这踏云乌骓。

  肤浅!

  给孤再好的马匹有什么用处?让孤亲自上阵斩敌?

  不过姬延也不会轻易表现出来,只兴致勃勃的去找别的好马。

  还真有。

  很快,姬延又盯上一匹带白点的黄马。

  那马的白点多数都在肚子和两肋之处,所以还有一个别名,叫西凉玉顶干草黄。这马即使喂饱了草料,肋条也显露在外,所以又有一个别名,透骨龙。

  要召一见姬延的目光,顿时脑子里一乍。

  “天子,此马看起来有些羸弱,其实……”

  姬延轻轻嗯了一声。

  要召心里咯噔一下,就势跪下,“请天子责罚!魏国里实在凑不出三百举世无双的宝马,才用这等劣马凑数!请天子念在要召忠心无二的份上,且饶过下臣这一回!”

  言罢,更是连磕了三个响头。

  姬延怔住。

  这老家伙,先前听你说了半天,以为你真是相马的专家。

  原来也就只是这样?

  这是什么马?

  黄膘马!秦叔宝和霍去病都骑过这样的宝马。

  “罢了!孤像是不讲道理,不念旧情之人?”

  要召一听没事,更是心头狂喜,“小臣叩谢天子!小臣叩谢天子!”

  姬延一挥手,示意起身。

  倒霉催的要召这才哆哆嗦嗦的起身,心头把魏国那些送马的官员都骂了一个遍。

  其实要召先前是看过一遍,也只是有几匹马不够雄健而已,总不能就把马送回去吧?

  这个时候,他这心头也是悔死。

  早知如此,就算数目上差一些,也要把这几匹劣马剔出去。

  没错,这黄膘马不只是一匹,而是有三匹。

  姬延接着往下看,要召继续小心介绍,三百匹好马当中,有二十匹是公认的千里驹,包括先前的踏云乌稚,还有黑金入锦,一匹大半身黑缎子一般的好马,后面小截却是枣红色,还有血枣马,浑身上下如重枣,没有半根的杂毛……

  姬延的欣喜也完全不加掩饰的。

  对于那些名将来说,一匹好马甚至和自已的兵器一样的重要。

  三百匹好马,足足用了一个时辰方才看完。

  大王表示很满意,“你且去馆驿里等候消息,不日之后,我朝天军,由道郡进入魏境。”

  要召大喜,当即跪下又是一顿磕头如捣蒜,“小臣多谢天子仁德,天子仁义,魏国上下无以为报!”

  退去了要召,姬延开始寻思着怎么分配这些千里驹。

  如此好马,他当然不会都自己留着。

  物尽其用才是最好的选择。

  黄膘马当然要给霍去病一匹的。

  最高大的那匹日照黑狮子,也只能匹配李嗣业那个大高个。

  至于踏云乌稚嘛……

  姬延嘴角一弯,他倒是想要看看,又回能从项羽那里得到多少忠诚度。

第301章 议诰律

  回到乾坤宫里,周忠上前禀事,郑国使臣周曾再来请见天子。

  这么快就伤好了?

  姬延有些惊讶。

  不过,他现在不想见周曾。

  倒不是想要躲着,只是姬延认为有必要换一个场合。

  “让他明日昆吾宫候见吧!”

  片刻之后,吴理求见。

  “大王,这是内阁和六部对大周诰律的意见。”

  也好,来的正是时候。

  大周诰律推出的时间不能再拖了。

  咱要依法治国是不是?

  姬延仔细看了修改意见,看得出来,刑部是每一条刑法皆有详细的考虑,刑、民两法每一条几乎都有修改意见。

  不过看完之后,姬延并不担心了。

  刑部给的这些修改意见都只是在具体实施层面上的,比如一个妇人被人贩子强抢掳去,是以哪一条刑法适用?还是两罪并罚。若是这妇人中途反把人贩子卖掉,又该不该论罪?如此等等。

  还是以这一条为例,姬延在大周诰律里原来写的并不详细,只说要从主观意志来分辨。然而主观意识这玩意是很难说清的,受害的妇人把人贩子卖掉到底是出于自保还是报复,谁能够说得清楚?

  姬延可以给个简单粗暴的解释,就是从保护受害人的角度出发,只要是在被侵犯的过程中,所有的反抗手段,以及反抗的后果都不论罪。

  但这样一来,细想之下还是有问题的。

  如果真正的人贩子被抓,她反诬受害人是人贩子,又该如何?

  如此等等,头疼的不只是一条两条。

  “以爱卿之意,当是如何?”

  既然吴理是与刑部主官一同商议过,想必也是有自己的看法。

  吴理拱手奏道:“大王,刑部上下的官员认为新法可行,只是具体的条款暂时不必过于详细。”

  姬延思索了一阵,也就欣然同意。

  无非就是把裁量的权利下放到郡县的主官和刑部。

  等到新法实施一段时日以后再作修改充实。

  吴理又道:“大王,倒是礼部的主官认为有些问题值得商榷。”

  礼部诸员认为,加强礼法当然是好的,却要有度。

  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大周朝的正统继承,姬延在新法里认为,子嗣当中,以才能出众者为下任周天子。

  一代两代人当中或者不会有问题,但数代之后未免会让大周朝生出内乱。

  立嫡立长,这是战国诸侯无数血泪换来的教训。

  第二个问题,就是宣礼官到底要不要下到各县各乡。姬延支持宣礼官下乡,本意上是出于王权下乡的目的,与豪强争抢民间的话语权,加强大周朝对基层的控制力。

  只是如此一来,严重触犯了当地土豪贵族的利益,若是现在就大规模的施行,很可能在各处新收的疆土出现叛逆之事。

  姬延脸色有些沉重起来。

  不得不说,礼部提出的这两个问题都是很严重的。

  “大王,老臣与礼部的意见差不多,宣礼官可以下乡,却不必太过急于一时。”

  吴理说出具体的想法。

  宣礼官可以下乡,范围却不必扩大,首先从洛邑周边,大周朝最重要的基本盘开始。

  其二,宣礼官可以改变工作方式,改流官为驻学,以学促宣,教化子民。甚至是以宣礼官为基础,在各地县乡开设学馆,如此一来,更容易让当地接受。

  其三,这些学馆的学生,若是学有所成,可以有资格进入到洛邑大学。而一旦有机会进入到洛邑大学,既为大周朝培养出人才,又分化了当地的土豪贵族。

  姬延深以为然。

  这个就是小学大学的制度啊!

  先前他也考虑过要在乡下设学,提高大周朝整体的文化水平,这样看来,倒是两事合一件,凑出一个好字。

  “办学之事完全可行!”

  姬延想了想,“以爱卿看来,要不要把武学和乡学合并一处?”

  先前姬延已经下令兵部在各县设立预备役,为大周朝的将来培养武官武将。

  若是将两学合并为一,是不是能够培养出一些文武兼备的人材?

  吴理思索片刻,“如此可行!”

  再回到礼部提的第一个修改意见,姬延也表示可以接受。

  每一代周天子如何挑选自己的接班人,其实就算是他作出种种限定,后辈子嗣也是爱听不听的。

  无论想要立嫡,还是立贤,总有办法绕开这些条条框框的。

  如此一来,大周诰律几乎就可以最后定稿。

首节上一节273/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