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就是这样。
姬延心头顿时坦然。
等到他再度劝说百姓散开,众人这才退去。
而姬延最后查看声望值的涨幅,最后定格在八十万以上。
之所以是一个估值,也是实际上他的声望值是一直在上涨的。
毕竟各地的大周百姓的的确确是得到了姬延的好处。
只是没有刚才这一下劲爆。
姬延已经再度下了王辇,进入到悦来酒楼里。
先前这里听书的众多闲人,早都退到了一旁,只默默看着大王亲临。
老实说,这里面绝大多数人是心存忐忑的。
也不知道大王此来,会不会就此绝了这些说书人?
毕竟洛邑城里这几日都有些传言的,说是朝中不少的大臣都对说书这个行当深有不满。
简单说,就是觉得大周朝的子民一个个都闲得发慌。
悦来酒楼的老板一路深躬着身子上前,远远就给姬延跪下,“小民四狗子拜见大王!”
之所以没有姓,只能说明这酒楼老板出身卑微,是不配有姓氏的。
能有个姓氏的,至少祖上也是阔过。
“小民铁柱子,拜见大王!”
说书的先生也过来拜见。
只是与酒楼老板相比,这说书先生的态度虽然恭敬,却也更加从容一些。
虽然姬延不容许李立对这些说书人道出实情。
但是从选材起,就要求这些说书人得有些处变不惊的气质。
这一点可是必须要有的。
否则那些听客你一句我一句的质疑,场面马上就得要崩掉。
姬延淡淡一抬手,“免礼吧!”
更是目光稍稍转过酒楼之内,“孤今日听闻洛邑出了一件趣事,道是出了说书人这行当,不知这里何人?”
铁柱子赶紧上前一步,“大王,小民正是这里的说书人。”
姬延上下一打量,“好!今日孤与百姓同乐,大家一起都坐下来听这位先生说道说道。”
大王要来听书?
大王邀我来听书?
顿时,四下洛邑百姓都震惊了,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不该要上前。
铁柱子这时也是怔住,一时不敢开腔。
这是大王啊!
给大王说书,他哪里有这样的胆子?
姬延呵呵一笑,“无妨,请先生就位吧!”
如此一说,那铁柱子才转身过去,趁着侧身的机会,先把额头上的汗水抹去了一些。
姬延又冲着酒楼老板道:“不知老板这里茶水可是几文钱一碗?”
四狗子连道不敢,“大王,小人这里茶水只要三个小钱,不论碗,给三个小钱就能落个座,好生听先生说书。”
哦!
姬延轻轻点头,“既然如此,孤给你十两银子,从明日起,这里的茶座都从这十两银子里扣除,就当是孤请这里百姓一同乐呵乐呵!”
谢大王!
四周众人发出一阵阵的笑声。
倒是四狗子连道不敢。
收大王的钱,他是真不敢。
只是姬延只是笑笑,并不会收回自己的话。
吴典早给了十两银子,让酒家做自己的事去。
很快,铁柱子也稳下了心神。
啪的一声!
稳木撞在案上。
“今日说到,郑侯使阴谋流寇渡江,然城军将士血战虎牢关!”
这一开口,就把众人的注意力勾住。
就连姬延,也来了一些精神。
说书人所有的书目,都是李立送来给他批阅过的,甚至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姬延亲自给写了两回,算是给这些说书人打了一个样。
后面的就再不用姬延操心,这些说书人自己一琢磨,一个又一个的章回都给硬编了出来。
虽然这些文字内容姬延早就知道,却还是想看看现场的效果。
很快姬延就亲眼看到。
随着铁柱子越说越放开,这里的气氛也渐渐的放开。
四周的听客,有的开始落座,有的大声叫好,中间说书先生停下来的时候,也有三三两两的大钱给奉上。
很快,两个章回讲过。
再等有人想起大王也在这里的时候,却发现姬延已经悄悄离开。
却是又令人留了十两银子给铁柱子。
“天子圣明!”
铁柱子拿了银两,当头朝着昆吾宫方向跪下。
“天子圣明!”
四周众人,也都一个个跟着拜倒。
别的不说,十两银子够悦来客栈免费给大家两三月的茶座。
姬延此时已经快回到王宫。
之所以大张旗鼓这么一回,甚至动用了高规格的仪仗,也是他的一个态度。
什么也不用说,只去看一回,这意思还不明白?
再要有蠢货不知死活还要奏请他取缔说书人这个行当,那只能怪他自己不长眼。
就在乾坤宫里,万古流身上冷汗直下。
他本来不用这时就回来销假的,姬延许他半个月的病假还差了一大半。
只是万古流受的是风寒,吃过药后早就身子妥当,在府里静养了数日之后,现在却又浑身都不自在。
便来内阁里看看。
哪里知道说完了一些公事,吴理把万清等人的上书说给了他听。
一听到这事,万古流心头就大呼不妙。
“这说书人到底是有何来头?”万古流纳闷问道。
这行当的出现,太过突如其来。
怎么一夜之间,洛邑城里多了二十几个说书人?
而且吴理这意思,好像说书人的数量还在增加之中。
吴理却有些歉然,“老丞相,您这要问我,我还真是答不上来。”
主要还是吴理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并没有太过留心。
“只是朝里为了此事上书的官员也有不少,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情的。”
而各部官员递给大王的奏折,内阁只有批注的权力,是不能私自压下的。
每一份奏折,都在中书府有编号和存档。
若有分毫差池,问责还是轻的,重则小命不保。
万古流缓缓的摇头,“只怕这事,为此掉脑袋都有可能!”
吴理的眼光顿时一凝。
第299章 魏王送马
不等吴理反应过来,万古流突然目光看来。
“吴理,你与本相共事,也有好些年头了吧!”
吴理不知万古流为何如此,稍一思忖,却道:“老相为何如此?”
万古流再问;“你真不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吴理一脸的莫名。
万古流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半晌才道:“我这年岁也越发的老朽了。前几日这一中了风寒,越发是些不堪的。”
吴理仍是不明白,只劝慰道:“老相哪里话,您这身子骨可还健壮的很。”
万古流摇摇头,“若是老朽在朝里挡住了什么人的道,万古流随时可以向大王请辞的。”
显然,对于吴理的话,万古流还是不怎么相信的。
别人看不出来,他这一对眼睛看过的事情,却是瞒不过。
吴理脸上惶惶之色,“老相,您这是要折煞吴理了!”
万古流挡谁的道?
只能是他吴理啊!
没有了万古流,吴理顺理成章的就是大周朝的首辅丞相。
吴理突然想到了什么,忙又道:“丞相大人,您老到底看出了什么?”
一阵沉默,万古流方才开口。
“你只说,说书人在洛邑引起如此大的动静,言侯司会不知道?”
这!
吴理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