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261节

  身后的吴典一一记下。

  这也容易,就是各野战军在姬延心目中的前后次序。

  接着就是然城军与南城军这样的大型支援兵团,一东一西镇守大周朝的两个大块。

  当然,近卫第一军虽然从然城军的序列里剥离出来,其待遇却是要略高于然城军,次于野战兵团的。

  再接下去,就是各边郡的守备力量,最次的就是各内郡的守备力量。

  这样算下来,单只是唐刀,至少也要准备十万柄。

  现在一日五把,看起来数量还少了一些,却也不要紧,毕竟工艺再成熟一步,那时日产量还会提升一些的。

  看过刀具坊,就是甲具。

  铠子甲的制造场地更大,产量却更低一些。仅只有一日三副而已,而这样的产量还是一再努力的结果。

  铠甲的制造难度向来大于兵器的。

  随着炼钢水平的提高,铠子甲的质量也越发好了一些。

  其实姬延有想过打制出一些马具的。

  就是建立西方那种具甲重骑兵,或者是拐子马那一类的重骑兵。

  现在看甲具的制造速度,也只能先把这份冲动按捺下来。

  手榴弹的制造最为轻松,几乎只是处于半开工状态。

  这也是姬延有过交待,不要积压太多,毕竟这玩意也是有保质期的,到时候销毁不容易。

  走过了这一遭,姬延现在最想到的两件都没有做出来。

  火炮和蒸汽机。

  这两样实际上都是造出样品的。

  火炮的问题有这样几件,一个是火炮击发时候的炮身震动,虽然可以给火炮配重。但如此一来,火炮的搬运移动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哪怕军械监给设计了两个铁辘轳也不行。

  再有一个,火炮里面没有膛线,以现在的工艺很难做出姬延所说的膛线,这让炮弹飞离炮身后有些准头不够。

  就是炮弹现在的射程也不够,只有两里地,也没有达到姬延的要求。

  赵世祯将这些问题都摆了出来。

  射程只有两里,这个问题不是不可以接受,只要比秦国的床弩射得够远就行。

  准头不够,只要差得不太离谱,也是可以的。

  至于火炮的配重,姬延倒是有办法解决的,就是设计几个驻犁,让整个火炮在发射作业的时候,死死的抓住地面。

  姬延随手就将驻犁画了出来。

  很简单,却也很实用。

  赵世祯一看就能够明白,顿时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就试验一番才好。

  不过驻犁本身的重量也是很大的,以现在的人力马力应该还是无法将之与炮身一起运输。

  赵世祯倒是信心十足,“大王,这个倒是问题不大,可以设计一下,将驻犁与炮身分置,用时再合上去。”

  这样也可以。

  至于先前说到的准头,也就是膛线,只能慢慢去摸索。

  “既然线膛炮一时制造不出来,可以先制造滑膛炮。”

  姬延又把滑膛炮的原理图大致画了一遍。

  现在赵世祯和火炮坊的主事人都已经有了制造火炮经验,再看这图纸就也很容易。

  接下来,还是一个等字。

第287章 心服的大周丞相

  至于蒸汽机的样品,个头是有的,足足将近三米高,像是一个钢铁大怪物。

  但工作起来的效果却是太差了。

  以这个时代的钢铁工艺想要造出蒸汽机也太有些为难。

  喷出来的汽太多了。

  才一发动起来,就像是一座雾山,或者是一个全身喷汽的大怪物。

  没办法,各种零部件完全都是用铁锤一下一下的砸出来,尺寸差距过大。

  还有一个,就是没有气密垫圈。

  这玩意在后世很便宜,但在战国时代却是根本不可能制作得出来。

  姬延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不是有问题。

  要不先制造一个机床出来?

  机床才是工业的胎盘啊!

  只是一想到机床的制造,所用到的精密器件也有不少,姬延都有些想到放弃了。

  “大王,蒸汽机虽然还不能自己行走,不过用来打井还是可以的。”

  赵世祯看出姬延脸色不太好看,赶紧提出一个建议。

  姬延果然来了兴致。

  赵世祯又让人来加装一个大铁杵。

  随着蒸汽机的发动,大铁杵一下一下砸向地面。

  效果还不差,很快就杵出一个一米多深的坑来,若是换了更大截面的铁杵,大约半个小时就可以打出一个水井来。

  只是……

  姬延想到另一个问题,现在大周朝里哪也不缺水啊!

  对了,可能蒸汽机唯一能够用上的地方,就是将洛邑里的水排出去。

  只是这样一来,也未免太过浪费了。

  制造这么大个的蒸汽机只为一个排水工程未必划算。

  毕竟蒸汽机所需要的人力,需要的煤碳也是成本。

  “爱卿不必着急,这蒸汽机是神物,可以慢慢来制造。”

  姬延也不能自己打脸,先就这样吧!

  至少也可以留给那些理工学院的学生来做个试验啥的。

  机床的事,也不急,回去好好琢磨一番,盘算一下是否可行。

  要像蒸汽机这样搞出一个让人难受的大家伙出来,只会浪费时间。

  鼓励了一番,姬延去了洛邑大学的教工宿舍,先去看了墨翟。

  上回军械监成功将玻璃制造出来,已经将所有的玻璃成品和工坊都转交给墨翟这里,所以墨翟并不在自己的宿舍,而是在玻璃工坊那里。

  “大王,要不是奴婢去请墨大师回来?”吴典建议道。

  姬延摆摆手,正好去看看玻璃坊的情况如何。

  玻璃坊在另一处侯府之内,姬延才一进去,一眼就看到墨翟正在那里弯腰琢磨着什么。

  大王亲至,所有的工匠都停下手来,也把墨翟惊动过来。

  “臣等拜见大王!”

  姬延示意众人起身,笑道:“大师的玻璃制造得如何?”

  墨翟将手里的一小块玻璃交与姬延。

  已经粗略成形,只是明显配比不对,玻璃还呈出一些绿色,而且边缘也毛糙。

  墨翟倒是感觉不错,利用这些玻璃,他已经能够做出一些光学试验,将自己过往的想法一一印证。

  姬延有些无奈。

  就这玩意也能叫玻璃?

  差一点就动用昏庸点给墨翟兑换几块真正的玻璃出来。

  “这些玻璃的成色不够,边缘毛糙也多。”姬延实事求是道。

  这些问题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都解决,总得要指出方向。

  眼见墨翟有些不以为然,姬延笑道:“只有制造出纯度更高的玻璃,才可以制造出各种透镜甚至是显微镜望远镜等等。”

  说回到光学问题上,墨翟果然又来了兴致。

  姬延趁热打铁,将这些普通的光学知识又大致说了一遍。

  这一下,不只是墨翟兴致大增,那些工匠之中,也有几位大感兴趣。

  姬延索性将各种光学透镜都仔细讲了一遍,各种光距,光点,成像等等,一一说明,听得众人佩服得五体投体。

  当然,更多的人是如坠云里雾里。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如墨翟那样饱学的,而且对光学本身就有相当的研究。

  好在姬延现在只要种下知识的种子就算是不错,也不会指望这些人摇身一变,就成为一个个光学大师。

  要制造出好的光学玻璃,这质量还差得太远,而且也可以减少打磨上的难度。

  至于打磨所用的工具,姬延也给想好,就是石英砂制成的砂纸。

  原本这些光学透镜都是用天然的水晶,用上砂纸人手打磨出来。

  但如果想要大规模的运用,就只能用玻璃来代替。

  行不行先试试再说。一旦能成功,能够用上的地方太多了。

  “还有这制作玻璃的模具也粗糙了一些,可以让军械监的工匠设法再打磨平整一些。”

  如此等等,等到姬延说完这些,已经到了晚饭时间,这才离开。

  用过晚饭,姬延放松了一些,就去教工宿舍里去找各个学科大师闲聊上几句,偶尔也把自己的基础知识拿出来一点。

  只要一点,就足够这些大师冥思苦想几个时辰甚至是好几日的功夫。

  就在姬延为洛邑大学作进一步的规划之时,洛邑里的吴理收到大理寺的奏折。

  “大王圣明啊!”

  直到姬觉的供词附上,吴理方才由衷叹服。

  攻心为上!

  将牛家山的奏折明发给那些过气王孙,这就是明摆着告诉陈国的那些贵族,你们陈国的罪,还没有算清。

  这还只是第一件。

  第二,就是让陈国王室内部自己出现裂缝。

首节上一节261/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