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241节

  一念至此,姬延心头稍稍一喜。

  要稳住。

  出兵助魏,将来是有可能的。

  只是这个时候,却并无可能。

  吴典已经将要召手里的纸张呈上。

  要召仍跪,“大王,此物乃是我魏国三十万百姓的血书,还请大王纳下。”

  姬延的身躯顿时一僵。

  却听要召又跪泣道。

  “大王屡救魏国百姓于水火,魏境黎民感念至深。”

  “今又闻大王出天子诏书,指斥秦王无道,任意征伐,不顾魏民生死于一线。”

  “大王,这些手印,都是魏国百姓的拳拳之意。”

  这些血书,当然不是全部。

  要召也解释道,余下的血书,还要再过几日才能送来。

  只因为这三十万百姓,就跪在魏国阪道关外。

  姬延心头猛的一跳。

第264章 魏王心机

  这三十万魏国百姓,绝大部分应该都是才受了大周朝的救济之粮。

  甚至还来不及回去故里,又被魏王驱来向天子道谢。

  也不知道这是魏国哪个缺心眼的家伙出了这主意。

  三十万魏国民众一起跪下,那声势何等的浩大?

  只是姬延完全没有欣喜之意。

  这是魏王用民心来倒逼他出兵。

  若是大周朝一直这么置之不理,只怕民心尽失啊!

  姬延头疼无比。

  昨日才出了天子诏书,总不能今日就改口说那是闹着玩儿的吧?

  要召仍是跪伏于地,不敢抬头。

  姬延暗中冷笑不已。

  马上有了主意。

  “要召,你既知大周朝现在的处境,也当知道出兵不易吧!”

  要召不敢抬头,“大王,魏王已经传信,所需粮草,自由魏国一并供应,而且只要王师一进入阪道关,就有现在的米粮供应。”

  “至于齐鲁楚等国,大王也不必担心,魏王得天子大恩,必与天子一同进退,若是别有用心的诸侯生出不臣之意,魏王以国祚发誓,必要与天子一同征伐。”

  “此外,赵王已经同意出兵相助,有魏王与赵王一同作保,大王只管放心就是。”

  “更何况大王天兵一出,还怕天下诸侯不能一呼百应?”

  姬延哈哈大笑。

  “爱卿倒是替孤想得周到。”

  退路进路,魏王都想得妥妥贴贴。

  看来这坑,他乐不乐意都得要往下跳啊!

  要召趁热道:“大王,小臣这里还有南阳郡地图,魏王也与天子共分之。”

  南阳郡是大郡,也是富庶之地,虽然今年连遭大灾,却已经开始种下秋粮。

  再到明年之际,又是一处好土地。

  姬延冷笑,“共分之。”

  要召一咬牙,“魏王曰,一旦天军出动,可先收下南阳一半的城池。等到将秦军赶过河西之地,便以整个南阳郡相赠。”

  姬延不以为然。

  将秦军赶过河西之地?

  你怎么不说把河西之地也抢了来?

  真当他是傻子。

  姬延眼光一眯,“既然如此,孤就先收下南阳诸地。出兵之事,三日之后我大周朝的冠军侯亲率一万大周朝精兵入阪道关!”

  要召大喜叩谢,额头都撞出血来。

  大周朝的冠军侯,现在天下何人不知?

  说亲领一万大周朝精兵相助,就只是这冠军侯一人,就足以抵上十万军!

  “小臣叩谢天子恩德!小臣替魏王、魏国百姓叩谢天子恩德!天子仁心,万民爱戴!”

  一番叩首之下,直将面目叩得血流满面,方才停下,谢恩而去。

  身后,姬延却是暗自冷笑不已。

  霍去病出兵是一定的,只要进了阪道关,先把应得的好处拿下。

  整个南阳郡,他都要!

  拿不到?

  那就一步也不向前走。

  拿到以后?

  再说。

  姬延已经是打定了主意。

  实在是魏王这法子真是把他恶心到。

  心机婊!

  道德绑架!

  至于会不会有人说周军故意拖延?

  姬延是毫无心理压力的。

  这种事情在战国里可是多了去。

  联军打楚国,打齐国,打秦国,等等等等,哪一次不是如此?

  有便宜就上,没便宜就闪!

  正想着这件事,吴典又上前提醒,荀子请见。

  准!

  姬延当下就答应。

  这一段时间里,他也想了许多,实在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不然哪里有那么多事?

  得好好给大周朝的子民洗洗脑。

  不对,是给大周朝的子民讲礼仪,尊王道。

  “荀子,拜见大王!”

  姬延哈哈大笑,起身离座,将荀子搀扶起来,“先生不必如此。以先生德行,足以担当孤的王师啊!”

  荀子受宠若惊,连道不敢。

  “大王,此是大周新的礼制!”

  荀子将手里厚厚一摞纸张呈上,心胸里一时难以平静。

  这册子里,乃是他毕生所学,毕生的心血。

  从江山社稷到朝廷礼仪,从郡县官员到乡里家族,每一字,每一笔,都是用尽心力。

  不过万言之书,荀子足足用了近一个月的时日。

  好!

  姬延大赞之,当即翻开数页。

  笔笔工整,处处珠玑。

  “先生有劳了!”姬延赞叹。

  荀子欣慰,却道:“皆赖大王圣明,又有武天子庇护。”

  稍一顿,又道:“还请大王为之命名!”

  这是必须的。

  姬延早打算将荀子的理念作为根基,作为大周的礼制基础。

  当下便道:“此先生倾力之作,又作为大周朝的基石,就令其为大周诰制吧!这诰制之下,还要著上先生的名讳,以彰此功。”

  荀子又惊又喜。

  喜的是,此书不但被天子看中,还被明确是大周朝的基石,更要著名其上。

  身为一个有抱负的思想家,这是何等的荣耀?

  千秋的霸业,也不过是春秋一笔。

  更不用说以他之名显而著之。

  当下,荀子竟是失声道:“大王,这著……”

  一时,有些接不下去。

  太过突然了,荀子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先前姬延让他著说,只以为是大王随便说说,引之为案上之书,就已经是了不得。

  姬延心知荀子的考虑,淡淡一笑,“先生不必忧虑,以先生的德才人品,为大周朝礼制奠基也属理当。”

  “孤还有一议,先生大功,当以为王。孤,就赐号为荀吧!取其美意也。”

  荀草,传说里的香草,服之美容颜。

  况卿著大周诰制,正是应了如此意思。

  荀子大喜,“臣,叩谢大王恩赐!”

  立言、立身、立行、王号。

  所有文人能够活着得到的最高礼遇,荀子只在这片刻,尽数得之。

首节上一节241/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