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至此,姬延心头稍稍一喜。
要稳住。
出兵助魏,将来是有可能的。
只是这个时候,却并无可能。
吴典已经将要召手里的纸张呈上。
要召仍跪,“大王,此物乃是我魏国三十万百姓的血书,还请大王纳下。”
姬延的身躯顿时一僵。
却听要召又跪泣道。
“大王屡救魏国百姓于水火,魏境黎民感念至深。”
“今又闻大王出天子诏书,指斥秦王无道,任意征伐,不顾魏民生死于一线。”
“大王,这些手印,都是魏国百姓的拳拳之意。”
这些血书,当然不是全部。
要召也解释道,余下的血书,还要再过几日才能送来。
只因为这三十万百姓,就跪在魏国阪道关外。
姬延心头猛的一跳。
第264章 魏王心机
这三十万魏国百姓,绝大部分应该都是才受了大周朝的救济之粮。
甚至还来不及回去故里,又被魏王驱来向天子道谢。
也不知道这是魏国哪个缺心眼的家伙出了这主意。
三十万魏国民众一起跪下,那声势何等的浩大?
只是姬延完全没有欣喜之意。
这是魏王用民心来倒逼他出兵。
若是大周朝一直这么置之不理,只怕民心尽失啊!
姬延头疼无比。
昨日才出了天子诏书,总不能今日就改口说那是闹着玩儿的吧?
要召仍是跪伏于地,不敢抬头。
姬延暗中冷笑不已。
马上有了主意。
“要召,你既知大周朝现在的处境,也当知道出兵不易吧!”
要召不敢抬头,“大王,魏王已经传信,所需粮草,自由魏国一并供应,而且只要王师一进入阪道关,就有现在的米粮供应。”
“至于齐鲁楚等国,大王也不必担心,魏王得天子大恩,必与天子一同进退,若是别有用心的诸侯生出不臣之意,魏王以国祚发誓,必要与天子一同征伐。”
“此外,赵王已经同意出兵相助,有魏王与赵王一同作保,大王只管放心就是。”
“更何况大王天兵一出,还怕天下诸侯不能一呼百应?”
姬延哈哈大笑。
“爱卿倒是替孤想得周到。”
退路进路,魏王都想得妥妥贴贴。
看来这坑,他乐不乐意都得要往下跳啊!
要召趁热道:“大王,小臣这里还有南阳郡地图,魏王也与天子共分之。”
南阳郡是大郡,也是富庶之地,虽然今年连遭大灾,却已经开始种下秋粮。
再到明年之际,又是一处好土地。
姬延冷笑,“共分之。”
要召一咬牙,“魏王曰,一旦天军出动,可先收下南阳一半的城池。等到将秦军赶过河西之地,便以整个南阳郡相赠。”
姬延不以为然。
将秦军赶过河西之地?
你怎么不说把河西之地也抢了来?
真当他是傻子。
姬延眼光一眯,“既然如此,孤就先收下南阳诸地。出兵之事,三日之后我大周朝的冠军侯亲率一万大周朝精兵入阪道关!”
要召大喜叩谢,额头都撞出血来。
大周朝的冠军侯,现在天下何人不知?
说亲领一万大周朝精兵相助,就只是这冠军侯一人,就足以抵上十万军!
“小臣叩谢天子恩德!小臣替魏王、魏国百姓叩谢天子恩德!天子仁心,万民爱戴!”
一番叩首之下,直将面目叩得血流满面,方才停下,谢恩而去。
身后,姬延却是暗自冷笑不已。
霍去病出兵是一定的,只要进了阪道关,先把应得的好处拿下。
整个南阳郡,他都要!
拿不到?
那就一步也不向前走。
拿到以后?
再说。
姬延已经是打定了主意。
实在是魏王这法子真是把他恶心到。
心机婊!
道德绑架!
至于会不会有人说周军故意拖延?
姬延是毫无心理压力的。
这种事情在战国里可是多了去。
联军打楚国,打齐国,打秦国,等等等等,哪一次不是如此?
有便宜就上,没便宜就闪!
正想着这件事,吴典又上前提醒,荀子请见。
准!
姬延当下就答应。
这一段时间里,他也想了许多,实在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不然哪里有那么多事?
得好好给大周朝的子民洗洗脑。
不对,是给大周朝的子民讲礼仪,尊王道。
“荀子,拜见大王!”
姬延哈哈大笑,起身离座,将荀子搀扶起来,“先生不必如此。以先生德行,足以担当孤的王师啊!”
荀子受宠若惊,连道不敢。
“大王,此是大周新的礼制!”
荀子将手里厚厚一摞纸张呈上,心胸里一时难以平静。
这册子里,乃是他毕生所学,毕生的心血。
从江山社稷到朝廷礼仪,从郡县官员到乡里家族,每一字,每一笔,都是用尽心力。
不过万言之书,荀子足足用了近一个月的时日。
好!
姬延大赞之,当即翻开数页。
笔笔工整,处处珠玑。
“先生有劳了!”姬延赞叹。
荀子欣慰,却道:“皆赖大王圣明,又有武天子庇护。”
稍一顿,又道:“还请大王为之命名!”
这是必须的。
姬延早打算将荀子的理念作为根基,作为大周的礼制基础。
当下便道:“此先生倾力之作,又作为大周朝的基石,就令其为大周诰制吧!这诰制之下,还要著上先生的名讳,以彰此功。”
荀子又惊又喜。
喜的是,此书不但被天子看中,还被明确是大周朝的基石,更要著名其上。
身为一个有抱负的思想家,这是何等的荣耀?
千秋的霸业,也不过是春秋一笔。
更不用说以他之名显而著之。
当下,荀子竟是失声道:“大王,这著……”
一时,有些接不下去。
太过突然了,荀子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先前姬延让他著说,只以为是大王随便说说,引之为案上之书,就已经是了不得。
姬延心知荀子的考虑,淡淡一笑,“先生不必忧虑,以先生的德才人品,为大周朝礼制奠基也属理当。”
“孤还有一议,先生大功,当以为王。孤,就赐号为荀吧!取其美意也。”
荀草,传说里的香草,服之美容颜。
况卿著大周诰制,正是应了如此意思。
荀子大喜,“臣,叩谢大王恩赐!”
立言、立身、立行、王号。
所有文人能够活着得到的最高礼遇,荀子只在这片刻,尽数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