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战国:昏庸就变强 第218节

  随国都灭亡了,谁也救不了。

  楚王强不强?连楚王都乖乖的把随郡等三地交割给大周天子,还有谁能挡住周家天子的铁骑?

  别看这厅里厅外的人数不少,就是再翻上十倍百倍,也不会是大周天子军的对手。

  也只有那些年轻人会生出别样的想法。

  “族长,若是喻家真能成事呢?我们陈家岂不是复国的四大家族之一?”

  这里有人领头,马上众说纷纭起来。

  陈井正要开口,却被先前那位老叔公站出来,“你们以为,喻家真会拉上陈家一把?”

  不说别的,现在喻家才得了一个县城,马上恨不得要把陈家死踩一脚。

  只这样的气度,能够成事?

  就真是成了大事,陈家怕是只会更难过。

  想明白了这些,陈家上下再无异议。

  接下来的事,倒是简单容易。

  无他,牛家山并不想与留县的百姓动刀动枪,只让人连夜抄写了数百份的天子诏。

  “大家先自个儿看看吧!”陈井示意将天子诏分发下去。

  顿时,众人打起十分的精神,有个别不识字的,也教旁人解说听来。

  大周天子诏曰:孤深感万民之苦,这才收魏国饥民五十万,以不致于生灵涂炭。然则留县粮仓无粮,并非孤所知晓。今,既知,不再发留县之粮赈济。留县之百姓余粮,孤亦不能夺之。留县之民,与大周一体,并无二至,留县之民,从此只收田赋一成,每月按人头给盐一钱。

  众人读出,一脸惊愕之色。

  “大王说,只收田赋一成?”

  “是啊,还每月按人头给盐一钱?”

  陈家众人一边热议,一边看向陈井那里。

  “的确如此!”

  陈井不由叹道。

  这些事,他并非只是今日才知道。

  只是这个时代,消息传递并不太灵通,若非他这样的人士,普通百姓真是不知道的。

  而且今年的夏粮已收,田赋到底怎么个收法,官府也没有太多消息,至于每月给盐更是天下奇闻。

  就算有人当面说起,陈井自己都不敢相信。

  给盐一钱,以半年计算,就是一人六钱,一户五口,就是三两盐!

  等于说田赋直接被抵了回去。

  陈家上下,并不能相信。

  陈井叹道:“以前,是本族长还有不舍故国的私心,并不想承认天子的仁德。然而事已至此,有话不得不与大家说清楚。”

  何止是省了田赋,天子还早就在周朝境内尽免劳役和兵役。

  所需劳役,尽由各处公开募集,给钱给食,不让百姓吃亏。

  至于兵役,更是从未有过之事。先前楚国大将项燕,三万大军逼迫守天关,洛邑也没有征召一兵一卒。

  天子不但对大周朝的旧民如此厚待,连各处新收的疆土也是一体对待。

  陈井越说竟是越有些兴奋。

  大厅里,鸦雀无声,连带那些陈家的老人都是听到呆滞。

  “三儿,你真是亲眼听到?”

  陈井很严肃的回应,“千真万确!这些都是当日从楚人那里听得。”

  周楚才打过一场大仗,这里的楚官楚人都是被逼离开。

  由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话,更是有十足的说服力。

  “老天,真是大周盛世!”

  “是啊,如此天子,我们陈家怎么如此胆大妄为,竟与天子作对?”

  “家主,怎么做,你就吩咐吧!是不是要我们去打喻家?”

  一时间,所有的关注又再转来。

  陈井转头,“天子有言,留县之中,也是大周的子民,不能轻易刀兵相向。”

  陈家众人一怔,那让他们来作何打算?

  “天子派来的大臣有言,留县百姓无辜,天子只诛首恶而已。我等所要行之事,只是将这些天子诏四下散布出去,劝说民众归乡而去。如此,留县方能长久。”

  这一解释之下,众人了然。

  心头更是一松。

  不用出力打仗,当然是最好不过。

  特别是那些顾及子孙的老人,就更是如此。

  很快,这些天子诏书被分发了下去,各人只取一份,小心拿出去就是。

  只是有一条,陈井强调了一下,“牛大人说,首恶只有喻家,让外面的百姓不可胡乱攀附,免得将事情闹大。”

  留县叛乱,杀得多了,朝廷血腥,留县人流血。

  杀得少了,仍旧是说不过去。

  陈井与牛家山仔细商议的结果,就是把喻家全族抛出去。

  此事本就是喻家人挑起,现在以他一族的性命保得留县全境,也算是让他最后做一件好事。

  众人欣然。

  既解了眼下困局,又能将喻家彻底打死,这机会再好不过。

第237章 荀子的主张

  洛邑,乾坤宫。

  周忠小心翼翼的凑到跟前,“大王,外面有一个叫况卿的人求见!”

  姬延不耐烦的摆摆手。

  虽然招贤榜是发了出去,但一直以来,大多数的贤士都是由万古流等人来接见。

  除了那些数学家物理学家以乃工匠大家,一般的人士姬延都是不见的。

  只是下一刻,姬延猛然想起了什么。

  “等等,你说是谁?”

  周忠赶紧又转身回来,“大王,他说他叫况卿。”

  姬延脸上却是一阵思索之色。

  半天才想起来,什么况卿,不就是荀子嘛!

  不过也不能怪罪周忠,这荀子之名乃是后世的尊称,这个时候当然还是得称之一声况卿的。

  “传!”

  虽然姬延有一点重理轻文,先前一些贤士都没有怎么接见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

  留县之事,让姬延有了治国的紧迫感。

  为何各国原有的豪强、贵族对旧朝念念不忘?

  首要的问题,是天子的威望已经失去了数百年,各地的百姓只认国君,只认大王,唯独不认他这个天子。

  用孔子的话来说,乃是礼崩乐坏。

  刚才姬延模糊间就有这么一个想法,得要重建礼乐!

  而荀子的思想,实际上就很有些可取之处。

  比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比如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指出人之初,性本恶。

  比如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总之,荀子的主张里,虽然有姬延不能用的地方,大部分却是可用的。

  先前,姬延就有想过以吕氏春秋这样的杂家来作为整个大周帝国以后的思想基础。

  只是碍于吕氏春秋里面却有一些内容并不太适合,取而用之,却也要大费周章。

  眼下荀子的到来,倒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荀子本从儒教,只是越到后来,其思想更是倾向于采百家之长,连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也一并包括在内。

  正思忖之间,荀子已经被周忠带入。

  “布民况卿,拜见大王!”

  姬延一怔,还好。

  他最怕见到年轻时候的荀子,那里的荀子师从儒家,要转变思想不太容易。

  眼见的荀子,已经是迟暮之年,思想正好成熟。

  还有一点,这个年纪的男人,正是深恐自已无法青史留名之际。

  若非如此,只怕荀子也不会大老远的从赵国赶来大周。

  姬延离座,紧走两步下阶,“先生此来,令孤眼前光明,还请先生不要多礼才是。”

  荀子竟是一时怔住。

  就在他来之前,已经听说不少贤士在周朝的礼部任用,却还从未有一人得见天子。

  所谓礼法,所谓道德,皆是要由天子这里推广,才是正道。

  一怔之下,荀子脸庞都有些涨红,连声道:“天子见礼,小民实是不敢当!”

  姬延哈哈大笑,赶紧将荀子让到上位,这才分坐下来。

  自然,天子有需要,荀子有大志,两人一番交谈下来,其乐融融也。

  一番畅言之下,荀子对于姬延的一些思想理念也是深信之。

  比如说,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姬延从现实方面都有印证。

  人生下来,是作为高级动物的本能,生存为第一要务,比如小孩子的哭闹就是如此,若无这样的动作,他不会得到足够的衣食和细致的照顾。

  这样的理解,连荀子都有些深感不如。

  毕竟人是高级动物,是这个时代的人不能想像到的。

首节上一节218/8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