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错把永乐皇帝当亲爹 第442节

太子被骂得狗血淋头,实在是一脸懵逼。

不就是迎接迟了点嘛,至于这么生气?

但是对于朱棣而言,这可不是迎接的问题,而是他藐视自己的表现。

前有跟杨士奇合谋蒙骗朕,后有故意曾兵把朕挡在城外。

这难道不足以说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第270章 太子党被发落

太子爷收到错误消息,皇帝回城的时候,他还在太子府跟群臣商议迎接事宜。

得到消息,就匆匆跑过来迎接。

原本也没觉得是多大的事,顶多挨一顿骂,毕竟他爹从来不是好大喜功的人,反而一向从简。

可他万万没料到,居然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被栽了一顶造反的帽子。

杨士奇等自然看不下去,赶紧出来替太子爷解围。

“回陛下,太子的确没有怠慢陛下的意思,就方才,太子还与臣等商量该如何迎接陛下。”

说罢,还把他们刚写的迎接计划呈上去。

以为只要皇帝知道真相,误会就能解开。

然则,皇帝本身就是没事找事,他生气根本不是因为太子迎接慢了,而是因为溥洽一事,猜忌太子。

如今见他才训斥了太子几句,杨士奇等一众文官就迫不及待的出来替太子说话,更加火冒三丈。

你们究竟是朕的大臣,还是太子的大臣?

你们对太子的拥护之心,比对朕更甚。

朕还没死呢。

“好,既然杨大人如此维护太子,那便替太子受罚吧。”

说罢,直接下令。

“杨士奇怂恿太子增兵,意图不轨,其罪当诛,剥夺官职,打入天牢。”

这……

所有人都傻眼了。

哪跟哪啊,不就没来得及接驾嘛,怎么就造反了呢?

而且杨士奇作为内阁首辅,朝之重臣,就这么随便的处置了?

不等太子等人反应过来,皇帝继续下令道。

“太子,藐视皇权,无君无父,责令其闭门思过,无事不得出。”

这发落的速度,堪称飞流直下,根本不给人反应的机会。

“陛下,万万不可啊。”

“太子乃是一国储君,如此重罚,恐致朝野不安啊。”

支持太子的群臣,终于反应过来了,纷纷跪地求情。

这不求情也就罢了,一求情,朱棣火气更大。

看这黑压压跪的一群人,几乎是朝中三分之二的大臣了,虽然以文官居多,但个个都是朝之重臣。

这些人,居然已经成了太子的臂膀。

你们眼里可还有朕,朕没还没死呢,你们就迫不及待的站队太子,来忤逆朕了?

朱棣越看他们越火大,气得他直接下令,把为首的几个大臣,全部跟杨士奇同罪,关押起来。

三杨全军覆没。

并且朱棣下了死命令:“谁在求情,全部拉出去砍了。”

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

倒不是怕死,而是搞不明白,就这么点小事,何至于闹成这样?

陛下不是向来不在意这些繁文缛节的嘛?

所有人都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但依旧想着求情。

陛下这次分明是冲着太子来的啊,若是真的如此处置,那对太子爷而言,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啊。

三杨全是太子党,还有那些被处罚的官员,也都是太子的支持者,如今全部被处置了,那太子几乎一瞬间失去了朝中所有助力。

而且他本人还被罚闭门思过,不得参与朝中之事,如此说来,太子爷几乎就被完全隔绝于权利中心了。

皇上突然如此动作,难不成是要废太子?

但是被太子一个眼神给拦了回去。

只见太子不在试图解释,而是磕头谢恩:“儿臣领旨。”

太子爷也不傻,看得出来皇帝这是借题发挥,越是有人替自己求情,他越生气。

皇上这摆明了是冲自己来的,在试探他在朝中的人脉。

虽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但事到如今,只能暂且顺从着他的意思,等日后在找机会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陆林跟太孙也被皇帝这忽如其来的发作搞懵了,昨天还好好的,怎么一回来就给太子扣了这么大一顶帽子?

太孙自然知道他爹没这个胆子造反,于是想下马求情,却被陆林一把拽住。

首节上一节442/5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