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错把永乐皇帝当亲爹 第437节

朱棣笑了起来,这个孩子啊,还是心软啊。

这点倒是像极了太子,心善仁德。

这也是一个储君该有的品性,心善之人,才会在乎百姓的死活,才会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将来才能成为一代明君。

太子负责熏染他善良的品性,朕负责教他提枪上马,征战沙场。

如此能文能武,方才最适合当一国之君。

取得胜利后的第三日,明军才好整以暇的离开草原,返回南京。

马哈木的挑衅以失败告终,他的恢复蒙古帝国的美梦,终究还是像阿鲁台一样,随风飘逝。

并且他也步了阿鲁台的后尘,在明军胜利后不久,他终于意识到瓦刺没有与大明对抗的实力。

也明白了自己不是朱棣的对手。

所以他也紧跟着他难兄难弟阿鲁台的步伐,向明朝称臣纳贡。

而且马哈木这个人,还是比较守信用的,他在有生之年,瓦刺确实再也没有侵犯过大明。

而是安安分分的称臣纳贡,这一点,就比阿鲁台要强百倍。

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守信用的背后,不是因为他失去了统一蒙古的理想。

而是他知道自己也就这点本事了,如果熬不过朱棣,那他这辈子都没机会实现他的梦想。

所以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子孙的培养当中。

先后培养出了一个儿子脱欢,于二十年后杀掉了阿鲁台,统一了蒙古。

孙子也先,差点把大明都给打了下来。

第267章 建文下落

虽然马哈木是陆林放走的,但是他依旧没忘记脱欢跟也先,特别是也先,这个差点就真的完成了他爷爷毕生夙愿的男人。

按照年龄来看,也先比太孙还小几岁,按照蒙古人的性格来说,也应该是个能够独当一面的人。

于是回去的路上,陆林问朱棣:“我听说,马哈木有个孙子,叫也先,很是骁勇善战,颇具才能,在瓦刺声望,不输太孙。”

这是在变相提醒朱棣,不仅他们大明有太孙,人家瓦刺也有。

值得注意。

虽然这次跟瓦刺的斗争,以瓦刺失败告终。

但是失败的只是马哈木,并不是也先。

赢的也是永乐皇帝,而不是太孙。

虽然后来太孙跟也先的战斗,也是以也先的失败太孙的胜利告终。

可问题是,明朝的太子跟太孙都短命,熬不过人家脱欢跟也先。

“也先?何人?”

朱棣从来没听过这号人物。

在他看来,连瓦刺都不放在眼里,区区一个也先,再厉害,也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

但是既然陆林特意提到,他也没有大意。

陆林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个也先的存在,总不能说,这个人将来会杀了你大明五十万精锐,把大明皇帝都给抓了。

还险些把你大明的江山都抢了过来吧?

“将来会是个了不起的人,会成为大明最大的敌人。”

陆林也不能提前剧透,只能说到这了。

朱棣看着他,将信将疑。

马哈木还能有么厉害的孙子?

可他跟朕打这一仗,虽然也不差,但比朕确实还差远了啊。

朕难道还要怕他?

他这么想也是没有错的,毕竟以他的作战能力,算得上没有对手了。

可是他忽略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只要是人,就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人生难题。

他再厉害,也是要死的。

他根本熬不过也先。

不仅他熬不过,太孙也熬不过,等他们这些能征善战者,能压制得住也先的都被熬走了,剩下的,根本不是也先的对手。

“你的意思是,让朕弄死他?”

朱棣很直接,既然这个也先会成为大明朝最大的敌人,那就弄死他,让他永远没有机会成为大明的敌人。

陆林一愣,真直接啊。

“我什么都没说,你自己看着办吧。”

弄死也先,确实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但……谁又能保证,这个也先死了,不会有其他也先呢?

所以根源还是在大明身上,皇帝的接班人身上。

说来说去,这个问题又绕回到朱祁镇身上了。

首节上一节437/5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