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错把永乐皇帝当亲爹 第249节

但是对太子的处置,确实太过于苛责了。

“朕若是不处置他,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事情来,倒不如遂了他们的意,让太子歇着,也好让他们消停消停。”

朱棣完全没有了方才的怒气,平静得如同湖面上的水,没有一丝波澜。

他这么说,姚广孝顿时就通透了。

陛下这是以退为进,表面上惩罚太子,实则是保护。

“一个杂役,也敢管太子的闲事,还故意把事情透露到朕的跟前来,他得有多大本事啊。”

“陛下觉得,此事是何人所为?”姚广孝其实心里有数,不过他不能说出口,得引导陛下自己说。

太过于聪明的人,往往活不长久。

古人云,天妒英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些英才,不是被天妒了,而是被人妒了。

朱棣闻言,发出了笑声:“此事谁收获最大,就是谁了。”

收获最大,不正是看上去什么都没干,却被监国这么大的饼砸头上的汉王咯。

“下旨吧,让汉王监国。”

朱棣说完,把人都赶了出去。

第二天,太子被革去一切职务,在家修养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几乎传遍了整个大明。

是大明,不是南京。

而汉王,从宫里出来,就坐在轿撵上,身边拥簇着一堆人,最前面还有两个将领,举着“奉命监国”四个大字的牌匾开路。

一路从宫门口,向太子府浩浩荡荡的出发。

好不威风。

引来了一堆的围观群众。

“二叔也真奇怪,明明平日都不做轿撵的,怎么监了国就娇气起来了。”

嘉兴也在人群当中,忍不住发出一声吐槽。

旁边的陆林帮她挡着旁边的人,省得她被路人挤到了。

“你说我爷爷究竟在想什么啊,我爹明明什么都没做错,为何忽然撤了他的监国?”

“那日我听到这个消息,险些没吓死,可是跑回府里,我爹却一点事都没有,我还以为是虚惊一场,结果才到晚上,我爹真的被撤了。”

嘉兴嘟嘟囔囔的,压根想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唉!

陆林叹息一声,我看你的小脑袋瓜子是热昏了头了。

你被人利用了,还一脸的天真无邪。

不过既然太子跟太孙都选择不告诉她,陆林自然不可能明说,省得她自责。

“不监国也挺好的,你爹身体本来就不好,让他休息休息。”陆林安慰她。

可嘉兴还是不高兴,倒不是因为他爹失了爷爷的宠爱,而是觉得如果这下去,那她弟弟日后可就悬了。

她弟弟有雄心壮志,她是知道的,若是日后要他当个藩王什么的苟且偷生,还不如杀了他。

“放心吧,你二叔监不了多久的国。”

陆林说完,才发现自己说漏了嘴。

果不其然,嘉兴瞬间就逮着他问:“为什么?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第146章 大意了,没有闪

陆林说漏嘴,把汉王监不了多久国透露给了嘉兴,立刻被嘉兴逼问。

他寻思着,总不能告诉嘉兴,历史就是这么写的吧。

于是随口扯了几句:“你二叔平日里张狂惯了,如今骤然得了监国之权,免不了得意忘形,很快就会出错的。”

“而且监国又不是切菜,哪有他想得那么简单啊,打仗他行,监国他不行。

还有一点他没说,就是皇帝不久就要亲征鞑靼了,到时候绝对要带上汉王、赵王,都出征了,汉王还怎么监国?

所以都不用想,监国最后还是会回到太子手上的。

对此,太子跟皇帝心里都明镜似的,就汉王还傻乎乎的往上凑。

嘉兴闻言,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虽然我也没有监过国,但是我看我爹以前每天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昼夜不息的批阅,还是批阅不完。”

“每天累死累活的处理各种事情,却怎么都处理不完,可见监国是件多么伤脑筋的事情。”

“以我二叔那暴躁个性,没两天他就得撂挑子。”

这么一想,嘉兴反倒有些庆幸,她爹算是解脱了,也该让二叔受受这监国的罪。

等汉王的仪仗过去了,人群才渐渐散去,两人也得以从那拥挤的空间解脱出来。

“我昨日送你的礼物喜欢嘛?”

“喜欢。”陆林说着,从怀里把匕首掏出来:“随身带着呢。”

嘉兴凑到他耳边小声道:“这是我弟弟的,我爷爷还是燕王的时候带兵打蒙古,从蒙古首领那里夺来的,后来赏给了我弟弟,我弟弟宝贝得跟什么似的。”

陆林假装惊讶的“啊”了一声,也凑到她耳边小声道:“这么宝贵,太孙能给我啊。”

首节上一节249/5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