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错把永乐皇帝当亲爹 第157节

“三保,你觉得,建文还活着吗?”

这……

郑和也不敢妄言啊,毕竟当日他们攻入南京,并未见到建文的尸体。

可以说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到底死没死,谁也不敢说。

而且自从建文失踪后,关于他还活着的流言就未曾断过。

其中最夸张的就数建文打扮成和尚,穿着太祖给他留下的袈裟,并从太祖早已准备的密道逃离皇宫一说。

说得像模像样,比说书都要精彩。

如今还有建文余孽跳出来,造谣生事,那就更不好说。

如果建文真的死了,那这些余孽又为何如此执着不放呢?

第85章 郑和下西洋

郑和无法回答朱棣的问题,就像朱棣自己也不敢肯定建文是否还活着一样。

但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朱棣可不想,类似的事情一二再而三的发生。

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三保,你可以愿意替朕去寻找建文?”

大明找不到,那便去蒙古找,去其他的国家找,找遍全世界,只要建文还活着,就总有被找到的一天。

郑和当即跪下:“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朱棣闻言,很是欣慰的点头,亲自去将他搀扶起来。

“三保,此事朕可派别人去,但朕只信得过你。”

“你且看这满朝文武,似乎都对朕忠心耿耿,但他们不少曾经都是建文的臣子,也曾对建文忠心耿耿。”

“当初北境失守,人人畏死不肯前往,只有你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替朕前去和谈,这些年,你跟在朕身边,对朕的忠心,朕都知道。”

郑和闻言,抬头看着朱棣,眼中闪动着感激的光。

“臣十二岁被俘成了太监,几次险些丧命,是陛下仁慈,将奴才带回燕王府,臣才有命活到今日,奴才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

“能够伺候陛下,奴才何其幸运。”

朱棣闻言,也很是感慨,想第一次见,三保还是个稚嫩的孩童呢。

如今一晃,都长这么大了,朕也老了。

岁月匆匆,不饶人啊。

“来,三保,快起来。”朱棣扶起郑和,握着他的手:“朕以前不知道世界这么大,昨日托陆林洪福,得窥世界全貌。”

“世界如此之大,叫你一个人去寻找,着实太难,所以你便下西洋去吧,陆地,朕另遣他人。”

下西洋?

“陛下、陛下让奴才去航海?”

郑和闻言,激动得浑身颤抖,目光中闪烁着灼热得光芒。

朱棣笑着点头:“对,让你去航海。”

陆林这小子果然能窥破人心,仅见了三保数面,竟轻松抓住三保潜藏的内心。

三保热爱航海,这是连每日与之作伴的朱棣都不曾知晓半分,陆林却一眼就看出来了。

何止一句洞悉人心可以轻易概括,看来朕要他继承姚广孝衣钵,是非常正确的。

“你此次下西洋,朕会昭告天下,你是去寻找真武大帝的,至于建文一事,你莫要向任何人提起。”

“另外,找建文是一方面,除了建文,还有一事,你要向其他国家,展示大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用经济利益以诱之,将大明推向全世界。”

“特别是要开拓大明的海外贸易,将别国的新工艺、原料、技术,乃至先进的文化,都统统带回来。”

郑和聪慧,自然能明白其中厉害关系,连连保证。

“陛下放心,奴才定不辱使命。”

说着,他还补充了一句:“奴才还会着重留意、调查所经国家之军师实力以及武器精良程度。”

一句话,直接说到了朱棣心坎上。

没错,他最想要的就是这个。

什么手工艺,什么原料,统统都是次要的,哪怕是寻找建文,都可以放在一边。

但是对其他国家军事实力的评估,以及精良武器的学习,都是刻不容缓的。

世界很大,大明对世界而言很小。

这么大得的世界,若是都能插上大明的旗帜,那大明将会成为亘古以来,最强盛,最辽阔的国家。

等那些国家都成了大明的附属国,何愁什么技术、工艺、原料到不了大明。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皇帝不热衷于开疆扩土的。

“三保,最懂朕心。”

主仆二人,相视一笑,秘密就此达成。

不日,在真武大帝显灵,降下祥瑞的大前提下,民间的舆论渐渐偏向朱棣。

百姓很快把此前建文成仙一事,忘到了九霄云外。

首节上一节157/5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