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
根本没给儒家半点反应时间。
苏劫便签署了文治整肃令。
一时间,咸阳再次进入震动!
国公拟法,秦王下诏。
其一,禁止秦人私议政务,尤其是严令禁止,以古非今,其二,焚烧民间所有的王道政典,不包括学术之说,如吕氏春秋,其三,禁私学,其四,立官学。
当夜。
嬴政和苏劫在甘泉宫饮完酒后,嬴政问道:“太傅,如今焚书令已下,月后便在咸阳外以焚书昭告天下,到时,那些人如何处置。”
苏劫道:“到时,他们自然会蹦跶出来,而他们,才是我们这一次焚书真正的目的!”
焚书根本就不是最终目的。
这是苏劫早就计划好的。
否则,怎会让一直对儒家后无感觉的秦国,忽然开始崇尚儒家呢?
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迷。
苏劫已然云里雾里的若有所思!
深夜。
国公府,苏劫点燃的烛灯,并未休憩,直到屋外来人,苏劫蓦然抬头。
龙治走了进来,道:“国公,查清楚了!三苗的河渊在渭水学堂,其麾下方士,从去岁开始便陆续入秦,整个咸阳如今,有三苗方士三千六百多人!”
苏劫一愣道:“这么多人?可有查清从何处而来?”
龙治说道:“乃是从齐国海滨之地,其中一个联络人,叫陈胜!国公,如今武王庙的主要残余已然尽数被骗入秦国,当可一网打尽了。”
苏劫不由眼神看向烛台。
“陈胜?居然是他!!!”
龙治不由一愣,问道:“国公认识此人?”
苏劫摇了摇头。
当初,苏劫命龙治,将熊完的死,嫁祸给了三苗的河渊,河渊畏罪潜逃,所以又暗中帮助此人逃离了寿春,可以说,方士入秦,儒家入秦,本就是苏劫自己的手笔。
苏劫眼神一片肃杀,忽然说道:“下了这么大网,也终是到了收网的时候了,你去找王翦,让他下达军令,至今日起,封锁函谷关,潼关,武关,萧关,一个人也不允许放出去。”
等龙治走后。
苏劫,喃喃自语:“解决了三苗之害,华夏才算真正的统一啊,陈胜,想不到居然是你啊。”
张良的名牌,被苏劫用朱砂画了一把叉,直接扔到了面前的火盆里。
墙上另一个名牌,屹然刻着鬼谷项羽。
然而此时,苏劫再次取出一个竹简,刻下了,三苗陈胜。
自此,刘邦,项羽,陈胜的背后势力屹然全部出现!
……
渭水学堂。
负刍面目阴沉,学堂面前,尽数都是儒生,或者说,是三苗术士!
孔酉以及河渊两人同样陷入了沉思。
忽然,门外一个身影缓缓从阴影中出现,众人看去,只见是熊启。
熊启面目严肃,放低声音说道:“我听说,国公下令,封锁了四关,今夜,是你们唯一逃出关中的机会了。”
众人骇然变色。
负刍忽然说道:“兄长,看来我等是中计了!”
熊启说道:“今日掠夺廷尉府之事,便就有些蹊跷,我怀疑,是有人暗中嫁祸。”
负刍说道:“弟的所言,并非此事。”
随即,负刍接着说道:“举凡天下皆知,秦儒疏离,秦儒相轻,孔夫子西行不入秦,所以,后来我等儒家名士想来极少入秦,可此次,秦王嬴政却逆行此道,明里主张我等儒家,便是为了今日之焚书,想要一举覆灭儒家道统!有此可见,今日廷尉府之事,定然是出自秦王自己手里。”
熊启听道这里,也是蓦然点头。
也就是说。
从开始,嬴政就打算对付儒家。
或者说,是国公?
众人想到这里,一个个生起一阵后怕,甚至有一种落入到了巨大的阴谋之中的感觉。
熊启,随即说道:“王法宽秦法,其根本本是为了救楚,如今,此事已然失败,当另寻他法,国公封锁四关,其害必然是在儒家,负刍,你速速离开咸阳,明日午时一过,怕是就走不了了。”
“那这些书籍?”
此事,数百儒家弟子纷纷看着负刍。
负刍咬了咬牙。
走是一定要走的。
可眼下,他们走,书怎么办。
忽然,河渊开口说道:“为今,或有一个办法,可以让秦国大乱!”
“?!”
河渊接着说道:“我三苗何以主宰楚国六百余年?不就是天象预言之妙?预言之妙本就在似懂非懂之间,若是,我等传出,亡秦者胡也!那秦国又会如何?”
河渊的办法虽然简单。
但是道理却不简单。
要知道,如今恰逢北方有战事啊。
熊启默默念道:“亡秦者胡也?这胡是?”
河渊大笑道:“或是胡人,或是人名,至于是谁,秦国上下去猜吧,总之叫他不得心安。”
第七百六十九章 儒家乱国之谋藏书待圣人出世
负刍神色骤然变幻,随即说道:“若是如此预言常出,也算一策了。”
孔府上下皆说道:“年年出预言,搅得那秦王心神不安最为好。”
孔酉不由说道:“此乃兵家乱心之术!”
河渊瞳孔微微一缩,他不由看了看咸阳宫的方向,忽然说道:“预言常出?妙计啊。”
随即说道:“儒家大难将至,圣人传承务须延续,今日儒家虽退出秦国,但是儒门大兴之策也未必不可实施啊。”
河渊的话让孔酉负刍不由看了过来。
一脸询问之色。
河渊这才说道:“如今,天下学派凋零,唯余儒家孔门主干尚在,若干儒家博士若是逃离关中,各地潜伏,设想以下,一旦天下有变,圣王复出,必兴文明啊,到时,儒家之人和孔门所藏之典籍,岂非凤毛麟角?其时,儒家弟子数百,人人满腹经纶,将是一支何等可观的文明力量?”
“圣王复出?先生,你的意思是说?”
众人诧异的看去,这不就是复辟造反了吗。
河渊冷笑一声说道:“自古以来,但凡灭国必有其后患,此乃千古不变的道理,古来灭一国都是如此,如今秦国灭了四国,难道,你们认为四国之中不会有人生变吗?”
河渊的意思很明确。
灭国,肯定是会有叛乱的,这是古来的道理。
灭义渠,灭鲁,灭宋,灭诸侯,没有余孽不叛乱的。
负刍说道:“老师,你说的可是四国欲图复国?可是他们安敢?”
河渊接着说道:“四国也好,五国也罢,六国也无他哉,不管是几国,想要复辟复国,必会以恢复诸侯旧制王道仁政为主张,否则,便没有号召天下的大旗,然否?”
众人纷纷点头。
河渊继续说道:“然而,在复辟,复礼,复古,仁政诸多方面,天下哪一家能于儒家相比?四国若要复国便需儒家相助,这便是儒家复兴之根本,所以,他们要成事,必重儒家,必以儒家为同道之盟,孔门只要百于儒生在,何愁复辟贵族不敬不用?”
负刍顿时道:‘这岂不是将孔门九代带入了复辟的泥潭。’
河渊打断负刍,说道:“九代治学?莫非儒门就真的甘心么?自先祖孔子以来,儒家哪一代不是为了求做官而孜孜不倦?学而优则仕,先祖大训莫非已然忘记?复辟先王旧制,本就是儒家本心,何言自堕泥潭,儒家本就是为政之学,离开大政,儒家便没了生命,可秦国摒弃儒家,不等于天道摒弃儒家?于贵族余孽联手,不正是儒家反对霸道而自立于天下的基石。”
“说的好!!!”
孔酉率先说道。
孔酉问道:“如此一说,豁然之间也!先生既然如此言之灼灼,那列国余臣,以何来以为大变之开端呢?”
简单点说。
孔酉就是问,诸侯以何名义来复辟呢?
河渊大笑道:“莫非,诸位忘了当年庐龙山之事?”
孔酉等人变色。
负刍瞪眼说道:“威王埋金震王气?”
河渊说道:“当年,楚威王看到庐龙山金光斗射,于是上山祭天,却看到了一术士,此人告诉楚威王,说这金陵城王气盖了楚国的王气,必生人王威胁楚国,于是让威王埋下金人,镇住金陵的王气,更是告诉威王,言此地将来不可成为国都,否则,在金陵(南京)建都者,国运必不会长久,楚威王对此深信不疑,在灭了金陵之后,硬是将国都远远的避开了,这,便是箴言之力。(历史详情见度娘)”
“亡秦者胡也,乃是天下大乱之开端,这年年之箴言,我三苗自会替儒门行此大举!诸位放心便是。”
儒术历来不分家。
尤其是三苗族和儒家的渊源极深,可以追溯到老子和孔子!
众人说道这里,已然是唯一的办法了。
顿时开始合计出秦之细则。
未几,负刍召集了数百名核心儒家弟子,再战厅前说道:“诸位弟子们,秦王要焚尽儒家之典籍,儒家灾难即将来临,我等要将全数典籍藏匿起来,书房只摆农卜之书,若孔门儒家有灭族之祸,任何人不得泄露藏书之地,无论谁活下来,都要暗中守护藏书,直到圣王出世征求,若有胆怯背叛儒家者,任何时日,儒家子弟均可鸣鼓而攻之!明白么。”
众弟子纷纷面面相觑,顿时稽首道:“儒家弟子谨遵世子之命!”
负刍对着为首的一个中年男子说道:“鲁定文,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鲁定文说道:“在下必不负所托。”
鲁定文低着头,谁也没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他乃是万章的弟子,此时,自然是深得儒家信任,万章乃是儒家孟予的首徒,要追根溯源,鲁定文乃是孟子一脉。
鲁定文转过头,说道:“分成两班,一班整理书籍,一班做石坑藏书!二班不可相互通讯,只留一人传递书籍,动手!!”
这么做,也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儒家经典被搜出的可能。
负刍和孔酉先行连夜逃亡而走。
临行之际,负刍对着河渊说道:“恩师对负刍,恩重如山,此番先行离秦,还请恩师保重!”
河渊说道:“这书册,我会另寻他处藏匿,以确保万无一失,天下知此书所在者,绝无三人,秦国搜不出书,怎敢定罪,你放心便是,你此去齐国,替为师办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