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吹牛开始 第478节

  因为你的立题就错了,在一个错误目标的指引下,你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答案的。

  又好比题目是问你一加一等于几,结果你上去就说一加二等于三,你给的结果是对的,但是跟这个题目有什么关系吗?

  另外就是这个题目当中暗藏的一个坑。

  只说你是县令,你治下有多少百姓以及百姓的构成。

  但是一些最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告诉你。

  这个县是你从别人手中接过来的?

  还是需要你带着汉人过去从零开始的?

  这个县的经济,地理条件如何?

  这些最关键的信息都没有说,所以稍不留神,就可能被这个问题给坑死。

  所以说啊,这科举虽然考的都是书本上的内容,但前面的那些题目,最多就是考验一下你在学校是不是认真学习了。

  真正考验你能力的,最后看的还是这篇策论。

  当萧何也看完这份文章之后,眉头皱的要比陈平更狠。

  将卷子递给了还在等待的灌婴。

  “这篇文章太过于激进了,若是让我给分,我便给他个零分!”萧何直接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可他的开篇立意,却是正确的,而且思路清晰明确,没有丝毫拖泥带水!”陈平说道。

  “思路正确不代表方法就可行,按照他的思路,西域早晚会大乱的!”萧何回应道。

  “那可未必,具体的还是要看如何去操作!”陈平又说道,反正他是比较看好这片文章的。

  而陈平性格里面也带着一丝丝的激进,萧何则是以稳为主,在治理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我觉得啊……”已经看完了整篇文章的灌婴也加入了两人的讨论。

  刚一开口,便吸引了两人的注意。

  “我觉得倒是可以试一试,没有人做过,并不一定代表他就是行不通的,西域那个地方怎么说呢,他毕竟跟中原是不一样的,从军事角度来讲,他能投降我们,将来以后若是遇见了比大汉更强的敌人,他们也有可能投降对方,而那时候我们又获得了什么?辛辛苦苦几十上百年的付出,到头来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灌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扯淡!”萧何有些生气的看着两人:“这跟朝廷的政策是相违背的,他们既然加入了大汉,那就是大汉的一员,你们如此区别对待,这不是逼着人家造反吗?”

  “那他也得有造反的能力才行,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趁着他们最虚弱的时候,快刀斩乱麻,直接解决未来的隐患,免得养虎为患!”灌婴说道。

  “歪理!都是歪理!不管你们怎么说,这篇文章我是肯定要给零分的!”萧何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什么狗屁文章嘛?

  说的好听一点,他的核心在于治下人口种族调整计划。

  说的直白一点,他的核心就是消灭一切非汉民族人口计划。

  只不过是给他这个肮脏的计划披上了一层鲜亮的外衣罢了,可实际上呢?

  虽然没有屠杀,但却胜似屠杀。

  虽然表面上是众生平等的,可实际上却是区别对待,典型的双标。

  萧何的重心本来就在于对地方的治理上面,如何去治理,如何收拢人心,这是萧何的长处。

  但是这篇文章,却直接将萧何的三观给揉碎了扔在地上狠狠的践踏。

  这能忍?

  而面对萧何如此的态度,陈平也是有些无奈。

  对于这些百姓,萧何看的还是太重要了。

  或者说,萧何只想着让你过的更好,让你活的更有尊严。

  而陈平和灌婴两个人却考虑的是长远,改变人口比例,这是必然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中原对西域的控制力度。

  你没有那么多的人,你的声音就不够响亮,你就无法震慑住种族以外的人。

  陈平考虑的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对西域的融合治理。

  灌婴考虑的则是从军事角度来长远考虑西域的稳定化。

  若是立足当下,自然是要让西域人尝到足够多的甜头,可若是从长远考虑,这件事情自然是越早提上议程是越好的。

  除了这一份争议较大的文章以外,其他的卷子倒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争议。

  该高的高,该低的低,就算有争议,也不是那种不可调和的争议,几个人聚在一起商量一下,不行在拉几个人过来,基本上很快就解决问题了。

  而评审策论的人数有些少,加上文章太长,有些还需要商量考虑。

  所以工作一直持续到后半夜也没能结束。

  直到天亮,大体上基本都已经做完了,甚至连分值排名也都列好了。

  但是还有最后一份试卷依旧没有最终的结论。

  依旧还是那份卷子,陈平三人依旧还在激烈的争吵当中,三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而熬了一夜的其他评审,也都茫然无措,不知道今年到底出现了哪位神仙,竟然能让三位主审吵上一天的时间!

  

第641章 一派胡言

  

  翌日上午。

  皇宫内。

  王不饿时不时的抬头望着外面,但却始终不见前来报信的人。

  对于这一次的科举,堪称有史以来最严厉的一次科举。

  不论是从考试,还是到最后的阅卷,其规模都是最大的,规矩也是最为森严的。

  负责坐镇的官员也是级别最高,涉及最为广泛的。

  虽然王不饿知道这样做问题不大,但这一次对外宣布的还是试验。

  其实在王不饿的心中,这种模式将会是往后的固定模式。

  人员随机分配,多重审核,实名问责制。

  对考生负责,同样也是对朝廷负责。

  “去看看那边怎么回事!”王不饿有些急了,再有半个时辰就到了张榜的时间了,可是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的消息传来。

  若是为了稳妥起见,大可在几天之后在公布成绩。

  前天考完第二天阅卷第三天张榜,这个速度即便是在后世也做不到。

  加上朝廷的阅卷制度,单单只是这一次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过为了公平起见,为了不给某些人运作的时间和机会,王不饿还是决定这么做了。

  而且以后都要这么做,大不了在阅卷这天多抽调点人就是了。

  一年也就这一天的时间,耽误不了什么大事。

  不大会儿的功夫,前去问话的秘书郎折身返回。

  “陛下,阅卷事宜都完成了,唯独对一份卷子从昨日便开始争论不下,后半夜到现在,所有阅卷的尚书侍郎都加入了进来,但到现在还是没有结论。”秘书郎如实的说着,这种事情也不难打听。

  再说是皇帝让去问的,谁敢不告诉实情?

  “让他们带着卷子过来!”王不饿直接说道。

  历史上倒是有过类似让评审争论不止的案例,但是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让整个评审团队争争吵了一个晚上还没有结论的,王不饿倒也觉得稀奇。

  “没想到这扩招的第一年就遇上了这种事!”王不饿哈哈大笑道。

  “陛下,三省三部那么多长官争论了这么久都没有结论,这件事情必然不好解决,此人要么是有大才,要么就是想借此博个名声,不论他的目的是什么,这份卷子能让长官们吵成这个样子,现如今又传到了您的耳中,对于他来说,便已经赢了!”司马欣淡定的说着,手上同时哗哗哗的记录着。

  司马欣现在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太史令那么简单。

  虽然到头来还是个玩笔的,但是现在司马欣手中的权力可是一点也不小。

  且不说已经被王不饿正式命名为《史记》的野料史书,后面还有被朝廷认可为正史的《汉书》。

  两部史料前者主要记载了汉朝之前所有朝代的一些事情,而由于时间久远,史料遗缺。

  所以只能是能找到相关记载的,就按照相关记载去记录,找不到的,那就只能学着司马迁去民间调研了。

  当然,现在司马欣的条件比司马迁好多了。

  司马欣手下有个百人规模的团队,这些人一部分帮他整理,一部分帮他在外奔走搜寻材料。

  除此之外,《汉书》也是司马欣写的,这个自王不饿起事以来开始记载,再往后便开始记载一些大事件,以及给那些名臣名将撰写的列传。

  除了这两本书之外,司马欣身上还肩负着另外一份重任。

  当然,这事儿不一定有他亲自去办,但负责人是他。

  为此,王不饿甚至特意又设置了一个官职,名为起居著作郎,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跟在皇帝身边,记录皇帝的日常,主要是记录工作状态,可以看做是工作记录。

  搞这个一是为了给后代留下一些参考意见,另一个就是参考了李世民那厮。

  这些年司马欣也见过了不少人,不少事儿。

  对于一些事情,看的还是挺准的。

  “朕倒是不这么觉得,真若是个有心机的人,是不会在第一轮就搞出一个这么大的动静的,是挑战,但也是自取其亡,万一评审直接给了零分呢?丢了策论那么多分,他能不能进入第二轮都还是个问题呢,这种人应当会在第二轮或者第三轮开始发力的!”王不饿轻轻的摇着头。

  不论干什么事情,都是有讨论的。

  不是说想起来了就去搞一下,那样是绝对不行的。

  科举虽然才刚开始,但好歹也进行了几年了。

  一些经验虽然还不算准确,但起码也算是有经验可以借鉴了。

  而规章制度又在哪里放着呢,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

  所以,第一轮以稳妥为主,力保能进入第二轮,先混一个出仕的资格。

  到了第二轮在纷纷开始发力,争夺一个好的名次,为将来争夺一个更好的开端。

  而第一轮就敢这么玩的,要么就是对自己的实力有着绝对的自信,要么就是个傻子。

  从陈平他们争论了这么久也没有统一意见来看。

  这份卷子应该是水平不低,不然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认可的人觉得很好,不认可的人觉得一派胡言,双方谁都不退缩半步,甚至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即便是在一些政务上,也没见这些人为了一件事情争论这么久,甚至还各自拉人来站队争论的事情发生。

  在以往,什么事情都是能商量的,即便商量不通,内阁投票就行了。

  当然,不得不承认。

  司马欣在一定程度上说的也有些道理,这个考生应该不简单,反正他已经引起了足够大的轰动效果了。

  很快,众人带着试卷,满脸疲惫,却又谁也不理谁的走了进来。

  刚一进来,陈平便将试卷放在了王不饿的桌子上,气呼呼道:“陛下,这份策论道出了朝廷未来应当对西域执行的政策,甚至是对其他地方也可以用这个思路!”

首节上一节478/5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