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吹牛开始 第419节

  所以,要是按照汉军的标准去应战,恐怕自己得拉稀。

  但是逼都装出来了,这会儿再收回去,自己这张脸还往哪放?

  于是,深谙装逼不成反被草这个道理的巴雅尔,熟练的运用了汉文化的博大精深特性,对自己装的这个逼进行了美化处理。

  “那个谁,带四千人去,要打的他们生活不能自理,要打的他们以后看见本王子就浑身上下瑟瑟发抖!”巴雅尔不慌不忙的安排着。

  两千人能击溃,这是没问题的。

  俺派四千人去,是想扩大战果的。

  至于最终这战果能不能扩大,现在俺也说不好,毕竟战场瞬息万变,就算最终没有扩大战果,可俺还是能保证顺利不是?

  所以,没毛病!

  但是这会儿巴雅尔也渐渐的清醒了一些。

  虽然自己手下的部队也不是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但对手终究还是月氏人。

  所以这心里面始终还是有些没底气的。

  即便是派了四千人,巴雅尔这心里面也还是有些方的。

  于是又说道:“通信官!去把情况跟周围的友军弟兄们通报一声,既然咱们这里出现了匈奴人,估计其他地方也会有的,让他们注意警戒,小心防备,别让匈奴人钻了空子!”

  “是,王子……”通信官应了一声,随即开始派人前去通知其他部队。

  看着自己完美的安排,巴雅尔忍不住的在心中给自己点了个赞。

  完美!

  太完美了!

  就算自己战斗力不如正儿八经的汉军,但四千人出去,五六千匈奴人短时间内也是无可奈何的。

  况且自己的手下,也不是没有汉族人的,一些基础的军官,都是汉族人担任的,只不过是给他们安了一个月氏人的身份而已。

  所以,指挥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而发现敌情,通报周围友军,这也是汉军的常规操作。

  目的是让周围的友军提高戒备,防止被偷袭。

  之前自己接到的通知,就是这么个意思。

  而巴雅尔也正是因为自己受到了尊重,从而决定一丝不苟的执行汉军标准,放出了更多的斥候,加强了戒备,这才这么快的发现了匈奴人,同时还能组织起来准备迎战。

  虽然这是一个阴差阳错的结果,一个因为巴雅尔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之后所导致的结果。

  但事实证明,汉军的这一套制度还是挺管用的嘛!

  当然,作为小机灵鬼的巴雅尔,当然不会告诉大家。

  他之所以让人赶紧去通报详细的敌情,是因为他觉得周围的汉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肯定会派人来援的。

  因为自己的部下不是真正的汉军,而自己现在所在干的事情,其实是具有战略目的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自己,包括手下的军队,是绝对不能出任何事情的。

  到时候自己明明没有求援,周围的友军却主动派出了援军,这不是证明了咱在汉军心目中的地位了吗?

  同时,我没有求援,而你主动来了,那就跟我没关系了。

  反正我是不会丢脸的,就算到时候真的没有留下那些匈奴人,也跟我关系不大的。

  巴雅尔之所以这么做,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上一个保险。

  那就是万一打不过的话,来援的汉军还能力挽狂澜的救自己一把。

  俺特娘的真是个人才!

  不服都不行的那种!

  就这?

  哼哼,你们那帮人拿什么跟俺斗?

  巴雅尔亲自带着一千人看管着俘虏战利品,有些人倒是想蠢蠢欲动,但因为没有战马,加上自身被捆着,一群人被捆在了一起。

  男女老少都有,所以一时间的也很难形成联系。

  虽然月氏人大部分都被分出去应战了,但就算是现在这种状态,他们也很难搞事情。

  除非月氏人战败,然后他们才有机会配合着搞一波事情。

  然而巴雅尔又怎么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呢?

  另一边,领兵的是巴雅尔的副将,一个名叫亚力的月氏基层爬起来的军官。

  实则这人是汉军校尉马亚,巴雅尔的亲兵卫队,实际上就是他在负责训练和掌管的。

  而马亚则是在上一次出击匈奴的战斗中,因为跟随韩信作战有功,从千人被升任为校尉,调任巴雅尔麾下训练亲兵。

  其手下有二百名汉军士兵精锐,这些可是真正的精锐,都是优中选优的。

  按照标准,他们是有资格参加禁卫军选拔的。

  不大会儿的功夫,马亚便看到了面前的匈奴人,双方还有些距离,所以还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调整。

  与此同时,马亚也接到了斥候的最新汇报,周围十里内没有发现其他的匈奴人。

  这也就意味着,面前的匈奴人,都集中在了这里。

  马亚心中不由得一阵鄙视,尔后道:“两侧注意观察,战前推进!”

  

第549章 撕拉……

  

  匈奴人很可怕吗?

  如果是几年前,或许汉军还会对匈奴人有些胆怯的感觉。

  但是现在,不是瞧不起人,而是匈奴给人的感觉,真的就是不过如此而已。

  匈奴人到底强不强?

  这个是要看对比的。

  正所谓货比货的扔,人比人得死。

  道理都是一样的,跟匈奴人打了几仗,整个汉朝对于匈奴的战斗力,指挥能力,作战方式,作战思路等等都有了更深撤的了解。

  而经过深入的分析之后,当那层最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以后。

  所有人都发现了,其实匈奴人也就那回事。

  当然,就那回事归就那回事,该轻视的地方轻视,不该轻视的地方是绝对不能轻视的。

  在研究透彻了匈奴人的作战思维和方式等详细信息之后,朝廷也针对此进行了一个全面的解析,已经应对的战略方式。

  换句话说,现在所有的汉军千人级别的军官,在看到匈奴人的时候,只要扫一眼他们的队形,基本上就知道该咋处理了。

  有能力的军官,可以根据标准流程进行细微的改变,以此来达到最佳的作战效果。

  没什么信心的军官,完全可以直接拿着标准来应对就行了,至少在战术上是不会完败下风的。

  当然,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看士兵的个人素质以及团队的配合。

  这方面汉军是没一点问题的。

  就算是马亚手下的这些月氏士兵,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就算默契度达不到,他们的长官也会带着他们去完成既定目标的。

  而匈奴人又是怎么打仗的呢?

  套路其实很简单,最常用的就是骑兵一股脑的冲上去,利用骑兵的冲击力和速度优势,迅速的打开缺口,破坏敌方阵型,扩大缺口,使其不能首尾相连,从而达到迫使对方无法将战斗力发挥出来,从而被己方逐步蚕食的目的。

  而另一种则是派人绕后,对敌方进行多面夹击。

  先前派斥候去侦查,就是确定一下匈奴人有没有分兵。

  虽然只探测了十里的距离,但是也差不多了。

  主要是时间不太够,加上这么个地理环境,匈奴人也不大可能会有太大的空间去部署这些战略。

  因为在两军之间的百里范围内,充斥着大量的斥候在不断的交叉探查。

  同样的,让两边的人注意观察,就是防止敌军主阵营突然分兵出来夹击的。

  只要对方动了,相应一侧的骑兵就会脱离主阵营,主动去跟对面负责执行夹击的部队进行交战,使其不能完成既定夹击任务。

  当双方之间的距离大约还有三里左右的时候。

  马亚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匈奴骑兵的速度早就起来了,他们冲锋的时间要更长。

  但是相对而言,战马的巅峰速度是相对固定的,冲锋的时间越长,对战马的体力消耗就越大。

  所以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而单匹战马的冲锋距离大约为一百米左右,也就是从静止到速度冲起来需要的距离,这是轻装只有一个骑手的前提下。

  群体冲锋又分为很多个步骤,队形,慢走,快走,慢跑,加速跑,全速冲锋。

  这些步骤走完,加起来大约需要二百至三百米左右的距离。

  而载重的重量,也是影响冲锋距离的一个关键因素。

  历史上汉武帝时期民间养的战马为什么不能用?

  大多数战马都倒在了这个环节上。

  因为战马是需要负重作战的,民间养的战马在这方面能力比较差,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根本就冲不起来,或者持久力不行,所以只能淘汰了。

  现在汉军的战马都是从匈奴,从月氏人手中搞来的,本身就是高原高寒地带产出的马种以及在这种生存环境下长大的。

  所以体力什么的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加上这批战马一直在北方边境,匈奴跑了以后,时不时的都会去草原上溜一圈保持体力什么的。

  所以,汉军加上负重,骑兵的冲锋距离在四百米左右,这是指集群冲锋状况下,从静止状态下达到冲刺速度。

  当然,不同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战场上骑兵冲锋又分为初次冲锋和交叉冲锋两种模式。

  第一种就是现在这种,两军对垒,在一定距离上直接发起冲锋。

  第二种就属于两军已经接触,各自跑到了对方的身后,需要调头重新发起冲锋的。

  这种情况下很难拉开四百米的距离再进行冲锋。

  所以一般就是到一百米至二百米左右的时候就开始调头了,然后直接反过来进行二次冲锋。

  这个时候双方的冲锋速度都不会太快,战马的体力都有所消耗,所以速度上的劣势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了。

  而战马的服役寿命也是基于这种使用环境下来确定的。

  好的战马和差的战马区别在于好的战马可以多冲锋几次,而差的战马基本上打一仗下来就报废了,必须要更换新的战马才能继续作战。

  道理嘛,就跟开车直接把油门踩到底是一样的道理。

首节上一节419/5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