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吹牛开始 第138节

  “不只是襄邑,根据情报汇总,楚地各郡县都有军队集结的迹象,襄邑是人先集结起来了,但其他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做。”扈辄说道。

  示意图就是示意图,对方有集结迹象,但没有集结。

  那么在这份图上就不可能会标注出来。

  当然,他们会另有一份说明,并且时刻盯着外部的情况。

  “继续盯着!”

  ……

  宫殿内,王不饿正在听着张良与萧何关于管制改革的汇报。

  两人忙碌了一个月,勉强算是完成了初步的工作。

  主要还是因为王不饿已经给出了明确的部门和职责,他们只需要根据情况来确定人数,品秩就可以了。

  至于说能不能填满,那是吏部接下来的工作。

  而改革之后,张良任中书令,陈平任尚书令,萧何任侍中。

  至于同级的御史大夫,暂时还没有人选。

  “王上,彭总督求见!”门外的内侍通报道。

  “召!”王不饿连忙说道。

  没事的时候,彭越是不会这么急着见自己的。

  王不饿甚至都不用去问就能知道。

  因为内侍通报的时机有规定的,求见之人说普通事情,那就等到殿内讨论结束之后在通报。

  若说重要事情,则等到殿内讨论换话题的时候在通报。

  若是说了十万火急,那就需要立即通报了。

  这份制度大家都熟悉,所以当内侍开门进入的时候,殿内的人也就自觉的停了下来。

  很快,彭越入内,双手直接举着那份帛布,张不衣充当了殿内内侍的职责,直接下来接过,然后在王不饿面前摊开。

  王不饿一眼便看到了彭越标注出来的襄邑。

  “襄邑增兵了?”

  “是,根据情报了解,襄邑增加的这两千兵应该是紧急集结的,物资什么的用的都是主仓的,其他地方都传来了楚军有集结的迹象。”彭越说道。

  王不饿微微一笑,瞬间读懂了楚军的意思。

  不由道:“看来楚王这是不想让孤吃上饱饭呀!”

  听着王不饿的话,众人纷纷笑了起来。

  可不是嘛,这马上就要秋收了,部队也在紧急的赶往各县官田。

  在这个关键时刻,楚军集结了。

  意图如何?

  这还用猜吗?

  “王上,可令王将军挥师南下,趁着楚军尚未完全集结,兵力处于分散之际,逐个击破对手,迫使其他地方派出援兵,如此,汉楚边境应该可以安稳的度过秋收。”张良说道。

  “王上,要不臣走一趟?看能不能劝降刘季?”萧何看了眼张良。

  建议是不错,但王离若是南下,很快就要到薛郡,他可不想看着刘邦成为王离的刀下冤魂,毕竟曾经一起干事业的。

  接着说道:“刘季手下还是有几员强将的,汉军若是得了刘季,必定如虎添翼。”

  王不饿微微一笑,我信你个鬼。

  这要是把你萧何放走了,岂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而且刘邦这种人,打一开始他就是奔着当皇帝去的,所以,不要想那么多。

  “萧相修书一封遣人送去便是了,现今正值改革关键时刻,怎能离了萧相呢?”王不饿微微眯着眼睛,接着说道:“不就是蛇打七寸吗?真觉得在这个时间段集结,就能拿捏住孤的七寸了吗?天真……”

  

第214章 打他个龟孙

  

  烈阳照射在大地上,田间地头,百姓也更是热火朝天的干着。

  出汗了,就拿手擦一下。

  渴了,就等着回到地头的时候喝两口。

  饿了,拿着早上从家中带来的干粮啃几口。

  男人们光着膀子弯腰在田地中,这样能保证衣服可以多穿几年。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并不是睡觉起床的时间,而是睡觉和干活的时间。

  农忙时节,没有人敢有任何的松懈。

  全家老少齐上阵,有多大力气就使多大力气。

  早了,粮食太湿,不利于保存。

  晚了,粮食太干,收割的时候容易掉落下来。

  秋收,其实也就那十来天的功夫而已。

  日子虽然苦,但是今年,汉国大地上却出现了另外一番景象。

  田四站在自家农田前,望着已经收割了一半的粮食,脸上止不住的都是笑容。

  “笑啥?笑啥?不赶紧干活站在这里傻笑啥?”田里指着自家儿子一阵臭骂。

  三十来岁的人了,竟然在这个时候跑神,真是欠揍……

  “俺翁,俺就是高兴啊,今年这庄稼长的不错,产量都要比以前高一些,还不用缴纳赋税了,今年咱们家也能壮起胆子吃饭了!”对于老爹的臭骂,田四并不在意。

  庄稼人的快乐很简单,看着庄稼丰收,能够让他们吃上一年的粮食,这就是他们高兴的源泉。

  “呵呵,这就是汉王的精明之处,人家算的准着呢,当初还有人觉得分这么点地种庄稼肯定不够吃的呢,现在再去问问他们还敢不敢这么想了!”田里呵呵一笑,对着当初私底下抱怨的人便是一阵鄙视。

  地分的再多,一个人能够照顾到的也就那么点。

  与其让其他的田地浪费效率,还不如将其集中起来。

  如此,百姓得以安心的精耕自家耕地,可以提高产量,其他的地则化为官田。

  再说这官田也不是说一辈子就是官田。

  村子里新添人口到了年纪,若是村中有闲置土地,则将闲置土地划给这些人,若是没有,则从官田中划分。

  所以,按照预期,若是交了税,各家每年只能余下不到十石粮食作为应急。

  现在不交税,今年每家至少能余下二十石往上。

  二十石是什么概念?够一个壮年吃一年了。

  “俺翁,那不是老二吗?”田四呵呵笑着,看着远处正跑来的田二。

  “哼,这个臭小子,家里忙的连口饭都吃不上,连他侄子都帮着推车把粮食运回家,他这个当长辈的却连地头都不下。”说起老二田里便是一肚子的气,正是农忙时节,却一点忙也不帮。

  “俺翁,这就是您的不对了,老二现在可是在县府当差的,管吃不说,每年还给十石俸禄呢,家里的地咱们辛苦点种下也没啥。”田四帮着劝说道。

  要不是现在刚好有这个机会,要不是田二机灵,他能去县府当差?

  每个县就一个县府,想去当差的人多了去了,咋就没见其他人进去呢?

  而且,现在在县府当差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都是徭役,一个月换一批,都是免费的劳动力。

  现在都是专职,虽然需要天天在那待着,但是管吃还给俸禄啊,用百姓的话来说,妥妥的吃皇粮,虽然给的少。

  但他也就是个打杂跑腿的,能给十石就不错了。

  “俺翁,家里的活忙的咋样了?”田二脚步匆忙的走到父亲与弟弟身边,直接问道。

  “忙的咋样跟你有鸟关系?咋滴?剩下的活你打算包了?”田里气呼呼的看着田二。

  “俺翁,俺这去县府当差,那不还是您拿的主意嘛!”田二显的有些委屈,这是他出生懂事以来,第一次农忙的时候没下地的,虽然很爽,但也觉得很不好意思。

  “去!去!去!”田里朝着田二挥了挥手,说道:“你若是回来帮忙的呢,就赶紧脱了衣服下田去,你要是办差呢,就赶紧滚蛋,别有事没事天天在老子面前晃悠,晃的老子都想拿着刀结果了你!”

  “俺翁,俺是回来办差的……”田二不好意思的看着父亲。

  “那你还不赶紧去?耽误了公事,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田里骂道。

  田二继续委屈,很想说一句,现在不流行动不动就砍头了。

  但对面的是自己的亲爹,不能这么怼他,况且,自己还是有求于他呢……

  “俺翁,这次的差事,得您帮忙才行啊……”

  “啥事?”

  “几个月前王庭不是把咱们县的驻军调走了嘛,这官田就没人管了……”

  “这事老子知道,说重点!”田里瞪了眼田二。

  这事他咋能不知道呢,他们家还是既得利益者呢。

  驻军调走了,官田不能不管,怎么办呢?

  县府就召集了一批人过去帮忙打理官田,也不用天天去,隔一天去一次,管吃。

  别说给不给钱,给不给粮食,在这年代,管吃就是好事。

  报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人抢破了头也抢不到名额。

  田二刚好在县府当差,就搞了二十个名额,他家占了一个,其余的名额都跟邻里们分了。

  做人能做到这份上,田里在田家村那也是个一呼百应的人物了。

  “本来王庭的计划是再调一批驻军过来收割的,但是东边有了新的情况,要来咱们县的驻军来不了了,官田就没人收了,但是呢,军队还等着粮食下锅呢,王庭的命令今日传到了县府,十石粮食,换十一石粮食……”田二巴拉巴拉的解释着。

  “啥意思?”田里一脸懵逼,啥十石换十一石的?

  “就是我们拿十石现成的粮食交给官府,然后自己去官田收割十一石粮食。”

  田里微微的皱着眉头。

  事的确是好事,体力对于庄稼人来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拿自家的十石去换官田的十一石也是值得的,一来一回,等于自己收割二十一石粮食,得到十一石。

  “时间上来不及了吧?这万一要是下雨了,今年可就倒霉了……”田里说道。

  “俺翁,一家换个二三十石还是没啥问题的,不过就是辛苦一些。”

  “要跟楚国打了?”田里看着儿子,意味深沉的问道。

  田二点了点头:“本来是计划秋收后再去打的,为了保证秋收,王上让原先在赵国的军队开到了边境给楚国施压,但楚国那边好像察觉了,近期正在集结军队……”

  “咱们大汉啥时候在赵国有军队了?”田里愣了下,闻所未闻啊。

  “王离的四十万秦军投降了,就地改编了二十多万。”

首节上一节138/5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