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吹牛开始 第112节

  “吾为秦将,自为秦而忧虑之,若是人人见敌皆不战而降,国又岂是国?况且,王将军在赵地犹入无人之境,汉王不去支援赵地,却想要入关中,这又是何等战略?”秦单不以为意道。

  “楚军将至,王将军麾下有不少徭役,控难再进一步矣,汉王便是调了二十万入关中,也还有三十万大军在待命呢。”章邯呵呵一笑,紧接着说道:“秦将军,当二十万大军兵临关下的时候,在作出抉择,结果可就不一样了。”

  “二十万精兵又如何?吾有精锐五千,足矣!”秦单并没有被章邯的话给吓到。

  五千对二十万精锐,秦单竟然还敢表现出这种不服来攻的态度。

  不知情的人一定会以为秦单是个傻子,一个一心求死的傻子。

  但只要多少知道一些情况,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秦单说的五千人足矣,那是真的足矣。

  不只是足矣,甚至他还能留下两千人左右的预备兵等着替换呢。

  函谷关为什么设置在这里?

  他的意义又在哪里?

  可以这么说,自秦朝建成函谷关以来,这里只失守过一次。

  当年吓的秦昭襄王魂不守舍的,国内更是人心惶惶,最终不得不割地求饶,联军这才退出了函谷关。

  不退不行了,他们距离这里太远,对于秦国来说,这里易守难攻,但是反过来对于关东诸国来说,那就是易攻难守了。

  关前数十步便是涧河,这是一条活水河,为函谷关提供了天然的护城河,即便将河道填平,上游的河水也会漫出来。

  况且涧河很宽,根本没办法去填平,上面只有一座桥。

  关前虽有一处空地,但也聚集不了多少人。

  秦单之所以敢以五千人硬抗汉军二十万精锐,其底气就在这里。

  你汉军二十万人又如何?十九万九千人都得在河对面等着,只有你在关前的这些人死完了后面的人才能过来,不然根本就没下脚的地方。

  好,就算你关口失守了,你觉得天就亮了?

  其实不是,天刚黑罢了。

  关口后面的道路很窄,马车只能走一台,两匹战马不能并排通行。

  两侧是高耸的稠桑原,你在下面走着,秦军在上面扔着石头也能砸死你。

  最最重要的是,这条狭窄的官道长约二十里。

  当初章邯的四十万人,通过这里可是用了将近半个月的。

  “差不多得了,舍命于此,与汝有何益处?现今乃赵高当政,汝还打算期望二世如始皇帝一般精明吗?大秦现在不过是最后的喘息罢了,纵使你守在这里,汉王难道就不会绕道武关吗?你以为武关守将与你一样忠贞不渝吗?若不是闲那边太远,汉军早就绕道了,二百斤金就能搞定的事情,何必再次消耗兵力浪费时间呢?”章邯当然知道秦单是什么意思。

  函谷关不好走,先前王不饿曾想过要走武关。

  但那边太远了,需要绕路,还浪费时间。

  至于说武关守将,这是真的,斥候那边真的买通了,只要汉军到了,他就会立即开关投降。

  “什么?……”秦单险些吐血,狗日的武关守将,老子跟你没完……

  看到秦单的反应,章邯心中微微一笑,计成。

  接着说道。

  “汉王说了,秦将军若是能弃暗投明,若为将,官职与吾一样,爵位与吾一样,若归隐,五百亩食邑等着你,爵位照样给你,而且对于你手下的将士,汉军也会妥善安置的。”

  “吾……”秦单犹豫了。

  投靠过去跟章邯一样的官职,这个吸引力可是着实不小的。

  人家章邯什么牌面啊?

  统领四十万人的大将。

  自己啥段位啊?

  守着函谷关,经过加强后,手下也不过五千人的小校尉,美名其曰将军而已。

  正当秦单犹豫不决的时候,他身后的心腹悄悄的附在他耳边低声说道:“校尉,从了汉军吧,先前我回家的时候,父老乡亲不断问我汉军什么时候过来,军中也有不少人私下里讨论着汉军的事情呢……”

  

第175章 门户大开

  

  秦单愣了下,难道大秦在老秦人的眼中已经落到此等地步了吗?

  那可是老秦人用一代又一代的付出,历经数百年,由弱小逐渐的到强大,再到一统六国得来的天下啊……

  好吧。

  其实秦单心中很清楚大秦为什么会到这种地步。

  究其原因,就是始皇帝不在了。

  先前杀的有多狠,现在的后遗症就有多狠。

  公子胡亥虽然得了皇位,但却能力不足,或者说压根就没什么能力。

  非但没有对各地发生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政策调解,反倒一步步的去加深国内的矛盾。

  闹到最后,六国旧地反了,就连关中各地,那些为此付出了数代的老秦人,也开始对秦庭大为不满。

  总结下来就是秦始皇是暴君,但却并不昏庸。

  而公子胡亥既是暴君,又是昏君,放在这么一个关口上,秦不亡也得亡。

  如果秦始皇能够再活五十年,结局自然会是另一番场景。

  “关中百姓果真如此?”秦单看着手下问道。

  这是自己的心腹,不会在这种事情上骗自己。

  秦单驻守函谷关已经大半年没有离开过关口一步了,对于关中目前的情况,自然不是太了解。

  虽然他已经知道了答案,但依旧有些不愿意去相信,去面对这一事实。

  “校尉,大秦一统天下之后,老秦人没有享受到作为战胜者应当享受的待遇,而苛政在关中依旧同行,先前因为大敌当前,苦一些大家都能接受,但现在仗都打完了,日子过的反倒比以前更苦了,始皇帝还在的时候,百姓们惧怕他,所以不敢私下里议论这些话,但是二世登基昏招频出,百姓早就不满了。”秦单的手下一五一十的说着。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王将军率领的,并非四十万老军,老军人数只有十余万……”

  “什么???”秦单瞪大了眼睛,这等事情为何自己不知道?反倒是自己身边的人先知道了?

  这又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几十万人的事情。

  心腹似乎读懂了秦单疑惑的眼神,直接解释道:“属下同村有位戍边的玩伴前些日子回来了,他说三十万长城大军,其中一大半都是适戍边者,各地大乱,适戍边者都走了,他被夹在那些人中被人潮带了出来,不得已之下只好悄悄的回家,所以,王将军的四十万人,应当有二三十万都是长城徭役。”

  “嗯?”章邯紧紧的皱着眉头。

  还有这回事?

  斥候为什么没有打探到这个重要的情报呢?

  自己先前在秦军的时候,又为何没有听到这个消息呢?

  不过很快,章邯便对后者有了解释,他跟王离关系并不好,加上这种事情,也没必要告诉他,更不可能闹的人尽皆知。

  所以,事情大概率是到了二世那里以后便被压了下来。

  适戍边者可不只是老秦人,还有六国故人呢。

  其中老秦人老兵十万,这是长城军团精锐中的精锐,也是主心骨。

  老秦人三万多,这是介于主心骨下,进一步加强对军团控制力的一种方式。

  一个三十万人的军团,老秦人占据了一半,六国加起来才占据了一半,所以自然稳定。

  但是自各国纷纷揭竿起义之后,那些六国适戍边者就走了,老家都造反了,我还跟着你们在这吃土?

  这一走,走的就不是少数的几个人,十几万适戍边者,以及更多的徭役,这几十万人组成的庞大洪流,让秦军也一时间不敢有所异动。

  真打起来的话,他们未必会占到多少便宜,因为那十几万适戍边者的装备训练,是跟老秦人差不太多的。

  无力!

  秦单感觉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对于此,他又能如何?

  他也想战!

  他也想为大秦战至最后一刻。

  秦单祖上每一代都有至少三个人为大秦献出了生命,他家付出的不比任何人少,而他对大秦的忠诚,也不比任何人少。

  可即便如此,秦单还是决定接受章邯的邀请,前来会面。

  一个人的战意,又怎能左右到全军呢?

  他已经感受到了手下士兵的心态变化,函谷关的局势,已经不受他的控制了。

  而这种认知,出现于周文破关进入关中之后,关中百姓的反应。

  “章将军可敢保证将士们与其无异?”秦单深深的出了口气。

  强行开战,对他来说未必就是最好的结果。

  秦单也是出自秦军的‘精英培训营’,自然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战,什么时候不可以战。

  大秦,已无再战之力了……

  “自然可以保证,汉王在这方面做得,要远比天下想象的更加用心,也更加认真。”章邯直接肯定道。

  虽然王不饿在对他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或者说不信任。

  但是在待遇和其他方面上面,并没有什么区别对待。

  整个汉军都是统一的标准,不会因为你先前是秦军,现在就对你不好。

  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让不少当初打算回家的降兵改变了主意。

  “吾也累了,是时候该解甲归田了……”秦单远远的看着远方,心中万般的不舍。

  可是再不舍也没办法。

  他做不到像章邯他们那样,投降之后为汉军效命,反过来攻打自己的故国。

  祖辈们流的血够多了,他们的后代在大秦没有享受到的待遇,反而却在敌国享受到了,在秦单看来,这是莫大的讽刺。

  对秦,对那些曾经为了秦而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人来说,这就是莫大的讽刺。

  他做不到像李由那样有尊严的去死,却又在死后尊严被人按在地上摩擦。

  再忠诚的人,也会有心死的那一刻!

  再忠诚的人,也不可能每一个都愿意配着你去死。

  “三日后,吾率部出关,将函谷关移交贵军!”秦单说道。

  这个结果自然是章邯喜闻乐见的,靠着一张嘴就拿下了函谷关,这同样也是自己的功劳。

  不过他却并没有太过得意,其实也没什么好得意的,换个其他认识秦单的人来劝降,哪怕过程繁琐一些,结果必然不会有太大的不同。

  这个时候章邯便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王不饿之前的交代,虽然很无语,但还是不得不说一句,真特娘的料事如神了……

首节上一节112/5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