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 第460节

  原来在门外头占了得有六七十人,都是罗山县城的头面人物,平素里大伙儿都是熟识的,只是这会儿,外面那些人,却是被众多军兵围在里面,跟看管罪犯也似,吵吵嚷嚷的。他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张皇失措,看到这一幕,不少颇有些心机的都是往后一退,生怕出了什么事儿牵连到自己身上。

  见连子宁出来,下面负责此事的那龙枪骑兵百户大喊一声:“伯爷道,都给老子闭嘴!”

  现场立刻安静下来,那些士绅富商都是把视线投到连子宁身上。

  那武毅军百户上前几步,把一份名单交给连子宁,低声说了几句。

  连子宁点点头,把那名单来来回回的看了一遍,方自抬头,扫了众人一眼,笑道:“诸位都莫要恐慌,莫要惊惧,本官这一次把各位召来,却是有一桩事要各位得知。”

  他身后苏季晟和县丞对视一眼,心道:“难不成是唤大伙儿来捐些军资?这武毅伯也太猴急了吧,这等事儿跟咱们说一声儿便可还用得着您自己动手?”

  大伙儿基本上也是想到了这方面,听了这话,便乱纷纷道:“伯爷您说,但有吩咐,草民等一定效劳。”

  “好!”

  连子宁微微一笑,朗声道:“你们诸位,还有本官身后站着的诸位,都是罗山县有头有脸的人物,要么是乡绅,要么是富贾,家资颇丰,财大业大,说句实话,现如今辽北将军辖地这兵荒马乱的,各位在此,着实是不太安生。虽说我武毅军素称善战,扫平那些跳梁小丑不过等闲尔,却也未必能做到面面俱到,万一哪一日有匪兵贼兵流窜至此,把各位给抢了、劫了,宰了、杀了,岂不是不美?”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众人都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便都静待下文。

  “是故,本官在此给各位想了个主意。”

  连子宁拔高了音量:“各位不若迁到镇远府去,镇远府有大军驻守,可保无忧。镇远府北乃是松花江,浩荡无边,码头已然建好,现在本官已经着人开通了松花江航线,从松花江泛舟东去,出海之后南下,可以直接到达扶桑,到达天津卫,到达辽东,甚至是直接到达南直隶,广州!诸位,去镇远府,前途无量,无论你是做生意还是买地置产,都是便利的紧。”

  连子宁像是一个蹩脚的推销商在推销着自己的产品,不过无论他的推销技巧有多么差,效果却都是不可想象的好——由于他的身份,没人敢不相信他说的话。

  他说的话顿时是在人群之中引起了一阵波澜,大伙儿顿时是骚动起来,纷纷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松花江已经可以通航东去,然后南下的消息连子宁并未刻意隐瞒,甚至为了吸引商贾们来走这一条路航线做生意,从而带动镇远府的发展,他还专门派人对这个消息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只不过这消息自然是还没扩散到这边儿来,因此这个消息在人群中起到的反应简直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

  在座的诸位,都不是什么庸人,其实想想也是,若是庸碌无为之辈的话,也混不到这个位置,成不了这份家业。身居高位者固然是有尸位素餐之辈,但是他们这些靠着自己打拼上来的人却是多半精明的。

  他们自然是能听出来,如果迁到镇远府之后,有了这个好处,能对自己的生意有多大的增进。

  只是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故土,离开自己经营了这么多年的势力地盘儿,却也是让他们极度的不适应,而且镇远府那边儿的事儿,还不晓得靠不靠谱呢!

  是以第一个反应便是不同意。

  当下人群中便是有人喊出声来:“凭什么?咱们不去!”

  “凭什么让咱们迁离故土?”

  连子宁已经是面色一沉:“本官乃是晓谕你们,乃是下令,不是商议!”

  “给你们一日的时间来准备,明日便出发,谁若是耽搁了,可别怪本官手里的刀不认人!”连子宁冷冰冰的丢下一句话,便是转身进了楼。

  阿济格已经是阴测测道:“各位这么愿意留在这儿,遮莫是想着等那女真鞑子来了好以家产资敌么?”

  这淳朴汉子去了一趟京师,入了武毅军,别的没学会,这扣帽子算计人的本事可算是熟稔了。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大伙儿都是不敢吱声儿了!再说?再敢废话下一刻只怕就是利刃加身了吧!武毅伯连千户军官都敢随便杀,更别说你一个小小商贾。

  这些人自然是一肚子的不满意,只是却是连表露出来都不敢,只得赶紧各自回家,收拾家产。

  金银细软自然是要变卖,那些不动产能低价卖了的就赶紧卖了,若是卖不出去或者是对方实在是压价压的厉害,便留一两个家人在此照看着,以后大不了再回头处置。

  那些凶神恶煞的武毅军都说了,明日一大早便出发,若是迟到了的,一律以通敌处置,全家抄斩!株连三族!

  太狠了!

  不得不说,连子宁城外斩杀刘逢黎的那一招,固然够狠,却也够管用,若是没有那一刀的威慑,只怕武毅军接下来的行事都会有诸多不顺,而有那一刀,所有人都知道了连子宁的狠辣无情,心生畏惧之下,这事儿就好办多了。

  

  第六六二章 联手

  

  而迁移各地富户去往镇远府,也是连子宁早就想好的一个计划。镇远府外城虽然已经规划,但是却是没有民户居住其中,而镇远府现在虽然已经开通了松花江直通内地各大港口的海上航线,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民间基础太过于薄弱。

  说白了,就是民间太穷了,没钱,没有资金投入。

  民间穷的连买船出海的钱都没有,连购置货物做生意的本钱都没有,就算是交通再怎么发达,条件再怎么便利,也是根本发展不起来。第一桶金何等重要?没有启动资金,说什么都是白瞎。

  民间经济尤其如此。

  而迁移各地富户到镇远府,一来是可以填充镇远府,二来则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大量的富户豪绅的到来,带来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按照国人的有钱先要买地的思维,这些资金肯定是有一部分要投入到土地上来。这就导致了肯定有部分农民因为土地兼并而失去土地,这部分农民会流入到镇远府——从农村进入城市——之中做工挣钱,于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市民阶层便初步产生。

  另外一部分资金,则是会用于投资作坊,生产商品进行贩卖,同时也会有相当大的部分会被用来买船,购置商品,东去出海,进入关内贩卖。这就立刻把镇远府周边的经济给带动起来了。

  而丰富的劳动力,也会解决镇远府外城那些即将建起来的作坊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如此一来,整个产业链便是能周转起来,经济自会走上蓬勃发展的良性道路。

  至于大量豪绅富户涌入镇远府带来的镇远府周边土地兼并加剧的问题,连子宁从来不会担心这等事儿,就算是担心也没用——除非是禁止土地买卖,否则的话,这种现象是绝对不可能通过任何的法令或者是行政制度来制止的。

  作为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土地往有钱人的手里聚积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

  纵观历代王朝,莫不如是,都是一开始的时候,由于前朝末期的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无主土地随处都是,所以新王朝刚一建立,手头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自主分配,农民都是被分与了许多土地田产。倒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地主豪绅手里的土地则是越来越多,然后到了后期便矛盾激发,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流民,进而爆发农民大起义,整个王朝分崩离析。

  其运势走向,大致如此。

  想要解决这一点,除非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商业极度繁荣,农业和土地,在经济中从主导地位退居到次要地位——就比如说连子宁那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连子宁也有解决的办法——官绅一体纳粮。

  这就是为何从很久之前他就开始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缘故,你有钱有势,家里良田千顷,好啊,你占了这些地,就得缴纳这么多的赋税。如此一来,国家的收入没有受到损失,农民起义的风险也被大大降低了——明末为何会起义频频爆发?就是因为官绅不纳粮,不收税,而官绅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多,自耕农的土地越来越少,可偏偏由于官绅不纳粮的政策,只要是被官绅给兼并了的土地就相当于是脱离了国家的控制。随着一个王朝的发展,国家机构越发的臃肿庞大,效率越来越低,所以开支只会更大,如此一来,赋税可是不能减少的,所以这些赋税就都被加到百姓身上去了。

  这才是王朝灭亡之最根本原因。

  明亡于文官,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对于连子宁来说,官绅一体纳粮,是他推行的所有政策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也是最根本之所在!

  当然,社会矛盾的激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连子宁的这些措施却能大大的减缓这一过程,按照他的估算,最少也需要二百年的时间才会把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可是二百年以后的事情,谁还会去管?

  连子宁虽然不是那位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路易十五,却也不会为子孙谋划几百年之后的事情。

  想要建立万世基业的人,最终却是二世而亡。

  各人自有各人的缘法,儿孙自有儿孙福。

  临川楼五楼之上,连子宁正自凭栏远望。

  远山涛涛,密林墨染。

  再把视线转会城中,处处都是喧嚣,似乎隐隐的还有一阵阵的哭声叹息声传来,从他的角度,能看到不少人家都是忙忙碌碌,许多人出出进进的。

  自然是在忙着收拾行李,要搬家了。

  背后传来侍卫的声音:“大人,苏县令来了。”

  “嗯。”连子宁点点头,头也不回的摆摆手:“你且下去吧!”

  “是!”

  那侍卫下去,楼上只剩两人,苏季晟站在连子宁身后,低头敛目,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只不过时而粗重的呼吸声代表着他的心情绝对不像是表面看上去这般平静。

  “苏大人,你可知道,本官找你过来,所为何事?”连子宁淡淡问道。

  苏季晟苦笑一声:“大人终于要对在下动手了么?”

  连子宁微微一笑:“谁说本官要对你动手?”

  “大人您先斩了刘逢黎,又在金矿局安插了亲信人手,方才又把那些豪商富绅都给迁到了镇远府之中,这罗山县所有势力几乎是为之一空,除了下官。”苏季晟看着连子宁的背影,眼神有些惊诧,有些古怪:“大人行事,下官看不大明白,只不过无论大人您是横行霸道,铲除异己,亦或者是干脆对当今朝廷有了不臣之心,想要独霸一方,下官这个朝廷出身,不在大人掌控之下的官儿,都是留不得,容不下的。”

  他自忖必死,因此说话也就肆无忌惮了,竟是叹了口气,淡淡道:“只是下官要奉劝大人一句,自始皇帝一统六国以来,能以一地之力谋一国之人,仅本朝成祖永乐皇帝一人而已。不知伯爷为何如此自信,竟是妄图以松江一地之力,谋夺天下?”

  “现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当初的大明,本官虽不敢自比永乐帝,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难道苏大人就没听说过?”连子宁淡淡一笑:“再者说了,本官麾下精兵悍将无数,这一点上,可是比当初手下只有军兵五万,保定北平二府之地的永乐帝,要强的多了。”

  苏季晟默然。

  当他听了连子宁的话,从那个‘一地之力定然无法胜过一国’的局限拘泥中跳出来的时候,竟而发现,连子宁说的,确实是极有道理。

  连子宁接着道:“苏季晟,别人不知道你的来路,本官却清楚的很。”

  “你本是进士出身,年不过弱冠便高中传胪,也算是人中龙凤的人物,只是少年得志,未免心高气傲,在翰林院供职之时,写诗嘲讽锦衣卫指挥使江彬,遂被江彬怀恨在心,指使人弹劾陷害,贬为罗山县令。于上任途中,又遭遇山匪,一家上下都被杀了个精光,只剩下你一人逃得性命。怎么样,本官,没说错吧?”

  “你怎的知道的这般清楚?”苏季晟面色大变,被连子宁这番话勾起了他平生之大恨,大痛,一张白净的脸瞬间变得赤红,眼中似乎要喷出火力,向着连子宁大叫道。

  连子宁自然是清楚,为了一统奴儿干,他准备也是极为的充分,从京城临行之前,专门托老丈人搞了一份名录。名录是从吏部直接提出来的档案,上面记录了奴儿干下辖所有文武官员的身份履历,有何背景,为官善恶,行事作风等等。现如今这些官员的履历,都记在连子宁的脑子里面。

  对连子宁来说,杀戮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实际上杀戮永远不是最好的方式,更不是最终的目的,那只是手段中不太高明但是绝对管用的一种而已。这些官员中尸位素餐之辈是固然有的,但是更多的却是才学兼备之人,而且为官多年,经验丰富,对于现在的连子宁来说,他手下的武将如云,但是文官却是相当缺少,能收服还是尽量收服的。

  连子宁缓缓说道:“本官不但知道这些,还知道,那些杀了你全家的山匪,实则其背后乃是当地的锦衣卫千户指使。”

  “这我也知道!”苏季晟喉咙中发出了一声低低的怒吼,他使劲儿的攥紧了拳头,眼角几乎要挣破流出血来:“可是知道如何?不知道又如何?江彬权倾天下,我又怎么奈何得了他?”

  “你奈何不了,我奈何得了。”

  连子宁魔鬼一般充满诱惑的声音的又是响了起来:“本官瞧你是个人才,便不杀你,只不过本官有个原则,便是令行禁止,辖内所有地方官员,必须都是本官心腹才是,是以你这个罗山县令,就先不要当了,奴儿干都司掌握关外军政大权,下辖参政院,主管政事,你便且去里面挂个闲差就是。你的差事只有一个,便是算计江彬。只要你能想出计策来,本官便着人执行,何如?”

  “此话当真?”苏季晟猛地抬起头来,一双血红的眼睛满是震惊和兴奋,死死的盯着连子宁。

  “当真!”

  连子宁和江彬的矛盾,已经是属于不可调和,而且用江魏衿来钳制江彬,终归也不是长久之道,时日长了,说不定江彬会做出什么事儿来。

  连子宁现在还不想跟朝廷撕破脸,何况如今有了梁王这条线儿,暂时就更不能让人坏了自己的计划。

  是故如何彻底的铲除江彬的势力,就必须要提上日程来了。

  正巧苏季晟送上门来,自然不能不用?

  苏季晟一口答应下来:“好!武毅伯一言九鼎,断然不会虚言,我这就回去收拾东西,前往镇远府。”

  他倒也是那等爽快之辈,最重要的是这仇恨在心中埋藏了几十年,早就是刻骨铭心,对江彬那是恨不能喝其血啖其肉,这会儿听了连子宁的允诺,当真是激动地腮帮子上的肉都是一突一突的跳。

  看着苏季晟远去的背影,连子宁微微一笑。

  罗山县的事儿处置完了,而且是以那等最为雷霆万钧,风行凌厉的手段,没有任何的羁绊和桎梏。

  下一步,也该继续向西征战了。

  连子宁大声道:“来人!”

  “大人。”侍卫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传令下去,好生歇息一下午,今日申时末,拔营起寨。”

  “是!”

  处理完了罗山县的一切事务,四月二十三,也就是武毅军渡江的第四日,出征的第二日,北线大军离开罗山县。

  张茂功被连子宁留下来担任罗山县令,这位出身苏里河卫汉人的年轻人,是武毅军从各地遴选出来作为‘后备干部储备’的三百个年轻人的佼佼者,他从当初的总办衙门举办的‘干部培训班’中肄业的当年,便是被派下去主持一卫的秋粮征收工作,可说是委以重任。之后又是累功考评,升至苏里河卫的县主薄,便是类似于公安局长加武装部长的职位。这一次连子宁西征,带了不少的年青文官,他便是其中之一。

  这几年的历练,使得他有足够的能力来掌管一个县的政务,可说是远远超过了走正规科举路线升上来的那些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书呆子,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有足够的忠诚——所有人都很清楚,是谁给了自己这一切。

  不是朝廷,而是武毅军,是武毅伯。

  同时陆臬也是留下了一个心腹担任钱巕還的副手,说是副手,实则是暗中掌握一切,更是手里握有一个百户所的兵力,可以时时控制大局,实在不行便即镇压。

  大军西去。

  第二日一大早,张茂功便带着连子宁留下的那一个百户所的士卒监视着一共一百一十六户豪绅富户,共计两千七百四十五口,离开罗山县城,向着鹧鸪镇进发。他们将在鹧鸪镇短暂驻留之后,东渡松江而去,前往镇远府。

  这些人家资都是颇丰——从户数和口数就能看得出来,平均每户得有二十五六口之多,其中大半是仆役丫鬟。

  保守估计,这些人的总家产,也要超过十五万两,而他们,只不过是周围迁移大潮中打前哨的几个而已。

  当初洪武大帝迁移十万富户到自己的老家凤阳,硬生生的把这个落后的小县城给打造成了大明朝繁华富庶的中都。

  在北线大军离开罗山的时候,南线集群的武毅军杨沪生所部,也已经占领了脱伦卫。

  当初白莲教肆虐的时候,也有不少人下乡进山藏林子的躲了起来,等到白莲教肆虐过后,方自出来,是以脱伦卫倒也是有了一些繁华的气象,而且推举了原来在县衙里当差的一位师爷临时担当知县。

首节上一节460/5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