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 第321节

  连子宁眼见齐肇逐渐被自己绕进来了,便笑眯眯道:“那齐大人,把这些贱民要过来,分给他们土地、耕牛、农具,让他们在此安居乐业。此举如何啊?”

  齐肇这会儿心里已经渐渐有点儿底儿了,便奉承道:“伯爷此举,实乃是万家生佛!”

  “齐大人过誉了,过誉了,万家生佛,我可不敢当啊!”连子宁摆摆手,笑道:“齐大人方才也说了,地方官府视贱民如仇寇,而我这儿呢?我这儿则是视贱民们如亲友,最是需要他们不过,而且来了我这儿,他们日子也过得舒坦,这乃是一举三得之美事啊!齐大人,你乃是户部的干吏,朝廷上下皆知,你说,若是你回去之后向圣上陈说这我东北地广人稀,苦于无民众,请将关内贱民悉数迁至东北之奏章,圣上会不会准奏?”

  连子宁终于是说出了自己的目的,齐肇不由得一愣。

  他已然是猜到了一些,但是却是不敢置信,毕竟连子宁干这些活,可不是多么讨好的差事,完全看不出对他自己有什么好处。而且他还要自己掏钱来上下活动,办成此事!对于这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大明官僚来说,这完全是想不通的。

  “这个?”齐肇沉吟片刻,却是有些作难,自古以来迁移百姓从来就不是一件小事,动辄涉及十几万,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人,工程量极为之浩大,各种工作非常之繁琐,一旦出了问题,那就是天大的罪过。所以基本上人口迁移都是皇帝主导的,很少有大臣提出来,盖因自秦汉以后,官员都是流官,在一个地方待不长便是被调任了,而移民这件事儿乃是长时间才能出功效的差事,何必自己辛辛苦苦的做了,将将要做出政绩来了却是被调走了徒然为他人作嫁衣裳呢?

  而且一旦迁移,贱民们所在地的官府工作量固然是不小,路过的那些地方的官府也是要有责任,有差事,所以可以说是走一路让人在屁股后面骂一路。

  这个差事,一是有风险,二则也是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

  是以当初连子宁费尽心力和户部周旋沟通,又是请动了正德皇帝的旨意,这才是勉勉强强的迁了百来万人出头儿来。

  户部官员可是从来没有主动干这等事儿的道理。

  他笑道:“伯爷,您这儿不是已经有了张士诚余部一百七十多万了么?”

  “不够啊!这点儿人可是不够!你们看我这么大的地界儿?”连子宁知道齐肇心中的疑惑,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这般做法,似乎也有点儿太大公无私,太为国为民了,这可不像是大明朝的官儿!

  这也是他找上齐肇的原因,对于大明来说,几百万人口根本不算什么,大明朝人太多了!光是朝廷鱼鳞黄册上的人口就是九千八百多万,而实际的人口,只怕更是超过了两万万!但是对于连子宁,对于武毅军,对于东北之地来说,人口就是一切!有了人,荒地可以开发,东北变得更加的富庶繁荣;有了人,粮食产量大量增加,税收直线上升;有了人,便有了商业,有了征发徭役的受体,有了大量的兵源,有人为武毅军打造兵甲,运输粮草,修建城池!

  这些贱民,朝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连子宁却是志在必得。

  所以他反而不能通过戴章浦以及一切跟他有密切关系的人来得到这一切,那样的话,很容易就被朝廷猜到自己的用心,反而是会提前暴露自己的布置,而现在,还不是时候。

  如此一来,第一次来到东北,跟自己也是没什么交情只是因为公务而打过一些交道的齐肇来做这个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至于齐肇的疑问,他却是并不解释,这等事,越解释越乱,欲盖弥彰。所以他所幸是什么都不说,只是让齐肇自己猜测去吧,反正无论他怎么猜都是猜不到自己的真正意图。

  连子宁只是微微一笑:“齐大人,那些人口对我来说,很重要,是以,还请齐大人务必帮忙,这些钱,不过是定金而已,等这件事儿搬下来,本官还有同样数量的黄金相赠!”

  “同样数量的黄金相赠?”齐肇几乎是艰难无比的把这句话在心里重复了一遍。

  他终于是忍不住心中的贪婪之情,重重的点了点头,道:“伯爷,这件事儿,便交个下官吧!下官回去之后,立刻就办!”

  “好,果然是个爽快人!”连子宁哈哈大笑,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齐大人爽快,本官也不含糊,只要是明年此时之前,所有贱民都能到达此地,那么本官,另有等份黄金相赠!”

  齐肇大喜,一指那三大箱子,颤声道:“跟这个一样多?”

  连子宁含笑颔首。

  果然是有激励才有动力,若是连子宁只许给他这些黄金,那么齐肇便是应允下来,怕是也做的不够尽心竭力,效率可想而知。而连子宁先以这些黄金为一个引子,另外许以重利,事成之后一万两千两黄金,及时到达又是这个数目。

  人的贪婪是无限的,有了这些,就想有更多。其实若是没有最开始的那一万两千两齐肇说不定心中反而是没有这么大的贪婪。

  齐肇只觉得此时心中火烧火燎的,恨不得立刻就飞回北京城,去办这件大事。那双眼睛,却是须臾也离不开三大箱子黄金了。

  连子宁瞧了,淡淡一笑。

  这笔生意,齐肇赚了,自己也赚了,唯一吃亏的,便是朝廷。

  ※※※

  齐肇走了。

  在和连子宁又是仔细商议了足足有一个时辰之后,齐肇彻底的领会了连子宁的意思,当下便是辞行。他已经是迫不及待了,早点儿回到京师,早点儿做成这件大事,那些金灿灿的黄金,可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而心中还存着一个考虑,朝廷的性子素来都是惫懒的,一个年过完,再要开始做事就得等到二月了,所以还是早点儿,尽量在年前把所有的事情弄完,一过完年,就动员那些贱民们离家北去向,到时候怕是夏天的时候就能到达东北了,到时候若是武毅伯一高兴,说不得自己还能多捞一些金银。反正江南的冬天也是温暖的很,一路往北,等走到寒冷的地界儿的时候,天气也是转暖了。

  对于齐肇的积极,连子宁自然是双手欢迎,更是感叹,若是大明朝的官员都有这等的积极性和开拓精神都这么强,只怕大明朝早就一统天下,成了星球帝国了。

  齐肇前脚刚走,洪朝刈后脚儿便是来了。

  “伯爷,恭喜恭喜!”洪朝刈看了齐肇的背影一眼,笑着向连子宁拱手道。

  “不过是个雏形而已,能不能办成还是两码事儿,且别忙着祝贺,还是想想若是等贱民们大量到来之后,需要做的那些工作吧!咱们武毅军的地盘儿越来越大,你们总办衙门这守土文官儿的培养,可是有些跟不上趟了!”

  此时正是午后,快要黄昏了,昏黄惨淡的阳光映出无限凄凉,萧萧冷风也是凛凛而起,打在脸上,一阵寒意。

  这东北的深秋,已然是肃杀无比。

  连子宁长长的出了口浊气,扩了扩胸膛,侧头向洪朝刈笑道。

  “下官惭愧啊!”洪朝刈惭然道:“经过这一次的事儿,下官可是吸取了教训了,前日已经是行文下面的各个县治,让他们每个县选出五个精干的年轻人出来,这些年轻人都要是在下面当差一段时日的,集中到总办衙门,按照您当初所说的那些,办一个培训班,教授他们为官治理之道,以为后备之力量。而之前委派到下面锻炼去的那些年轻官员,到了过年的时候,也是都能回来了,到时候,咱们手上便至少有百余名能吏干吏,这些,都是可堪重任的。”

  “唔!”连子宁点点头:“这些事儿你比我想的细致,想的分明,你自己来办就好了,怎么了,有事儿?”

  洪朝刈喜上眉梢,笑道:“却是有一桩大大的喜事来禀告伯爷!”

  连子宁一挑眉毛,却不着急问,道:“走,咱们进去说话。”

  两人进了将军府,连子宁正走着,却是看到前面一个身穿绿衣的身影正急匆匆的向着这边跑过来,他定睛一瞧,却正是江梨野奈。

  野奈低着头急匆匆的往前跑,也没看见连子宁,直到看见前面出现了两双大脚这才是赶紧一个急刹车,也亏得她的身体柔韧性非常之好,这才是急急的止住了步子,整个人却是往后一滞,成了一个弓形,这样以来,那胸前的完美曲线便是凸显了出来,连子宁这才发现,野奈跟着自己这几年,身子却是完全长开了,当初胸前只是可堪一握,而现在,却已经甚是可观了。

  洪朝刈自然是已经是很自觉的把脑袋歪倒一边去。

  见野奈慌慌张张的,连子宁纳罕问道:“野奈,你这是怎么了?急急忙忙的?”

  野奈见了连子宁,顿时是大囧,自觉刚才那副不端庄的样子落在连子宁眼中,着实是丢人无比。她赶紧腰板儿一挺,摆出一副正儿八经的样子,却是脸都红了,结结巴巴道:“回大人的话,我去找白姐姐学射箭!”

  “白姐姐?谁呀?”连子宁更是闹不清楚了。

  野奈赶紧解释,连子宁这才是明了。

  原来这白姐姐,便是白秋原,那个前不久刚刚来到镇远府的第十卫指挥使夏子开的小姨子。这白秋原虽然生在民间,但是生在河南那个地界儿,既是武术之乡,却也是兵荒马乱,土匪横行之地,是以从小也学了一些本事,却是个弓马娴熟的主儿。前几天野奈和奇薇两人带着几个日本武士出城打猎,却没想到,他们这几个人战斗力都是相当强的,但是这骑射之术却都是奇差无比,镇远府周围山林秀美,草原也是颇为的广袤,鸟兽都是不少,但是他们却是看得见射不着。

  弄得野奈等人沮丧无比。

  结果那一日白秋原也带着府中的几个仆役去狩猎,她却是箭术极为精良的,几乎可说是百发百中,没一会儿便是收获丰富,看的野奈和奇薇当真是两眼发亮。

  她们倒不是羡慕那点儿猎物,只是两女虽然都是女人,却首先是一个习武之人,见了这等箭法,自然是艳羡无比。

  那白秋原也是心思灵透之人,有意结交之下,便是很谈的来,如此几日,三女之间便是时常来往。镇远府中女子当真是不多,平素她们也都是没朋友,没什么说话体己之人的,难得有个投缘的,很快便是成了好友。这几日,野奈便是嚷嚷着要跟白秋原学箭术,白秋原在自家后院儿里建了校场,跑马射箭只是等闲而已。

  连子宁问明白了缘由,也并未有什么疑心,却也高兴对野奈能有说话解闷之人。

  他摆摆手:“去吧去吧!小心点儿啊,别让那弓弦割了手指头!”

  “您放心吧!”野奈晃了晃右手,食指上一枚硕大的碧玉扳指在阳光下闪烁着幽幽的色泽,显然也是个好物件儿。

  她仰着小脑袋显摆道:“夫人听说我要练箭术,特意送我的。”

  “就她疼你,去吧!”连子宁敲了敲她的小脑袋,笑呵呵道。

  野奈行了个礼,喜滋滋的去了,连子宁又想起个事儿来,招呼道:“早些回来,别太晚了,今儿个咱们一块儿吃饭!”

  野奈都已经跑起来了,闻言赶紧又是一个急刹车,转过身来,一本正经的弯腰应了。

  “这丫头!”连子宁摇摇头,眼中满是宠溺。

  来到书房之中,分别落座。

  连子宁靠在椅子上,神情一派轻松的问道:“那些商人们,可都送走了?”

  “走了大半了,却还有荆州府王家等几家买的粮食最多的还未曾装车完毕,不过也就是这两日了,最迟三日之后,便能全部出发!”洪朝刈补充道:“今日一早,大人您连记的商队也出发了。”

  连子宁点点头,连记的商队购买的玉米规模乃是最大的,但是却是较早出发的,这自然是有洪朝刈的照拂在其中,毕竟是身为武毅伯家中的生意这点儿优惠还是能享受到的。当然,他们的车队中,早就已经装满了连子宁从内府之中搬出来的大量的山货珠宝。

  洪朝刈又道:“这些时日,靠着镇远府近的那些县治,秋粮赋税都是已经征收上来了,收入到了城北仓库之中,一共是一千二百余万石,加上去年从关内等地运送而来的,一共才算是凑够了一千四百万石。此次卖粮,共得白银七百万两,仓库中的粮食,已然是一袋子都不剩了,全部卖给了那些商贾。不过这会儿,可木卫、弗提卫、宣城卫、扎肥河卫等等地界儿的税粮也正是源源不断那的过来。押送粮食的士卒们,也是已经逐渐回营了。”

  “唔!”连子宁应了一声,问道:“你刚才说的喜事,却是何?”

  洪朝刈笑道:“也是跟这粮食有关的。就在今儿个中午,各县的文书资料都是已经送到了衙门里面,伯爷您猜猜,今岁咱们辖地一共产了多少粮食?”

  连子宁呵呵一笑:“老洪啊,你也别卖关子了,快点儿说罢!”

  洪朝刈振奋道:“咱们辖地,十七个县,有一百一十三万六千十五户,五百六十七万七千六百五十四口,有耕地一百零五万三千四百顷,耕牛八十九万头。这十七个县中,其中喜申卫、莽吉塔城、药乞站、兀者揆野木所、乞勒尼卫、考郎兀卫六个县种植的乃是玉米,一共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两成半,而可木卫、扎肥河卫、宣城卫、弗提卫、同江城、苏里河卫外加柱邦大城下面的五个县,竹棒站、安陵城、托温城、托伦卫,弗思木卫。这十一个县,种植的乃是麦子。”

  “种植玉米的土地有三十一万又三百九十七顷,共产玉米九千六百万石!合计每亩地产粮六百五十斤!”

  “种植麦子的土地有七十四万三千又三顷,共产去去皮儿之后的原粮六千五百三十万石!合计每亩地产量一百七十二斤!”

  老洪激动的胡子都哆嗦起来了:“伯爷,九千六百万石!六千五百万石啊!加起来便是一万万六千一百万石!按照大人您颁定的税制,种植玉米的所在,十税三,种植麦子的所在,五税一!则一共可以征集秋粮玉米两千八百八十万石,收秋粮麦粟一千三百万石!合计四千一百八十万石!”

  “总产一万万六千一百万石啊!征粮四千一百八十万石!”

  听到这个数字,连子宁先是一怔,然后整个人便是变得如一潭深水一般的沉寂下来。他整个人靠在椅子背儿上,仰脸望着天花板,眼神很是悠远。

  他的神情似乎都有些恍惚了。

  这个数字,是不折不扣的神迹啊!

  大明朝有多少耕地,这从来是一个谜,洪武十四年,《明实录》记载“天下官民地数”约三百六十七万顷;而洪武二十四年,实录记载:为三百八十七万余顷;洪武二十六年三月,《诸司职掌》记载,十二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田土总计八百四十九万余顷。仁宣初年全国耕地数,根据户部记载,大致在四百万左右。

  而正德年之前,除《明孝宗实录》所记的弘治十七年间的天下田土数均在八百多万余顷外,实录所载的全国耕地数均为四、五百万顷。

  

  第五三一章 圣旨三道

  

  到了万历九年,张居正主持全国土地清丈,当年全国耕地数为七百零一万余顷,而到万历中期,出现了有明一代全国耕地面积最大的数字——一千一百六十一万余顷。再稍后,明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耕地一直在四、五百万徘徊。

  而最恐怖的是,弘治元年至十七年,天下田土一直在八百万顷上,而到弘治十八年,孝宗死后,武宗即位,全国耕地面积马上降至四百六十九万,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耕地何以有如此巨大之差额?甚至就算是同一个年份,全国耕地面积竟然也有相差四百万顷的差距,如弘治十五年这一年,孝宗实录、正德会典和万历会典记载的数字竟分别是八百三十五万、六百二十二万、四百二十二万?

  为何会在明代耕地面积统计中会出现明显的、巨大的差异,从四百多万顷,至八百多万顷,差距如此之悬殊,竟然是到了四百万顷这个数字!要知道,明代一顷便是一百亩,四百万顷,那就是四万万亩土地啊!

  连子宁是学考古的,对这个本就是有着自己的看法,而回到了这个时代之后,就更是对你自己的猜测确信无疑。

  无他,只有一个原因,便是让那些趴在大明朝身上敲骨吸髓一般的文官儿们给隐匿起来了!

  四五百万顷,这个数字是绝对不可靠的,仅仅是一个松花江南这片土地,就有地一百余万顷,在整个关外怕是已经超过了二百万,却为何偌大一个大明王朝,却只有区区四五百万顷?

  在历史沿革上这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全国垦田数八百二十七万顷,人均约十四亩,东汉和帝兴元二年,全国耕地面积七百三十二万顷,人均约十四亩,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全国耕地面积一千四百三十万顷,人均二十一亩,北宋真宗天禧五年,全国耕地面积五百万二十五万顷,人均近二十三亩,元朝蒙古族重牧轻农,耕地稍少,约有三百六十六万顷。

  明朝的耕地与前代肯定有极强的承继与连续性。据洪武二十六年诸司职掌,十二布政司并二直隶府州县人口,六千余万,一千又六十五万户,户均人口六人。洪武时军队约二百万,每户仍按此计,军士并军家人口,不足一千二百万,则当年全国总人口约有七千二百万,则人均耕地约十二亩。

  这个人均数字,太少了些,也就是说,从明朝初年开始,就有隐匿耕地的现象出现。在洪武帝那等狠人的治下都敢隐瞒,更别说是之后的历代皇帝了。

  而以明朝的辽阔疆域和已经发展完善成熟的耕种水平,一千一百万顷左右,至少还是比较靠谱儿的。

  而这么多的土地,能征收多少粮食呢?

  以明朝几乎是最为强盛的永乐时期来说,史载,永乐中,既得交觐,以绢,漆,苏木,翠羽,纸扇,沉、速、安息诸香代租赋。广东琼州黎人、肇庆瑶人内附,输赋比内地。天下本色税粮三千余万石,丝钞等二千余万。计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岁歉,有司往往先发粟振贷,然后以闻。

  也就是说,一年能收税粮三千余万石。

  而武毅军辖地今年乃是四千余万石。

  以几乎是武毅军辖地十倍以上的耕地,收的粮食却反而只有武毅军的七成多一点儿。

  这是因为,大明朝还要养着那几万贪官,数以十万计的污吏,虽然朝廷收上来的只有三千万石,但是各级贪官污吏层层盘剥之下,落在老百姓身上的,若是折合成粮食,怕是三万万石都有了!

  是以大明朝的百姓,尤其是农民,负担也是相当之重的。

  但是在松花江将军辖地,相对小的面积,强力的统治,无处不在的军情六处,根基浅薄的官员,使得这些中间附加的东西,都是荡然无存。

  而在整个大明,能够对辖下的土地有这么强的掌控能力,能够做到无人能够隐匿,无人能够不纳税,完全透明的,除了被女真的战火洗了一遍,又被连子宁的刀锋洗了一遍的松花江辖地之外,再无第二个。

  连子宁麾下的武毅军,做到了完全掌控,完全透明,杜绝贪污。将地方的权力,高度集中在了手里,甚至对于向下面的每一亩地,都是了如指掌。而这些税粮,乃是直接在乡间地头经由军队运到镇远府来的,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这等现象,若是说类比的话,这倒更像是苏联时期的集体农庄经济一般。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可复制的群体,是一片不可复制的土地。

  “一万万六千万石!四千万石!不敢置信啊!”就连连子宁都是沉浸在这个数字之中许久才缓过神儿来,他微微一笑:“有了这些粮食,倒是什么都不用愁了。”

  然后又是问道:“对了,我名下的那些田庄土地,可都交了粮食了?”

首节上一节321/5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