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也出来:“婢子见过老爷。”
“哈哈哈哈!”戴章浦心情极佳,大笑几声:“为父当然好,青岚你在家里也好吧?”
戴清岚还没说话,小青便笑道:“当然好了,尤其是这几日,算算日子差不多猜到了老爷您可能要回来,心情格外的好呢!”
小青这话说得很是讨喜,戴章浦又是一阵开怀大笑,戴清岚却是难免有些心虚,这几日心情好,固然是因为爹爹要从辽东回来的缘故,但是大部分,却是因了那个话本儿,那个人。
“怎么,乖囡,不请为父上去坐坐吗?”戴章浦眨眨眼睛,促狭的说道。
“爹,你又拿我开玩笑了。”戴清岚上去亲热的拉住他的袖子,把他往楼里头拽去。
两人坐定,沏了茶,戴章浦便把这一次的辽东见闻拣着那有趣儿的说了一些,戴清岚便在一边认真的听着,戴章浦只有这一个女儿,从小又聪慧,便喜欢和她说一些国家大事,内阁政策,中外局势。久而久之,戴清岚在这方面的见识也是很高,可不是一般的闺中小姐可比的。
“为父这一次去,可算是见识到了朝中衮衮诸公所说的海内升平,海清何晏是怎么一回事儿了。现在辽东局势,已经是岌岌可危,当初太祖洪武帝,成祖永乐帝在关外设立的一百三十一个卫,四百七十余千户所,驻守屯,现在还在朝廷统辖范围内的,大致还有三成。”
第四十三章 引荐
“兀也吾卫以北的万里之地,已经尽数为三姓女真所有,而且最近三姓女真还不安生,隐约有向南入侵的迹象。为父在兀也吾卫巡视的时候,就见到了一队女真鞑子耀武扬威的从江北岸而过,兵甲森严啊!唉,恐怕真打起来,咱们也不是对手啊!”
说到了这一茬,戴章浦叹口气,眼中有些黯然。
这等军国大事,戴清岚又如何有法可想?见父亲兴致不高,她有心开解,笑道:“爹爹,你看,女儿这一次有礼物要送给你呢!”
“哦?什么礼物?”醒的现在是在陪女儿聊天,戴章浦将心中那些烦恼抛开,笑问道。
戴清岚从小几上取了那一摞手稿递给戴章浦,道:“爹爹你不是最痴迷曲剧吗,还记得你临走时跟女儿说过,让女儿寻觅几本话本儿看看能不能在戏台子上演出来呢,喏,我给你找了一本,不是女儿夸口,这话本儿,是女儿看过的最好的了。”
“哦,是吗?为父倒是要看看,让我这宝贝女儿看上的,到底是什么宝贝儿?”戴章浦来了兴致,他知道自己这女儿眼界极高,也有见识,能被她看上的,当非等闲。
戴章浦先看到了手稿上那极漂亮的柳体,眉毛挑了一挑:“这是手稿吗?字倒是还不错。”
戴清岚笑道:“何止是字不错,爹爹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戴章浦似笑非笑的看来她一眼,眼中露出一丝笑意:“乖囡你和这手稿的作者是什么关系?怎么这么为他说话?”
“哪有!”戴清岚撒娇的拉长了声音,一把拽住了戴章浦下颌那一部飘逸漂亮的五绺长须,不依道:“爹爹你再胡言乱语,我可要拔你胡子了!”
“好好好,爹爹不说了,不说了。”戴章浦被抓住胡子,吃痛之下赶紧讨饶,他执掌武选清吏司,权柄甚重,在朝堂中向来以冷面示人,此时在乖囡的面前,也不过就是一个溺爱女儿的父亲罢了。
翻开书稿,看到那些柳体的大字旁边,都有一行行的娟秀小字作注解,戴章浦心里更是讶然,这话本儿当真有那么好,女儿竟然为其作注?
匆匆将一叠书稿看完,戴章浦长长地舒了口气,只觉得眼前一片光怪陆离一般,竟似是陷进了一个被人编制的神话中一般,婴宁、狐仙、鬼母、王子服的身影在眼前晃来晃去,耳中似乎只听到一个女孩儿天真烂漫银铃般的笑声。
“爹爹,这话本儿怎么样,女儿没有夸大吧?”看到父亲的表情,戴清岚偷偷一笑。
“好!”戴章浦说了这个字,似乎感觉有些意犹未尽,接着道:“真好!”
“我就说吧!嘻嘻”戴清岚得意的笑笑。
“咦?”戴章浦满面纳罕道:“我说人家这话本儿写得好,和乖囡你有什么关系?”
“爹,你又来了!”戴清岚被他打趣的满脸通红,强自辩道:“这话本儿是人家发现给你的,自然也有人家的一份功劳,高兴一下有什么大不了的?”
戴章浦哈哈一笑,甚是享受和女儿的这等相处,他看了一眼戴清岚,说道:“这话本儿是很好的,而且最难得的是立意新奇,开前人所未有之先河,往前数,各地到是有什么山精野鬼之类的传说,但是多是害人吓人的,又哪有和人类结下一场姻缘的?所以这话本儿若是能演成曲剧的话,想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呵呵,为父倒是期待的很呐!”
“那待会儿女儿就吩咐下去,让家里的戏班子开始背话本儿演练。”戴章浦酷爱曲剧,有些高品级的武将投其所好,便送了几个有名的南北戏班子过来,若是别的礼物,戴章浦就统统一概推拒了,但是唯独这戏班子却是留了下来。三送两送,前后有四个有名的戏班子进了他的府邸,现在合成一个,算得上是整个京城最出色的戏班子之一了,也是号称京师一绝。
戴章浦却是摆摆手:“不忙,我还要和这话本儿的作者见一面,这话本儿中的真意,单单是自己看那是品不出来的,说不定还会给人家曲解,还得看作者本人是怎么想的。”
听到这话,戴清岚心中便是一喜,赶紧点点头:“爹爹说的是。”
“这作者是谁,你们可知道吗?”戴章浦问道。
“这个?”戴清岚这话却是不方便说了,她和连子宁不过是见了一面而已,刚才在爹爹面前给他说了那么多好话,若是现在再说认识他,未免就要让爹爹多想。
小青这丫头很是机灵,一看这样便赶紧道:“老爷,上一次我和小姐去集雅轩的时候,刚好就碰到了去卖话本儿的那人,后来集雅轩的于苏苏于姐姐谈起来,说那人名叫连子宁,还有秀才功名来着,对了,老爷,您刚回来,应当还不知道这连子宁的名声吧?”
“什么名声?”戴章浦问道。
“前些日子,府军前卫的一位千户家中的管事当街辱骂孔圣人,被连子宁和一群秀才给揪到了顺天府,听说那连子宁连相公当堂把大明律倒背如流,引经据典,给那管事定下了三条十恶不赦之罪,府尊大人被他说服,当堂判了凌迟之刑。现在这事儿可北京城都传开了,有些戏班子都开始演这条曲目了呢!”小青笑嘻嘻的把事情的原委解释了一遍。
“哦?这连子宁,倒也是个有骨气的。”戴章浦眉头一挑,心道,那桂南林何等的奸猾,又怎么会轻易开罪武将,想必是那连子宁在大堂上把他挤兑的下不来台,所以才判下来的吧!
又聊了一会儿,戴章浦便离开了,他刚从辽东回来,一路风尘朴朴,很是疲惫,明日是大朝会之期,还要在朝堂上面见圣上,应对问答,现在便补觉去了。
※※※
连子宁一大早就出来了,想去街面上看看有没有什么营生可以做,手里有了五千两银子,也算是小有一些资本,若是做一些投资的话,也够本钱了。别的不说,五千两银子,足够在正阳门儿内最繁华的地段租一间临街的铺子,就算是每天都赔钱,也能撑个一年半载的。
第四十四章 欲为商贾
只是连子宁却不敢随便投资,虽然是现代人的灵魂,但他从来不敢小觑古人的智慧,也没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若说自己是现代来的就什么也瞧不起,那未免就愚蠢了。可以想见,现在若是给连子宁和一个普通的市井商贾各五千两的本金,最后大赚的肯定不是连子宁,对这里人生地不熟,连商品的行情,价格,进货渠道,销售人群都搞不清楚还想开店做买卖,无疑是痴人说梦。
思来想去,连子宁想到了一个人,集雅轩的于苏苏,那位于东家年纪轻轻就能打拼下集雅轩偌大的基业,可见有一定手腕,而且久为商贾,对这方面的事情也更懂一些。
去了集雅轩,拥挤依旧,鼠须缩在桌子后面看书,连子宁不用看就知道肯定是则天皇帝秘史之类的色情栏,放在后世这都是要被封杀的对象。敲了敲桌子,鼠须抬起头,一双小眼睛看到连子宁立刻发亮了,笑道:“哟,连相公来了,可是要找于东家吗?”
连子宁点点头:“于东家在吗?”
“当然在。”鼠须一指那月洞门:“于东家吩咐过了,连相公若是来的话,直接去后院儿就行了。”
连子宁点点头,举步便往后院儿走去,集雅轩的边角处,是一个小小的月洞门,上面挂着油布的帘子,旁边竖着个木牌,上书:“闲人止步。”
掀开帘子,后面是一个院落,不大不小,大约有百多平米左右,这集雅轩的整体构架,是一个临街的四合院儿,向外面的一侧是书店,而院子里面和后面的几间房子,则是主人的居所和工厂。做什么的工厂?自然是印刷工厂了。
明朝的大规模的书店,都是有自己的印刷工厂的,他们从江浙地区进了便宜的竹纸,家中养了一些雕工,没有了新的话本儿,便雕刻活版,印刷话本儿对外销售。
院落的四周靠墙的所在,排开了一层层的木头架子,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这都是新印刷出来的,要放在阴凉通风处去去味道。在几处屋子里面,不时的有打磨雕凿的声音传出来,显然是在刻版。
“于东家,连子宁来访!”到了这儿连子宁就不方便再进去了,便站在院子里面扬声喊道。
过了一会儿,屋门吱呀一声开了,于苏苏从里面走了出来,她穿了一身褐色的短衫,脸上身上都是脏兮兮的,手上也是黑糊糊的,还沾着一些油墨,跟一只小脏猫一般,看上去不像是堂堂集雅轩的东家,反倒是一个卖苦力的小学徒一般。
连子宁讶然道:“于东家,你这是?”
于苏苏抹了抹额头的大汗,把脸上弄的更脏了,笑道:“刚才正跟大理寺请来的雕工师傅一起雕版呢,呵呵,这几日正在赶工,已经完成大半了,最晚道后天,连相公你的婴宁就能出版了。对了,连相公,今儿个过来有什么事吗?”
连子宁笑道:“我这两天从某处得了一些闲钱,便向着投资做些小本儿生意,但是你也知道,我们这些读书读傻了的,又怎么知道该如何投资?所以就来请教于东家你来了,呃,于东家现在方便吗?”
“方便,怎么不方便?”于苏苏眼睛转了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你先等等,我去换身衣服。”
于苏苏进屋换了衣服,没一会儿便出来了,她穿了一身鹅黄色的撒子,头发用一个白银束环梳了,看到连子宁看来,她自嘲笑道:“听说大户人家的小姐和陌生男子出门儿的时候都要把脸涂黄了,免得让人认出来,嘿,我倒是省了那一道功夫了。”
虽是自嘲容貌不堪,但她的话中也殊无自怜自伤之意,反而是有一股洒脱自如的意思在里面,连子宁笑道:“于东家可算得上是女强人,徒手打拼下这样一份基业,比很多男儿都要强得多,何苦拘泥于相貌?许多皮相比你好的多的女孩儿,还不是照样委身于人,做牛做马,终日苦楚,反倒是不如你舒坦了。”
“哈哈,女强人,这个称呼我喜欢。”于苏苏跟一般的女孩儿殊异,她是一个合格的商人,精明干练,但是同时也爽快明朗的很,没有一般女子那扭扭捏捏的小家子气。
她皱眉道:“连相公,于东家于东家的这样叫,未免也太生分了,这样,你叫我于苏苏,我叫你连兄,如何?”
连子宁点头称善。
“走吧,连兄,我陪你去街面上转转,这东西,靠说是不成的,还得自己看。”于苏苏道。
“那就多谢,于,于小姐了。”
“这倒是不用客气,其实,连兄,我还想跟你做一笔生意呢!”于苏苏笑道,连子宁奇怪道:“我身无长物,你要和我做什么生意?”
于苏苏神秘一笑,道:“咱们路上说。”
两人没去城里最繁华的地段儿,像什么张相公庙街啊之类的所在,那里是北京城一等一的繁华地段儿,要在那儿开一个铺子,不但要有大把大把的银钱,更要有人脉有关系有势力才成。连子宁自认除了一点儿本钱之外其他的是都没有的,别的不说,要是在那个地界儿开一个铺子,每月收常例钱的分管锦衣卫,时常上门打秋风的青皮无赖,还有那些五成兵马司巡城老爷们,要应付他们就得抽的脑门儿生疼——这些大爷不敢惹那些跟脚硬撑的,但是一个秀才他们可不会买账,哪怕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秀才。
在这里开店固然是暴利,但是想在这里开店,并且一直开下去,却是连子宁现在力所不能及的了。
于苏苏带着他去的是拐棒胡同,当今圣上好大兴土木之事,因此正德年间京城几番大修,光光是城墙就修了两次,第一次是因为城墙破败,不堪为抵御工事,第二次而是因为经过了这百多年的发展,北京城人口已过一百五十万,城池有些小了。
第四十五章 买庄子 粮油铺子
新修建的北京城,比之原先往东南西北各是扩大了五里,面积扩大了两倍还要多,地方一大,居住面积也就宽敞了,各大豪门权宦纷纷都是大兴土木,扩建府邸,占据了城里最好的地段儿,于是便把一些店面给挤到了不怎么好的地段儿——北京城不好的地段儿在哪儿?
第一,是数在城墙根子底下,这种地方,一年中倒有八个月是见不着阳光的,根本就不适合住人。第二,则就是皇城周围了,按理说,有人要问了,靠着皇城好啊,名副其实的天子脚下,多富贵?其实不然,小门小户可能还这么想,但是大户人家是绝对不想挨着皇上太近的,想啊,他们在府里大兴土木,一个个把府邸修的富丽皇堂,皇上在紫禁城登高望远的时候若是瞅见了会怎么想?
十年前的礼部尚书闫国范,不就是因为把府邸修的太漂亮了,又得罪了宫里的太监,结果皇上在万寿山登高的时候瞅见了一问,哟,那儿挺漂亮的,谁家的府邸啊?那些太监趁机就在旁边上眼药,看结果皇上震怒,心说你这府邸比老子的紫禁城还遮奢,想干嘛?可怜的闫大人没多久就被贬斥回家啃老玉米去了。
前世可追,官儿们自然不想步其后尘,于是一个个修的都离着皇城远远地,这样一来,皇城的周围,便兴起了一圈儿商业街——官儿们怕,商人们不怕啊!皇宫里面一万来太监,八千多宫女,再加上那些府军前卫的带刀官,锦衣卫的大汉将军,旗手卫的旗鼓守卫——这些人也就是俗称的大内侍卫合起来怕不下四五千人,除此之外什么内廷二十四监衙门光禄寺之类的部门机构也都在那里面,合起来数万人,不得吃喝拉撒睡啊?
这些人就形成了一批很有潜力的消费力量,所以在那块儿,现在也兴起了一些商业街。
拐棒胡同就是其中之一,连子宁两人走了得半个多小时才到这里,他打眼儿一瞧,这条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而两边的店面,则是粮油铺子、绸缎庄、钱庄,饭店等应有尽有。
“连兄你看,这条街,虽说不如正阳门大街、张相公庙街那般繁华,但是也差不了太多了,而且难得的是,这里靠近皇城,时常有宫女太监来此,因此那些锦衣卫青皮,压榨的都还轻一些。有了这一层关系,收益也甚是客观。”见连子宁点头,于苏苏继续道:“现下做生意,要说的最来钱的,自然是莫过于三条路子,第一走私,和蒙古人交易!第二,盐商和开矿!第三,走海路,三条路,第一条在福建泉州港,远去天方、大秦!第二条福建漳州月港,下南洋!第三条路宁波港,与日本朝鲜经商必经之路!”
连子宁听的脸色发绿,于苏苏笑笑:“当然,以连兄你现在的实力,这些是想都不用想的,咱们还是说点儿靠谱点儿的。我也给你三条路子可选,第一,拿出本钱来,租一条船,南下北上做漕运。第二,粮油铺子。第三,绸缎庄子。这三条,要的本钱不多,连兄你那千两足矣,而且来钱还快,就算是最慢的漕运,一年几个来回,不到半年也能收回本儿来了。”
连子宁点头:“这我得想想。”
于苏苏点头:“咱们先看!”
一路走来,连子宁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那些粮油铺子里面,总是门迎若市,人多得很,络绎不绝,当然,大部分都是穿着短打青衫的一般百姓。而绸缎庄子里面,不过是两三个人出入而已,但是这些人,差不多都是衣衫华贵,出入还有车马,显然是非富即贵。
于苏苏也看到了,便道:“茶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是谁都离不了的,所以粮油铺子米庄生意都好,每天做成的生意很多笔,但是单笔的利润就薄。而绸缎庄,尤其是经营蜀锦苏绣的高档绸缎庄,等闲不开张,开张就能盈利许多。两者各有利弊,就看连兄你如何取舍了。”
连子宁看了半响,心里忽然冒出一个主意来:“于小姐,你说,若是我在城外买个庄子,再在城里开一个粮油瓜果蔬菜的铺子,这样成吗?”
“当然可以!”于苏苏一拍手,笑道:“没想到,连兄你虽然年纪不大,正是锐意进取的时候,但做事还是老成沉稳的很。这样经营,自产自销,不求于人,乃是最稳当的法子。若是赶上什么大旱大涝之类的灾年,囤积居奇,说不得还能大赚一笔。”
连子宁听的满头大汗,若是放在后世,囤积居奇这等行为也是要被政府大力打压的,而于苏苏就这么说出来,却是毫无压力。可见果然是个合格的商人。
“于小姐,你可知道反季节蔬菜吗?呃,比如说,合该在六月份儿成熟的黄瓜,冬天也能吃到?就是这个意思。”连子宁又问道,害怕于苏苏不明白,还解释了一番。
“反季节蔬菜?这个名字倒是新奇,嗨,说的这么麻烦,不就是暖洞子吗?搞得跟我不知道一样。”于苏苏撇撇嘴说道,她眼睛一亮:“怎么,连兄你想搞这个?”
连子宁点头:“还请于小姐跟我说说市面上的行情如何,现在搞肯定是不成了,但是早作准备也好。”
于苏苏说了一番话之后,连子宁就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连子宁的想法其实是,再城外买一块地,然后在那里经营反季节蔬菜——不要以为大明朝就没有反季节蔬菜,实际上远在两汉时期,反季节蔬菜就已经出现了,大明朝的富贵人家,冬天的时候饭桌上出现一两根儿水灵灵的小黄瓜,红珊珊的西红柿,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不过这时候的反季节蔬菜是人工培植的,成本极高,而且数量稀少,就拿那小黄瓜来说吧,一两银子一根儿,不想买?不想买滚蛋,有的是人想买!
大明朝一两银子两石大米,一头牛才三两银子,北京城广饶门外一亩上好的水浇地才四五两银子,几根儿黄瓜下去,一头牛一亩地就没了,谁舍得吃?
第四十六章 蔬菜大棚的构想
之所以会这么贵,是因为技术难度太高。此时的暖洞子,也就是火室,并不是后世的温棚一类,而是用很多复杂的办法,在只容一人趴着进出的土洞子里保持常温,技术复杂难言,而且地方狭小,所出极少,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根小黄瓜会那么贵!暖洞子最出名的是右安门外大兴县下的南苑一带,那里有不少菜农会搞这个,但相比较供应整个京城的达官贵人来说,会的人极少,数量远远不足所需。而且,种类单一,能种出几根黄瓜来,就已经算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对于连子宁来说,这并不是问题,虽然没有塑料布,但是他有很多办法可以替代塑料布,照样能搞来大棚,有了大棚,反季节蔬菜那还不是板儿上钉钉的?到时候一家独大,又有销售渠道,自然财源滚滚来。
连子宁把这个想法跟于苏苏一说,她也是很认同,欣然道:“连兄向来是个信人,既然说出来,定然是有把握的,若真能弄出什么大棚来,这生意就不是一般的了。呵呵,既然连兄下定决心,那么我这些日子就帮你瞅着点儿,若是有那急于脱手的粮油铺子,便给你盘下来,如何?城外那些庄子的管事儿,我这里也有些渠道能联络上,也可以给你看着。”
连子宁喜道:“那连某真就感激不尽了。”
于苏苏笑道:“先别忙着谢我,我可是也有条件的。”
连子宁本来就没打算让人家白干,道:“请说。”
“连兄可还记得我跟你说的那笔生意吗?”于苏苏道。
“当然记得,可是,跟这个有什么关系?”连子宁讶然。
“当然有关系。连兄,你可知道我要跟你做的是什么生意?”不等连子宁回答,于苏苏便接着道:“连兄你长相是一等一的人才,也有文采,还有秀才功名,可以说极为出类拔萃的了。这一点,小妹可没说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