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像今日这般的事情发生。
官一系的人,必然会谏言说和亲和亲。
可几次的谏言之后,李世民听从了钟的话,否决一切和亲之政策。
哪怕唐国任何一个平民百姓之女,都不允许和亲。
这也使得李世民以前曾在朝堂之上发了话,任何人不得议和亲之事,更是颁布了法令,和亲之事谁要敢再提,直接降爵降职。
所以。
今日这朝堂之上,任何人也都没再提议和和亲之事。
而且。
这些官们哪一个都精明的很,知道此时不是说话之际,所以,只能低着头,希望这事不要落到他们的头上来。
李世民环视了一遍这些臣后。
心中即无奈,又痛恨。
最终,只得看向那些武将们了。
能说话的武将,除了爵职最高的程咬金之外,连一个可用之人都没有了。
正当李世民看向武将一系人之时。
一位中郎将却是站了出来怒喝道:“尔等诸国想来早已密谋多年,要不然,此次来我唐国说是朝拜,却是打着如此大旗,就是为了想要逼迫我唐国国君,狼子野心,昭然可见。即然尔等早已是有此预谋,而我唐国人也从不惧战,如尔等想打,我苏定方定当奉陪。”
此中郎将,乃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
苏定方。
可以说乃是一位骁勇善战之人。
当年。
为了突袭突厥牙帐,那可是直接带着数百人就敢直入突厥内部。
可想而知。
苏定方除了有勇之外,更是有谋之人。
当苏定方一言而出之后。
突厥一方的数十名使节听到苏定方一名之后,惊得连连倒退了一步。
苏定方之名。
在草原之上,那绝对是如雷贯耳。
即便是草原上的小娃,都听闻过苏定方这个名字。
只要谁在草原上说一句苏定方来了。
估计所有的草原之民,都会立马纵马逃离。
更有甚者,还会直接跪服于地上。
苏定方的大名,放在草原之上,可以说能做到夜止童啼了。
此刻。
吐蕃使节东禄赞却很是冷静的看着这位即不年轻,也不年老的唐国将军,心中却是在衡量着眼前的这位如贯耳一般的苏定方。
苏定方敢以数百兵力,就敢带兵直闯突厥可汗的牙帐。
这对于东禄赞来说。
这样的人,才是可怕。
虽吐蕃国地处高原。
如眼前的这个将军,也如当年一般,带着数百骑兵直奔他们的逻些城,那这后可不可想像。
而且。
吐蕃地广人稀。
想要突袭逻些城,那绝对比突袭突厥可汗的牙账,却是来得更为便捷。
顿时。
东禄赞心中多了一些警惕,心中暗暗记下此事,待回去之后,好把他心中的担忧传回吐蕃。
随着苏定方的一言之后。
朝堂之上的武将们,也纷纷大声的训斥着这些诸国使节们。
武将不怕打仗,就怕没仗可打。
就好比苏定方。
虽有突袭突厥之功,可却是因为劫掠了突厥之事,一直得不到重用。
依着他的功劳,少说也得封个大将军之职,甚至,连爵位至少也得是一位县公吧。
可到了如今。
苏定方也只是一个县男的爵位,更只是一位左卫中郎将。
先不说苏定方了。
在长安的这些将军们,除了程咬金已是到了顶之外。
又有多少个不希望打仗的?
只有战争,他们才有官升,有爵可封。
天下太平,可就无法做到封妻荫子了。
谁不想高官厚爵的?
可是。
宝座上的李世民,听着苏定方之言,以及诸武将们的附和声之后,心中虽喜,可却又是头疼的不行。
这仗断然是不可能打。
真要边境战事一起,唐国必输的。
此刻。
李世民真心希望。
钟能在此时回到长安,好解决当下的这个困局。
李世民心中。
从未有过这种迫切的希望。
以前。
李世民还期望着朝堂之上的这些臣武将们,能帮他解决问题。
可当下,武将们已是派了出去守着边境了。
而这些臣们,除了在自家闹来闹去,却是不敢与这些诸国使节们论上一个是非来。
更或者,有些人还选择闭口不言,就当这事没发生一样。
至此。
李世民终于是明白,臣靠不住。
能靠得住的,只有钟这个在他心目中地位直线上升的人了。
第七百二十三章 回归朝堂大唱名
朝堂上的这一场争执,一直执续着。
各国的使节们。
步步紧逼。
哪怕有苏定方出来站台,也抵不住这些使节们的逼迫。
所有的问题。
均是向着唐国而去。
从突厥草原,一直到西域诸部等。
这让李世民渐渐的有些快要坐不住了。
而此时。
长安城某里坊,一座宅院当中。
一位中年人却是安坐于屋中,旁边,一位小官员却是正向着这位年轻人禀报着朝堂之上的事情。
从那位小官员的外服乍一看,就知道,此人乃是一位普通到再也不能普通的八品官员。
但是。
他的内服当中,却穿着一件内侍的服饰。
两种服饰,在一人身上同时出现,这可就让人难以理解了,其中的蹊跷就不言而喻了。
“主上,朝堂上现在可谓是热闹的紧,各国使节们,正在步步紧逼,让那李二焦头烂额的,到我从宫中出来之前,一句话未说。”那小官员脸上带笑,一副阴险的模样。
那位中年人听闻之后,脸上却是沉稳的很,“你继续回去盯着,切莫让人发现了,你最近也不要往我这边来了,记住,没有我的命令,你就好好蛰伏在宫中。”
“是,主上。”那位小官员见自己的主上发了话,躬身离开。
随后。
此人离开那座宅院没多久,寻了一些宫人,拿着一块令牌,带着不少的宫中之人,返回宫里。
而这些宫中之人,全部是宫中的一些宫人。
他们此次出来,一看就知道是宫中某位贵人妃子的从属了。
入了宫后,此人突然离去。
寻了一个僻静之处,把这官服一脱,又成了一位小内侍。
自打这位小内侍离开了那座宅院后不久。
那位中年人也随之离开去了。
此人一路行色缓慢,像是一个游人一般。
没过多久。
此人来到了通义坊中一处宅院门口。
随之,转头看了看有没有什么人,像是怕有人跟踪一般。
待敲响宅院大门后不久,此中年人入了院门。
中年人一入宅院后不久,就来到一屋中。“主上,刚才宫中传来消息,各使节已是大发其难,李二目前一言未话,正处在焦头烂额之时,敢问主上,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