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一道士 第312节

“就是,就是,不好好待在家,现在这个时候跳出来闹事,那不是找死吗?”

“都死了好些人了,我猜有可能又死人了吧。”

好几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道。

“你到是快说啊,你瞧见了什么啊?”一急性汉子大声问道。

“嘿嘿,我这不是被你们打断了嘛,昨日我瞧见叶家村中有十数人抬着两口棺材从村中出来,想来又死去两人了。”那中年汉子赶紧回应道,就像是害怕被那急汉子打了似的。

“哗”

“又死了两个了?这真是造孽啊。”

“唉,何时才是个头啊。”

而此时,坐在不远处的郑桐,把所有的话都听得仔仔细细,不曾余漏掉一个字眼。

郑桐再一次的听到叶家村的消息之时,同样再一次的把他给愣在了当场,随后,连饭都未吃,结了饭钱之后,低着头,很是落寞的离开了那家饭肆。

郑桐打一开始就不相信叶家有大病发生,可是这两里以来,从不相信,到怀疑,再到此时的慌张。

城中的传言太多了,所有的传言,基本都是落实了这叶家村有大病事件。

而郑桐此时慌张的原因,却是开始怕钟文这个刺史,真的会把他送进叶家村去。

他虽说是一个监察御史,可对于死亡依然害怕,更何况还是那世间最为可怕的大病。

……

话说此时的钟文,却是带着王内侍离开了利州城,往着龙泉观方向而去了。

一人一骑,慢悠悠的行进在往着龙泉观所去的小路之上。

本来,钟文是没打算带王内侍回龙泉观的,但因王内侍说有事要去见自己的师傅,所以,钟文只得带着王内侍一同前往了。

“九首小道长,原来你龙泉观离着利州还有这么远啊?”一路行来的王内侍,使得他心中甚是不明白,这龙泉观,为何在这越来越偏的山沟沟里。

“王内侍,我龙泉观虽说离利州有些远,但我龙泉观所在之地,也算是一个好地方,风景很是不错,山林之中的野兽动物也奇多,虽然有些不够便利,但也算是一处好地方了。”钟文向着王内侍回应道。

时至下午申时时分,二人这才赶到了龙泉观所在地。

“王内侍,那里就是我龙泉观了。”钟文指向远处山头上的龙泉观,向着王内侍介绍道,而脸上挂着的,却是一股自豪感。

给外人介绍自己的家或者自己家乡时,基本都会如此。

“不错,此地风景确实美如画啊。”王内侍望着远处感叹道。

随后,二人打马往着前面行去,路上之时,钟文还不忘向着王内侍介绍这附近的一些事情以及他的过往来。

“阿爹阿娘小妹小弟,我回来了。”待钟文快要进村之时,赶紧下了马,往着家中走去,见到自己家人之时,大声的喊道。

“小文回来了,在利州可还好?哦?还有一位客人啊,来,快快请进。”秀听见钟文的呼喊声,赶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往着小路而来。

随后是抱着小武的钟木根,以及小花,所有人的脸上,挂着的都是喜悦。

毕竟,钟文去了利州之后,又是几个月不着家的,也只是捎回口信来而已。

“阿娘,这位是王内侍,一会要去观里见师傅,就先不在家待了,我先带着他去见过师傅后再回来。”钟文向着家人稍稍介绍了一下王内侍。

“诸位好。”王内侍不知道怎么打招呼了。

论关系,他与李道陵算是有着数面之缘的朋友。

但要论辈份,他与李道陵可以算是同辈论交。

可是要是依着江湖之中的武艺高低来论,他又要低钟文好几个等级去了,所以,王内侍此时真心不知道该怎么称呼钟文的父母了。

称呼勋爵到也可以,但王内侍却是不愿如此生份,勋爵之职,那是见外的叫法。

不管如何,这面算是照过了,也就没什么可讲的了。

钟文也只是跟家人打了声招呼,就带着王内侍往着龙泉观而去了,毕竟,王内侍也不便待在自己的家里。

第三百三十二章 利州商团初始见

“李道长最近可还好?”

打王内侍见到了李道陵之后,就问起安来了,更像是老朋友一样的见面形式。

“王内侍,你怎么会有空来我龙泉观?是不是圣上有话让你捎给我啊?”李道陵瞧着钟文带着王内侍突然回来,一眼就能猜出王内侍来龙泉观之因。

“师傅安好,王内侍是来我利州的使君。”站于一边的钟文赶忙向着李道陵请安以及解释了一句。

随后,李道陵与着王内侍就进了屋里去了,而钟文却是没让进到屋中。

钟文摸了摸眼角,随既去了饭厅去了。

这也是头一次自己师傅与人说话时背着自己。

不过,钟文也没多大的心思,无非就是皇家的事情,索性,钟文也不去过问,有些事情还是不知道的好。

“九首回来了。”于丽瞧见钟文来到饭厅,忙向着钟文打着招呼。

“于婶好,今晚再多煮上些饭,还有多做几道菜,观里今天来了一个客人。”钟文向着于丽回应了一句。

晚饭时间之时,李道陵与着王内侍坐在一块,还小声的说着话,使得钟文显得有些开好奇了起来。

虽说,他们二人此时所交谈的,无非就是一些普通的日常话,但就这普通的日常话中,自己师傅与这位王内侍所聊的,偶尔之间,还夹杂着一些长安之事,使得钟文感觉自己的师傅为何如此关心长安的事情。

钟文虽不解,但也不至于过度的去探听。

至于陈丰,自打成为了李道陵的弟子之后,这话越发的少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身份降低了的原由,还是因为别的原因,总之,现在的陈丰,与以往的陈丰不一样了。

“王内侍,我问一下,我那义女在长安现在如何了?你可知道?”终于,等到自己师傅不再与王内侍交谈之时,钟文开口问道。

“九首小道长,你不问,我都差点忘了。我来利州之前,去了你那客舍,本来徐福还想写封信给你,但我离开的急,所以也就没有信件,至于你那义女,在长安过得还不错,你可以放心,有我和李山关照着,没有人敢欺负她的。”

王内侍停下筷子向着钟文回应道。

本来,钟文也差点把自己所收的义女给忘记了,在利州这么忙,根本也无心思去想长安之事。

要不是因为王内侍与自己师傅交谈之时,偶有长安一词,钟文估计都有可能不会问长安的一些事情。

况且,此时的他,本就满脑子里还是关于终南山三大宗门之事呢,哪里还有什么长安不长安的。

在钟文得到了王内侍的话后,到了宽了心,只要自己的义女任竹在长安过得好就行。

饭后,陈丰把王内侍安排好之后,与着钟文去了李道陵的屋子。

至于师徒三人谈了什么,没有谁知道。

第二日,王内侍与着李道陵二人相坐交谈,而钟文却是返回了家中。

今日这一天,钟文估计会在家中待一天,好好陪一陪家里的人。

又一日,钟文带着王内侍离开了龙泉观,返回利州城。

返回利州城的钟文,虽说忙吧,但能忙的事情,无非就是参谋司那边的事情。

郑之他们陪着使团开始各县去巡视,根本没有几个官员坐镇利州。

要不然的话,说不定钟文还会待在龙泉观多几天的时间,也好在家中休息一段时间。

况且,观里的人还需要他时不时的指点,再加上自己的小妹,也需要指点。

如此说来,钟文的时间真就有些不够用了。

可打这一次从龙泉观回到利州之后,钟文有了自己的计划。

身为道人的他,太注重这俗事,会让他的重点偏离了道人该有的本质,这也是那日三师徒关门所议过的一件事情。

师门仇怨大如天,况且龙泉观目前没有什么人,只能靠钟文这个大弟子了。

“刺史,你看看我们商议拟定的这份计划如何?”参谋司的司长拿着他们最近所商定的计划书交给钟文。

“我先看看,看过后我们再商议一下。”钟文接过计划书之后,就开始翻阅了起来。

参谋司新出炉的第一份计划书,可谓是重中之重,同样,也是计定利州未来发展的方向。

前世的钟文不懂这一块,可以说是没接触过。

虽说没接触过,但电视网络什么的总是看过一些的。

计划计划,当然得先有一个框架,然后往里面填上一些细节的东西。

而这个框架,就是利州各县现在的交通,以及政策了。

至于细节,肯定是所需要发展的事情或项目,毕竟,这些是要挣钱,是要改善利州落后的情况的。

“不错,不错,你们这份计划书写的不错,看来,你们前段时间去往各县实地了解过情况,要不然,你们也写不出这样详细的计划书来。”钟文看过计划书之后,先是赞扬了一把。

说来,如果利州刺史换另外一个人的话,说不定就不会是此时的状态了,而是按部旧班式的处理公务。

计划书上所呈现的,基本都是依照各县情况来拟定的。

比如三泉县因地处利州北部,山林居多,无任何特别的物产。

但山林有山的好处啊,所以三位直管三泉县的参谋司人员,经过调查整合之后,在计划书提出,以猎为先,后再养。

当然,这养肯定是养殖了,主要以家禽类的为主,后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的东西。

还有那景谷县,以鱼为主,鼓励农户在闲暇时间多以养鱼为主。

当然,还有其他各县的情况,基本都有着一些项目,但各县都有各县的分布特色。

“计划虽说很好,但你们有考虑过这以后的售卖吗?还有,比如这景谷县的鱼,你们有想过办法怎么卖出去吗?是鲜鱼售卖还是鱼干售卖,可有计划?”

钟文虽说先是赞扬这份计划书,如果钟文不是后世而来的人,就这份计划书,说不定会被一些官吏给束之高阁。

“刺史,你以前不是跟我们说过吗?利州将来会成立一个商团,不知道刺史还记得吗?”一位参谋司的成员说道。

“哈哈,我当然记得,不过这商团之事,这不是还没组建嘛,不过,你们能记住我说过的话,看来是用了心了。”

“刺史,商团现在组建也不晚,只要这计划开始往各县颁布,由府衙主导,各县分管,农户种养,最后再由县衙回收,府衙付钱,再由商团售卖,想来也是可以见成效的。”

“嗯,这事可以如此。”

“刺史,你以前跟我说过,景谷县的银鱼美味,那日我们三人去了景谷县后,特意考察了银鱼的捕捞和圈养,发现有一些渔民可以做到,而且已经有了一些渔民圈养成功了。”

“还有,刺史你以前跟我们提过,这鱼肉也是可以保存的,我们也试过几回,确如刺史所言,蒸煮过后的鲜鱼,放在陶罐中,然后用松胶密封,使得那鱼肉可以存储更长的时间。”

随着钟文与着这参谋司人员的交谈过后,钟文终于是可以放下心来了。

至少,他自己曾经讲过的话,这些人都记住了,而且,还加入了他们自己的意见。

第二天,钟文又是开始往着各县发了一道指令,那就是准备组建利州商团事宜了。

虽说使团还在,这些事情最好还是背着使团的官员,但钟文却是不管。

打第三日各县的几位主官来了利州之后,钟文这个利州商团,终于是开始准备组建了。

利州商团的组建,那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不管是从农户,还是到县衙,最终到府衙,各级都是受益者,而且,这钱财也都由着府衙负责。

这么好的事情,谁会不喜欢呢?

况且,真要是做好了,这是功绩,同样,也有赏钱不是。

利州商团的组建在如火如荼中进行。

首节上一节312/10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