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仆役也没想到是这样,等陈默得意的看过来时,就恭谨的道:“小的怠慢了大人,大人请。”
陈默端着脸道:“本官自去了。”
仆役也觉得自己看差了,所以恭谨的应了。
陈默的得意洋洋只是到了栈桥,然后就变老实了。
“见过兴和伯,见过定国公,见过方大人。”
这厮眉眼通透的先向方醒行礼,方政自然没什么意见,可徐景昌却难免有些发酸,就问道:“陈默,西洋使团又来了,你没去陪着他们?”
这话有些尖刻了,但方醒却没管,只是含笑看着陈默应对。
而陈默却非常清楚这里面的道道:徐景昌是看在方醒的面上才和他说话,否则哪会冲着你一个礼部主事发酸!直接无视完事。
所以陈默正色道:“定国公的话下官定然记在心头,只是那些使者经历过了兴和伯指挥的海战,都奉大明为神灵,没敢造次,都很老实,下官这才得闲过来。”
徐景昌不置可否的道:“西洋诸国是大明的藩篱,上次听德华说这些藩篱的作用不大了,你觉得如何?”
徐景昌平日里看着是纨绔,可却不动声色的在为徐家经营。
而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笼络关系。
看到有前途的官员就去结个善缘,等以后对方发达之后,自然是一个助力。
这些权贵家族的算盘方醒门清,但他却没阻拦,甚至在想着陈默要是拜在了徐景昌的门下,那会是什么场面?
他觉得肯定会是逗逼遇到老纨绔,然后成为国朝的开心果,哼哈二将。
这种类似于考教的场面方醒没啥兴趣,就举杯和方政喝酒。
陈默却只是楞了一下,然后就表明了态度,“兴和伯说过不管有没有用,总得要留着,下官深以为然。”
这是正经版的陈默。
可他用方醒来推脱招揽,让徐景昌有些下不去台,就冷冷的道:“你在礼部就学了这些?”
别看徐景昌和方醒相处时一副老纨绔的模样,可当他冷着脸时,权贵的气息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可陈默却挑了挑右眉,那猥琐的气息散发了一下,说道:“国公爷说笑了,下官亏了兴和伯的厚爱才进了礼部,进去也是今日洗澡明日饮酒,我们大人若非是看在兴和伯的面上,怕是早就拿了下官的短处,直接去了官职。”
这话居然是难得的井井有条,而且还委婉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咱可是兴和伯的人,怎么能朝三暮四呢!
徐景昌面色难看,但方醒知道这厮是有些下不去台,却也不安慰,反而是指指桌子上的酒杯。
居然能有幸和这三位大佬一起喝酒?
陈默拿起酒杯就激动的一饮而尽,然后说道:“对不住国公爷了,下官是兴和伯的人。”
“噗!”
方醒一口酒就喷了出去。
“咳咳咳!”
方政也是被呛了一下,然后咳嗽的就像是得了肺痨。
“哈哈哈哈!”
徐景昌突然大笑了起来,他笑的前仰后合,等消停后,就指着陈默对方醒说道:“德华,这是你的人?赶紧带了回家去。”
方醒面色发黑,说道:“揪着个错处有什么意思?来吧,喝酒,看谁先倒!”
徐景昌被陈默下了面子,可方醒却隐隐有护住陈默的意思,所以心中不爽,就举杯和方醒邀饮。
而陈默却只是在边上憨笑着,专门为他们斟酒,却也不觉得谄媚。
第2397章 饱以老拳
张辅此次本不想请客,可那日得了差事之后他就说了些自己对军中的一些看法,很是坦荡。
而皇帝也颇为赞许他的态度,于是就和气的说了些话,说老臣子才是中流砥柱,也不该太沉寂云云。
这话里的态度值得推敲,张辅就让薛华敏去了一趟方家,找方醒出主意。
方醒想起最近武勋的蛰伏和低沉,就干脆说大摆宴席最好,保证最得陛下的心思。
张辅自己也觉得皇帝有拉武勋来抗衡那些准备结党的文官的意思,得了方醒的意见后就干脆大张旗鼓的操办了起来。
娘舅家要操办酒宴,土豆自然是要来帮衬的。
他还未成年,所以张辅就安排他去招待那些官员。
土豆虽然不和这些官员来往,可书院更大,接触的人更多,让他在接人待物上颇有心得。
所以他充当迎宾倒也合适,主客皆是欢喜。
等他终于有了空闲时,正在陪着几位大佬的张辅却见不得,就令他去外面跟着薛华敏学学。
等土豆去后,杨荣就笑道:“兴和伯倒也舍得把长子扔给你摔打,若是再跟随着你去一趟边关,那就是文武双全了。”
杨荣和几位辅政学士才刚来,这也让张辅吃了定心丸,知道方醒没说错皇帝的心意。
所以他也笑道:“德华历来最怕的就是儿子淘气,只对闺女好,哈哈哈哈!”
方醒宠溺闺女京城有名,所以杨士奇也说道:“摔打儿子倒是应当,老夫就把儿子赶回了老家,免得在京城见惯了繁华,自家却没什么学问,以后难免会为了延续这份繁华而铤而走险。”
杨士奇的儿子被他赶回了老家,此事大家都知道,算是个刚正不阿的典范吧。
金幼孜劝道:“孩子虽然大了,可离得远,到时候无人管教,就怕被人拐带着学坏了,到时候悔之晚矣。”
这是很见交情的劝诫,杨士奇并非是不知好歹的人,就颔首谢过,说道:“家中时常来信,犬子每日在家苦读,虽然愚钝,却也让本官安心了。”
这话说明杨士奇派有人在盯着自己的儿子,所以大家都放心了,就转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