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也在,今日他居然站在了武勋那边,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郑和出班道:“陛下,海外有大利益,亦有大危险。利益不去取,别人自然会取,然后强壮自身。危险不去降服,他们自然会打上门来。”
主动!
郑和强调的是水师必须要主动,主动出击,为大明寻找利益和危险,然后获取利益,镇压危险。
杨荣终于出班了,说道:“陛下,出海终究不可太频啊!”
他作为首辅自然是不能和朱瞻基唱反调,可姿态却是需要的。
这话说了当没说。
这便是首辅和稀泥的本事吗?
几位辅政学士都在想着这事,然后想看皇帝对此的应对。
“陛下,大明以后的敌人是陆地还是大海?”
胡濙在朝堂上的话不多,但一开口,就惊艳了方醒等人。
这话不但把气氛缓和了,而且还成功的提出了一个命题。
“毫无疑问,大明的敌人陆地和海洋都有,不过大明的未来必定是在海上。”
方醒的话得到了大明最资深的航海人郑和的认同,他说道:“陛下,臣在海外所见颇多,大明不该畏惧,而是该去探索,去控制。”
当听到郑和自称臣时,不少人的眼皮子都在跳。
这个太监是要搞事吗?
“可一次风浪就足以倾覆大明的船队,一无所有。”
有人提出了质疑,这是畏惧情绪的体现。
郑和皱眉道:“人在家中,祸从天降,何况是海上。至于风浪,那可以躲避,也可以硬扛,以后大明的船会越造越坚实,这不是问题。”
“可……”
几个文官想用人心散了来驳斥郑和,可看到方醒杵在那里,顿时就打消了念头。
这位当年驳斥的话可还记忆犹新啊!
——那是老鼠,整日只敢躲在家中称王称霸,一出门就成了老鼠。不,你们不敢出门,只愿意在城墙内说什么三代之治,然后就觉得自己的智慧闪耀古今,无人能及……
那个刻薄的人啊!
几双眼睛在方醒的身上闪过,随即陷入了沉寂。
第2176章 皇家水师(月初,求保底月票)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个实际上只是大人哄孩子的话。
而在朝堂上,道理更是一个含糊的、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
一件事在什么时候是道理,这个千古以来都说不清,也没人想去说清。
所以当看到方醒和郑和两人就压下了那些文官的反对时,朱瞻基深深的觉得朝堂之上就该有一个彪悍的臣子。
刘观……
刘观这几天有些灰头土脸,有人弹劾他的儿子不干净,刘观为此自辩,正在焦头烂额。
这人不值得信重!
朱瞻基看到群臣哑口无言,就知道经历了从文皇帝时期到现在的争执之后,大明走向大海的政策已经不可阻拦。
他一直觉得这很艰难,可在收获这一刻之际,心中却多了许多欢喜。
“海上有财富,有危险。”
朱瞻基重复了郑和的话,这是大明官方对海洋战略的定位。
他刻意的停顿了一下,等待有人出来反对。
没人反对!
于是他继续说道:“海峡之外无比宽阔,有无数好处,别人会去抢夺,大明……那些土人可怜……大明要确保水师强大,为那些人说话,看护好他们。”
朱瞻基面无表情的说出了这番话,方醒心中极为快慰,而文官们看着就像是便秘了一般。
这种话不应该是我们来说的吗?怎么皇帝都亲自下场了。
“组建水师,除去民船和各等用船之外,全数划归水师。”
大水师要出现了,想想那规模就吓人啊!
谁来统领?
文官们在盯着武勋这边,心中推测着谁能成为水师第一任大都督。
方醒不可能,皇帝不可能会放他常年出海。
张辅不可能,那是军方的头号武勋。
其他人……
当目光扫过站的笔直的郑和时,杨荣的心中一震,终于猜到了些朱瞻基的打算。
“郑和。”
“臣在!”
作为太监能在皇帝的面前自称臣的,大明没几个,而郑和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出色的一个。
朱瞻基说道:“你功勋甚多,朕本想让你颐养天年,可既然要重组水师,能让朕放心的却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