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有些冷情啊!
他这是不耐烦亲戚之间的各种牵扯,只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掉以后可能出现的麻烦。
杜海林微笑道:“不想弄,一个摊子就足够养活家里人,每日劳神去做生意,那不是在下想要的日子。”
“杜尚呢?”
春卷用的菜大多油腻,方醒用勺子搅动了一下,看着红油缓缓沉浮,觉得失去了胃口。
提到杜尚,杜海林明显的多了些笑意。
“杜尚现在读书还行,在下准备让他去试试,若是能成,在下再干十年,好歹把他供出来。”
杜尚林很悠然的说着对杜尚的安排,然后问道:“伯爷,您家中的三个孩子,大概要头痛了吧?”
方醒也笑了,“土豆要袭爵,平安要袭爵,这两个孩子大概不需要我多操心,欢欢的话,这孩子看他将来喜欢做什么,我这个当爹的总是要给他谋一条路,然后让他自己走。”
“还有无忧……”
方醒的眉眼柔和了许多,“不知道你当年嫁春妹是个什么心情,我现在想着会有那么一日,就觉得心烦意乱,好似自己的珍宝要被人给抢跑了。”
杜海林莞尔道:“当初春妹出门的时候,在下也是茫然无措,在家中发了几次脾气,后来慢慢的才好些。”
两位父亲相对苦笑。
“我们的日子不错。”
方醒想起了东厂逃回来的那两人,说道:“那是因为有人默默无闻的在为我们消除威胁,那些人啊……不能白死了!”
他想起了王石的妻儿,想起了那种悲痛。
……
“臣建议修建忠烈祠。”
“供奉谁?”
忠烈祠,大多是供奉某人,所以朱瞻基和群臣都非常有兴趣知道方醒是发现了哪位忠烈。
“臣提议,为那些殉国的文武修建忠烈祠,供奉牌位,四时祭祀,以免亡魂飘荡无所依。”
朱瞻基沉吟着,文官们有些不自在。
从大明建国至今,殉国的大多是武人,方醒突然提了这个建议,难道是想讨好军方?
“陛下,臣去了东厂此次殉国的英烈家中,见到的是孤苦无依,那种悲伤……”
方醒认真的道:“他们若是在天有灵,那么一定会渴望得到大明的承认。大明……不能忘记他们,要让子孙们记得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大明,为了他们的安宁在抛洒热血!”
这是一个全新的建议。
将士战死,朝中给予抚恤,然后尸骨能带回来的话,那就由家眷带回去安葬。
专门建造一个忠烈祠,供奉那些武人?
文官那边有些不满的干咳声。
方醒瞪了一眼,说道:“不说别的,就聚宝山卫,征战多年以来,阵亡的有多少?放眼大明,从太祖高皇帝带着那些农户组成的军队,高呼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披荆斩棘,再现我汉家江山,这一路倒下了多少人?”
“没有这些人,现在咱们算什么?如今这些人死了,殉国了,谁在怀念他们?”
第2028章 太子少师
“兴和伯,你这是想要军方的支持吗?”
这不是话,而是眼神。
方醒并未理会这个,只是等待着朱瞻基决断。
忠烈祠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文官。
朱瞻基沉吟着,他想起了自己参与北征时,那些战火硝烟。
生命在那里成为了数字,鲜血就像是湖水一般的流淌。
那些无畏的将士高呼酣战,没有怯弱,没有畏惧,直至……殉国!
“血流成河啊……”
朱瞻基点点头,说道:“兴和伯此言正合朕意,工部和礼部回头就商议一番,然后报与朕。”
此事说大也大,但那是对武人而言,他们算是有了一个供奉的地方,而且还是国家供奉,这份荣耀必然能鼓舞士气。
但对于文官而言,却有些头痛。阻拦吧不好,说不定晚上家里就有砖头飞进来,路上都会被人扔臭鸡蛋臭袜子。
方醒一人出了乾清宫,却被李斌堵住了。
“兴和伯,娘娘问您,殿下以后的学业如何?”
方醒没想到太后会派人来问自己这个问题,他想了想,说道:“言传身教,缺一不可。”
李斌觉得方醒在回避这个问题,就说道:“兴和伯,殿下渐渐在长大……”
方醒觉得太后过于心急了,说道:“他还小,现在就定下他的老师,我认为只会让殿下和被选中的人成为靶子,引出些不安来。”
李斌拱手,说道:“咱家知道了,兴和伯,济南那边……可还好吗?”
太后居然也在关注着济南,这话大抵就是问方醒:济南是不是已经血流成河了?那些士绅是否已经背弃了大明……
方醒认真的道:“请回禀娘娘,此事如箭在弦,不得不发,否则等到了殿下时,已成痼疾,再无痊愈的希望……不过请娘娘放心,济南乱不了,山东乱不了。”
李斌一路回到宁寿宫,小黑卧在太后的脚边,懒洋洋的看了他一眼。
太后放下话本,摘掉老花镜,问道:“他如何说?”
“娘娘,兴和伯说殿下的老师不宜安排过早,不然会被人盯着,借机生事。济南那边,兴和伯说此事错过就再无机会,济南和山东都不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