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书房里,一个锦衣男子负手而立,他一直在看着挂在墙上的一幅字画,此刻回身,矜持的道:“去了免税,去了土地,谁还读书?”
姜旭泽点头道:“正是如此,本官觉得方醒那人是不是还想为他的科学造势,一旦没了这些优容,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去学他的科学……”
锦衣男子赞许道:“姜大人眼光独到。”
姜旭泽谦逊道:“十七先生过奖了,此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本官只是冷眼旁观罢了。”
锦衣男子微笑道:“对,旁观,我们需要旁观,看看倒行逆施者会是什么结局。”
姜旭泽拱手告辞,锦衣男子把他送到书房外面,然后目视着他离去。
“先生,这人看着也是个利欲熏心的。”
书房里正在收拾笔墨的书童嘟囔着发表了对姜旭泽的看法。
十七先生微笑道:“我家只是个招牌,想用的人很多,从帝王将相,到平头百姓,不过招牌就是招牌,想用吗?那就拿出诚意来……”
……
诚意是个很珍贵的东西,通常必须要用行动来表示。
常宇就开始展现自己的诚意。
就在方醒到的第三天,济南知府黄禄就来到了方醒的驻地求见。
“兴和伯,开始了。”
方醒仰头看着屋顶,说道:“可有为难之处?”
“有。”
“下面的小吏去清查田亩,地方上的里甲粮长怕是会阳奉阴违。弄不好会见血。”
这人有些见识啊!
方醒低头看了他一眼,说道:“粮长不是希望治下能纳粮的人越多越好吗?那么此举对他们只有好处,为何要阳奉阴违?”
黄禄说道:“地方粮长最怕的就是编户离散,还有的隐瞒田亩,最不怕的反而是投献。”
方醒一听就明白了,问道:“那些投献导致一方赋税减少,上下都会习以为常,可对?”
黄禄点点头道:“是这样,粮长喜欢自己管理的地方有投献,这样他就能以此去搪塞上面,而上面对此也无可奈何,大明都是如此,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让他过了。”
“也就是说……取得了免税特权的读书人,实际上就是粮长的靠山,双方甚至会勾搭在一起牟利……”
“是这样。”
黄禄无奈的道:“粮长要是逆了他的意,那读书人自然有百般的手段可以去收拾他……”
方醒想起了自己刚到大明时,那个粮长居然上门来收税,不禁微笑道:“好,既然如此,且去看看。”
第1964章 无颜面对……这一切(感谢“小脾气”的盟主打赏)
济南城西的一处村庄外,此时云集了十余人。
“那一片水田是谁的?”
王英指着左边的一片田地问道。
本地里长赵二堆笑道:“王大人,那是……”
他的目光不时瞟过站在一旁的那位读书人,王英皱眉道:“马先生家的?”
那读书人拱手道:“学生马荣,见过王大人。”
两人都认识,以往见面时,马荣最多随意的拱拱手,心情不好时连眼皮子都懒得抬一下。
今日他不但拱手了,还自称学生,称呼王英为王大人,这让王英心中大快。
可上面的要求是彻查田亩归属,他只能硬着头皮问道:“那这块地为何不在纳税册中?”
马荣干咳道:“王大人,这是学生的读书田。”
读书田,也可称为助学田。
读书人没了田地,怎么有钱读书?怎么养活妻儿老小?
所以马荣的目光渐渐冰冷,他走过来低声问道:“王大人,莫不是那事……开始了?”
王英点点头,说道:“马先生莫怪在下强项,兴和伯在城中坐镇,布政使常大人亲自交代了知府黄大人,都在盯着呢!”
马荣咬牙切齿的低声道:“那为何要先来我这里?”
王英目光闪烁的道:“这是上面排下来的,马先生,那位可是……号称魔神啊!”
“我家家贫,难道他还能让我去种地不成?”
王英压低嗓门说道:“此事如箭在弦,马先生,不是在下不通融,通融了我倒霉,你也好不了……”
“有人来了!好多人!”
王英刚想给马荣出个主意,身后有人喊了一嗓子,他回身一看,不禁冷汗湿了背腋。
三十余人,除去为首的两人之外,其它的不是衙役就是家丁。
常宇指着村子,给方醒介绍道:“兴和伯,山前村原先是纳粮大村,自七年前始,每年纳粮要少七成以上,地方多有抱怨,却没人敢举报,本官也是道听途说,就点了这里来看看。”
方醒看了一眼,说道:“水渠都直接到了田间,田地看着也肥,是个好地方。”
“以前这边争水都会械斗打死人,七年前开始就再无耳闻,可见教化有功。”
常宇说这话时很正经,方醒看了他一眼,不能确定他是否在讥讽侵吞了大部分田地的那位读书人。
所以他做了个保证,很强大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