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到大明 第2601节

陈桂已经被吓瘫了,呆呆的任由刽子手操作。

魏丽丽鼻涕口水满脸,哀求道:“求求你放过我,求求你,求求你……”

“你别过来!你别过来……”

雷度已经崩溃了,在木柱子上挣扎着。

身边是求饶声,声音凄厉。袁熙的面色渐渐惨白,当那个刽子手拿出钩子时,他觉得膀胱在发胀,心跳几乎感觉不到……浑身发寒。

“殿下……”

袁熙看到边上的刽子手已经拿出了锋利的小刀,一刀下去,然后一扯,雷度的衣服就垮了下去。然后……

袁熙瞪大了眼睛,急促的喘息着,突然冲着棚子喊道:“小的有罪!小的知道晋王的丑事,小的愿意检举!小的……呜呜呜……”

“老师。”

马苏来了,他看到袁熙的丑态,就说道:“老师,按说这人是晋王的谋主,怎会如此不堪?”

方醒靠在马车边上随口道:“你把人心看的太简单。叶落雪靠的是忠心和正气,所以能悍不畏死。袁熙靠什么?谋逆?把大明搅乱,遍地烽火的追求?这等追求哪来的勇气?不过是野心家罢了。”

马苏皱眉看着刚开始的行刑,说道:“老师,弟子觉得还是一刀最好,既能震慑人心,也能彰显仁慈。”

方醒诧异的看着他,不远处有监视的御史就干咳了一声,提醒他必须要全程观看行刑。

方醒没搭理他,说道:“你这个想法不错,这个世界终究是要废弃一些过于残忍的刑罚,以免引发公众的……心理难以承受,或是效仿。不过目前还需要这等酷刑来警示人心!”

“兴和伯!”

御史走过来低喝道。

方醒回身皱眉看着他,说道:“本伯在战阵之上斩杀了多少敌人,这等剐刑早就看厌了,没什么意思罢了。”

看到御史还不走,方醒下了烂药:“当年曾经见过那些被炮弹打破脑袋的尸骸,那些脑浆喷的到处都是,我告诉你,那脑浆……”

“呕!”

御史转身干呕着,呕了半晌都没吐出东西来,他喘息道:“兴和伯,下官要弹劾你!”

方醒没在意这个,随口道:“去吧去吧,本伯见多了血腥,要不再给你说个事?”

御史疾步离开这里,他发誓以后绝不会和这人说话,太恶心人了!

“兴和伯,陛下召见。”

……

朱瞻基在过问陵寝的事,等方醒进来拱手后,就说道:“先帝说要节俭,只是有些地方花用不多的也加上去,后世自然不能超过这个制度。我家德薄,各地藩王侵占土地无数,耗费钱粮不少,生老病死更是……去吧,好生去做。”

等工部的人走后,朱瞻基疲惫的对方醒笑道:“一家人到处耗费,若是等以后人多了,生死都是巨资,纵观史册,像我家这样的也少见,以后若是民怨一起,这便是现成的大旗……”

“德华兄,朕看过不少史书,那些造反的大多不成气候,能成气候的,大多是在王朝的末期。吏治糜烂乃是主因,外敌入侵不过是趁势而为。内外交困,再大的国家也得轰然倒塌。可畏!可怖!”

方醒点头道:“吏治要常抓不懈,别忌惮杀人流放,有的势力非得要用刀子逼着才知道什么叫做教训。”

朱瞻基赞同的道:“所以朕今日就杀一批给他们看看,登基后也未曾封赏,这便是敲打,若是认为委屈了,那就滚蛋,国朝不养贪得无厌之辈!”

随即他转了话题,说道:“藩王是个大问题,晋王之事本想拿来做个威慑,可今日朕收到了东厂的禀告,说是有的藩王之间最近书信不绝。他们这是想干什么?”

朱瞻基的眼中全是杀机,若是可以,若是无需面对物议,他真想派出大军去把各地藩王都给收拾了。

可亲戚就是亲戚,他一但这么做,就算是那些被藩王奴役的百姓也不会感恩,只会觉得这个皇帝真可怕,和恶魔一般的可怕。

在百姓的眼中,皇帝就是天,藩王就是神灵。

天把神灵干掉了,这是什么?

不顾亲戚的身份悍然下手,这样的皇帝不是薄恩寡义是什么?

等那些读书人再一鼓噪,朱瞻基真的就成孤家寡人了。

“那你想怎么弄?”

方醒说道:“那些都是你的亲戚,甚至是长辈。”

朱瞻基指指宫中说道:“的下面的那些弟弟正好用来试试。”

方醒苦笑道:“小心太后娘娘揭了你的皮!”

朱瞻基犹豫了一下,坚定的道:“总得要开个头!算算时日,薛禄应当接到了朕的旨意,朱济熿……”

方醒干咳道:“送死我去,黑锅你背,至于朱济熿,那厮和咱们早就结怨了,别手软,咱们明面上守规矩,暗地里让他生不如死。”

朱瞻基皱眉道:“朕在想着……晋藩的存在是否有必要……”

方醒看看他的神色,觉得不是在开玩笑,就说道:“你自己衡量利弊,不过你刚登基,朱济熺还在,朱美圭也在,这事情不好操作。”

第1794章 被激怒的老将(感谢“迪巴拉嚼食”成为本书盟主)

好吧,迪巴拉家族全面出击。改名要一百元,你们真壕。

……

朱元璋大封诸子于各地,一是想儿子们能成为屏藩;二是太疼爱他们,想为儿子们和他们的儿孙找个铁饭碗,于是就采取了类似于封国的制度。

理想很丰满,真的,朱元璋的想法从理论上绝对是两全其美,既顾全了国家,又顾全了小家。

可他却忽略了他最擅长揣摩的东西。

——人性!

人性本贪,他把自己的儿子们想象的太完美了,以至于他才驾崩,朱允炆在臣子们的建议下进退两难,最后还是选择了削藩,于是靖难开始了。

靖难之役朱棣几番胜败,几次岌岌可危,终究登上了那个九五之座。

幸而朱棣雄才大略,这才没有让寻机而起的鞑靼和瓦剌两部占了便宜,否则就和八王之乱的结局大抵差不多。

首节上一节2601/39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