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仓库到大明 第2216节

不算是民,可也不算是官,那是什么?

不是民,那就谈不上与民争利。

方醒笑道:“不过是介于官与民之间的一个阶层罢了,赚了个盆满钵满,家中豪奢不比皇宫差,却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那咱们反过来想想,农户为何要缴纳赋税?”

徐庆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一个声音在脑海中回荡着。

——豪商不交税,农户为何要缴税?!

朱瞻基也是赞道:“正是这个道理,农户只能维持生活,豪商却多奢侈,不交税的话,大明难道就靠着那些辛劳的农户撑着?”

徐庆拱手道:“伯爷这话让草民如梦初醒,以前一直以为不交税是天经地义,看着那些农户每年缴纳赋税,只觉得理所当然,此时想来,为富不仁啊!”

方醒说道:“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只不过大明一直在商税上步履蹒跚,时日久了,商人们就认为自己不该交税,没人去想而已。”

若是说收商税是与民争利,那么农户年年交税又算是什么?

难道农户不是民?

朱瞻基振眉道:“德华兄,此事交给锦衣卫的人去办吧。”

东厂以皇帝的家奴自居,朱瞻基有些不大放心,担心中间的手段会被泄露出去。

方醒笑道:“不过是一介商贾罢了,行事时小心些,自然无碍。”

稍后方醒带着徐庆出来,两人在前院说话。

徐庆大抵是想通了,就说道:“殿下叫了在下来,问的是南方豪商的情况。”

方醒负手看着在秋风中萧瑟的大树,说道:“大明此时的疆土极大,以后放开所有商道,每年有多少商人能大赚一笔?前宋后期以商税支撑,以一隅之地而扛住了蒙元人的攻击许久,这便是商税的好处。”

“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不在少数,不过却不肯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向陛下建言,这就是明哲保身,但也可因此而看到豪商们的实力。”

杨荣等人哪里会不知道商税的好处,可豪商往往和士绅、官员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建议好说,不管采不采用,不管是朱棣还是朱高炽,都会对此赞赏有加。

可代价呢?

大明实际上是在靠着士绅们在治理基层,这些人恨你入骨,以后子孙怎么办?

“你且去吧,此事不可泄露。”

等徐庆走后,方醒就叫来了费石。

自从朱瞻基和方醒到了金陵后,原本有些沉寂的锦衣卫顿时就开始活跃起来。

特别是太平府一案牵扯出了不少官吏,让费石的面上多了不少光彩。

“你去查查盛昌的情况,细致些。”

第1553章 播撒种子

贵人睚眦必报,这个几乎是定律,罕有宽容的。

至于那位兴和伯,更是在朝中被誉为宽宏大量,这是王成言花钱从一位官员那里讨来的消息。

“怎么办?”

一家酒楼的包间里,三位商人垂眸听完了王成言的讲述后,能明显看到他们的面色微冷,有一位的手甚至在微颤着。

“金陵现在是太子坐镇,那位自然可以兴风作浪,我辈如砧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啊!”

矮小的余庆有些慌,他并未掩饰自己的慌乱,甚至端起茶杯时,能明显的看出他在打颤。

甚至在说话时,他的语气都在打颤。

这是个胆小鬼!

花不惟捋捋自己的美须,镇定的翘着二郎腿,干咳道:“慌什么?余掌柜,须知众怒难犯啊!那人再厉害,可刚才王掌柜说了,殿下来了金陵坐镇,要的是稳,若是不稳,朝野物议沸腾……须知……当今陛下英明,自然会……咳咳!邓掌柜,你说是不是?”

一直在沉默的邓松年习惯性的笑了笑,嘴里的一口黄牙看着有些倒胃口,他说道:“这个……邓某比不得诸位的豪奢,小生意,小生意啊!所以邓某就随大流好了。”

花不惟斜睨着他,不屑的道:“邓掌柜,当年花某的生意还比不上你,若不是你做事瞻前顾后,喜欢观望,怎会被花某超了?”

邓松年呵呵笑道:“邓某喜欢的是稳,越稳越好,再说了,过几年犬子就要接手这一摊生意,到时候还得要请诸位多关照嘛。”

花不惟不屑的转过头,对有些呆滞的王成言说道:“王掌柜,那人若是敢动你,那肯定就不是请你去画舫吃饭,直接就把你给拎到了殿下那里,所以啊!此事……弄不好是那人想敲诈你!”

王成言的眼珠子动了一下,渐渐的泛起神彩。

“对啊!那人行事霸道,怎肯花钱请了老夫去画舫?”

方醒过往的行事风格顿时就让这几人精神大振,连胆小的余庆都眨巴着小眼睛说道:“看来是想勒索我等一把,王掌柜,要不……你送些好处去?”

王成言自觉知道了方醒的意思,顿时就翻脸道:“为何只是老夫送?你们可别忘了,若是送了,你们也跑不了。”

余庆讪讪的道:“你先把自己的事抹平了,咱们再看看嘛!”

花不惟却鄙夷的道:“此时正是和那人走近的好机会,错过了到哪找去?蠢!蠢!”

邓松年有些肉痛的道:“是,给一笔就给一笔,总好过交税,王掌柜,邓某没问题,回头看看每人给多少,邓某保证不少。”

王成言想独占这个关系,有些后悔召集了这些人来商议。不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个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每家三千贯,如何?”

余庆肉痛,邓松年咬牙点头,只有花不惟不屑的道:“王掌柜,少了吧?那人有第一鲜,还有四海集市,会看得上一万余贯?”

余庆赶紧说道:“先试试嘛,若是行,那咱们再送第二笔,这样进可攻,退可守。”

王成言点点头,说道:“那就这样吧,诸位随后把钱带上,咱们去请见那人。”

……

徐方达年纪轻轻就掌管着金陵知行书院,外界酸话不少,可徐庆却是欢喜无限,为此还捐助了不少钱钞,说是给书院的贫寒学子们助学。

首节上一节2216/39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