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上学校,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稚嫩的嗓子把这童趣十足的歌曲演绎的让人心生迷茫。
老头看着这群小娃娃,低叹了一声,大概是在感慨着岁月在自己身上的流逝吧。
方醒感觉到了老头身上又回来的力量,听他说道:“待我回去商量吧。”
随便你!
方醒想通了之后,就洒脱的说下次请老头喝酒。
“听闻你这有好酒,下次倒是可以尝尝。”
“老伯,要不我派车送你回家吧?”
方醒觉得这个老头一定是个孤独的家伙,子孙们居然能放他一个人出门,可见不孝之极。
老头摇摇头,指着庄外说道:“我的护卫在庄外。”
方醒以为他是不想让自己看到可怜的一面,于是不由分说的就扶住了他的手臂。
老头的身体一震,可却没有拒绝,就听方醒在唠叨。
“老伯,子孙自有子孙福,您啊!该吃就吃,该玩就玩,千万别想着给子孙做牛做马,让他们自己奔前程去。”
“还有啊,上次给您的方子用上了吗?如果找不到蛇的话,那我这边直接给您泡好的药酒吧。”
方醒前世见到过那些孤独的老人,那死气沉沉的眼神看着就像是深山里被抛弃的老羊,对世间已是毫无挂念。
“罢了,你且回吧。”
老头指着外面说道:“我的人就在那。”
方醒看到上次那两个大汉就在不远处,这才拱手道:“老伯慢走。”
回到家,方醒把老头的事告诉了张淑慧,感叹道:“那老伯看着孤零零的,子孙不孝啊!”
张淑慧悠然想起以后自己的孩子,就说道:“子孙忙碌,这才是家族兴旺的征兆,可不能把他们拘束在家中。”
残忍的娘们!
方醒觉得自己和张淑慧未来肯定会在教育孩子的事上闹矛盾。
第152章 大明战略的失误
“夫君,我们去上香吧。”
大清早的,张淑慧就想去庙里。
方醒一边穿衣服,一边问道:“怎么突然想起去上香了?”
张淑慧闷了一下后,说道:“想去求个心安。”
方醒穿衣服的手停滞了一下,然后回身说道:“我们还年轻,你急个什么呀!”
不过再怎么着,方醒今天的钓鱼计划还是泡汤了,先陪老婆去去心结再说。
家主出行,辛老七当然会带着几名家丁随行护送。
今日张淑慧不准备去西天寺了,而是要去天界寺。
大报恩寺在去年开始修建,规模宏大,张淑慧嘀咕着等建好了之后,一定要去抢头几炷香。
方醒在马车的边上取笑道:“听说那个琉璃宝塔才在建造地基,等修好了,咱们估计都老了。”
张淑慧借着机会把车帘掀开一条线,一边看着远方大报恩寺的工地,一边不服气的道:“那到时候我就来给子孙上香求平安。”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想起建成后的琉璃塔,方醒不禁有些悠然神往。
从方家庄到天界寺要绕着聚宝山半圈,当一行人走到大道上时,一队骑士疾驰而来。
“前方止步!”
辛老七看到对方来势汹汹,马车避开又需要时间,所以就挡在大道的中间,伸手阻拦。
来骑五人,看那人马合一的骑术,方醒知道是老手。
伸手进去,张淑慧也配合借力,方醒把她抱到了自己的马上,冷眼看着来骑。
“夫君!”
张淑慧第一次见到这等情况,脸色有些白。
“莫慌,有我在!”
方醒左手搂住纤腰,右手摸向了后腰。
前方的五名骑士的衣服有些像是裙装,头上都戴着尖顶帽,方醒的心脏一缩,喊道:“老七,是蒙元人!”
蒙元人的服装样式和大明的差异较大,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
“铮!”
辛老七一听就拔出唐刀,刀尖斜指来骑,暴喝道:“皇太孙老师在此!谁敢冲撞!”
“咿律律!”
也许是唐刀的威胁,也许是皇太孙老师的名头震慑,来骑在距离辛老三十多米的时候,终于把马给勒住了。
五匹马不耐的低头扬蹄,一骑行来。辛老七眼中利芒一闪,把刀收了回来。
可唐刀收回来后,来人却不敢前行了。
“收回来的拳头才能击打出去!”
方醒给张淑慧蒙上了面纱,然后双腿轻夹,驱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