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苏放了茶叶,冲水,然后赧然道:“弟子没有提出看法,只因觉得自己是去学习的,贸然提出来,那就是在打破兵部的规矩,虽然表面风光,可背后却会寸步难行。”
方醒有些恍惚的看着茶杯上的水汽渺渺,喃喃的道:“以前我把这等察言观色,审时度势视为官场文章,讨厌但却不可不从,现在看来,依然无法改变这些潜规则。”
马苏垂眸道:“是的老师,旧有的规则拥有着大量的支持者和保护者,若是轻易触碰,必然会群起而攻之。”
“老师,弟子觉得吏治还需要厘淸,必须要加强监管,否则目前的大好局面不过是过眼烟云,好一阵又散了。”
“嗯!”
平安一直都很安静,方醒搂着他,把他的脑袋靠在自己的怀里,然后说道:“我有时候在想着,若是大明的吏治能一夜之间就好转那该多好,可这只是梦呓。太祖高皇帝的手段不可谓不严厉,锦衣卫四出,查到贪腐就剥皮实草,可最终依然杀不绝,至今吏治已然下滑。”
“不过当时的俸禄太低……”
朱元璋和朱棣都觉得官吏就应当要清廉,可却不肯增加俸禄,这个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好了,你在家休息三日,然后再去户部报到。”
……
户部也没有好日子过,夏元吉正吩咐人去核算军制改革后的花费,他自己却看着目前户部的结余在心疼。
“大人,花销主要是在招兵和退役时,还有一个就是要准备粮草,而这些以前都是军户自己屯田提供的。”
赵源真现在分管的是宝钞的发行和管理,类似于央行行长的职责。
夏元吉放下账册,说道:“关键是从此就成为定例,我户部每年还得要抓紧拓展财源,咦……那个方德华,果然是狡猾!做事情居然是一环套一环!”
赵源真近期潜心研究宝钞和大明经济的情况,闻言也是苦笑道:“大人,那兴和伯莫非还借着此事逼咱们收商税?”
夏元吉歪着头想了想,然后叹息道:“本官也不知道啊!不过可能性很大。毕竟那个家伙知道商税的推进慢。本官有时候在想,若是他来坐本官这个位置,兴许能干的更好,不,是一定能干的更好。”
赵源真摇头道:“大人,兴和伯可是名将,还是知行书院的山长,做生意的本事也让人眼红,可不会来和您抢。”
夏元吉笑道:“是了,他不乐意被拘在一个地方,每日案牍劳形,罢了,本官还得想想此事。”
……
朝中在商议取消军户户籍一事很快就曝光了,为此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大为恼火,只是朱棣没吭声,所以不好查。
而不出所料的是,果然有不少奏章飞进了皇城,而内容都是一个。
“说是祖制不可违,军户制度乃是太祖高皇帝的遗泽,动不得!哈哈哈哈!动不得!”
朱棣把奏章仍在地上,起身大笑道:“朕的大明远迈前朝,若是父皇看到如今的大明,也得夸朕几句吧。可偏偏就有人喜欢提什么祖制,这是在陷朕于不义!”
杨荣赶紧劝道:“陛下,那些人或许有些迂腐,可却不敢冒此大不韪。”
朱棣摆摆手,等杨荣等人退下后,他冷笑道:“什么祖制?对你等有好处的就是祖制,对你等没好处的就不是祖制,面目可憎!”
第1174章 兴和伯的算计颇深
感谢书友:“啸月、苍狼”的万赏!
……
“兴和伯莽撞了!”
杜谦风度翩翩的说道,神色轻松。
“受此事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那些将官,若军士全都是几年一换,他们就拿捏不住……”
虽说已经清理过了一次各地卫所,可要想彻底杜绝喝兵血,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杜谦分析道:“只要取消军户,再鼓励检举,此等弊端即可消除大半,所以臣才说兴和伯莽撞了。”
朱瞻基点点头,“关公刮骨,不刮即死,刮了疼痛难忍,你说该不该刮?”
杜谦的笑容不变,说道:“自然该刮,可时机却很重要,才将清理的卫所,若是接着就取消军户,下面的那些将官们怕是要牢骚满腹了。”
除非自己调离,否则手下的兵一辈子都跟着自己,这个格局一下子被打破了,那些将官们肯定会无所适从。
朱瞻基淡淡的道:“一旦朝中下了决断,不适应也得适应,和他们能得到的好处比起来,大明军队的长久不衰才是目的,将官嘛,难道武学就不能培养吗!”
杜谦的笑容一敛,“殿下,兴和伯的算计太深,您不可不……”
“他若是算计太深,那就该先提议改军制,而不是先说武学之事!”
杜谦的面色一整,拱手道:“臣孟浪了。”
若说对那些武将们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就是武学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拥有一项独门本事,子子孙孙都可以靠着这门本事过上好日子。
可突然有人办了个书院,专门教授这门本事,而且水平更高。
尼玛!这是在挖咱们的根啊!
“你且去吧。”
朱瞻基有些惆怅,觉得大明的问题遍地皆是,一个军制改革就能让朝野上下这般兴师动众,那吏治呢?
心情不爽,朱瞻基就回了后院,一路上遇到几个‘巧遇’的女人。天气已经冷下来了,可依然穿着薄衣作妩媚、或是楚楚可怜状。
“啊嘁!”
一个红衣女人忍不住打了个喷嚏,朱瞻基摇摇头,大步走过这段‘巧遇路’。
在亭子那里,朱瞻基想想还是去了孙氏那边。
孙氏的屋子暖洋洋的,还有些淡雅的清香,一进来就想慵懒的坐下,不再离去。
“殿下。”
孙氏看到朱瞻基进来,就笑着起身相应。
“要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