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
四十多名学生排成四排,跟随着辛老七的哨子开始练习刺杀。
呐喊声整齐,动作整齐,而且还瞪眼呼喝。
金忠看到朱瞻墉也一丝不苟的在跟着练习刺杀,不禁叹道:“若是大明的学生都能这般文武双修,老夫也可瞑目了。”
杨荣苦笑道:“开国时倒是有一阵,可后来文武殊途,认为这是武人操持的贱役,就荒废了。”
“这股风气是从前宋沿袭而来,以前的文人好歹还能一人,一剑走天下,可现在你们看看,去考试还得带着个书童,这哪是学生,这是老爷!官老爷!”
解缙来了,愤愤不平的开喷:“还没考出成绩来,走路,坐姿,站像,哪里都像官老爷,这等人就算是考上进士,那也是官油子!于国于民无半点益处!”
这话把当前的儒生都扫了进去,杨荣有些尴尬,可却不能翻脸。
眼前这位的资历之老,国朝目前真的没人能比。
朱元璋看好的天才,朱棣的首辅,这等人物,连金忠都差远了。
金忠干咳道:“罢了,风气已经败坏至此,除非是陛下下定决心,在考试中加入武事,否则大势难挡啊!”
方醒激将道:“陛下不提,你们也可以鼓动一番嘛!若是能一改目前文弱的学风,那真是善莫大焉。”
金忠冷笑道:“哪有那么好改的!每日的功课那么多,你读了书,走路得小心翼翼的,否则别人就会耻笑你与农户贱民一样,丢人!”
“老爷,有个叫做远山公的人求见。”
这时有人过来禀告,方醒一怔,乐道:“难道是来挑战的?那正好,当着大家的面,今儿咱们就给科学正名!”
“咳咳!”
杨荣干咳道:“兴和伯,这位远山公就是那位秀才,现在算是你科学一脉了。”
方醒遗憾的道:“让他进来。”
这位秀才公这几天的名气很大,当然,以前因为他总是对前人的思想提出质疑,名声也不小,只不过都不是什么好名声而已。
第975章 蔑视权贵的远山公,来历不明的老妪
远山公看着也就是五十岁左右,干瘦,表情严肃,在看到杨荣和金忠后也只是作揖。
“二位大人好”
杨荣勉强点头示意,然后就说要回去处理政事。
“兴和伯这边可千万别再试了啊!”
方醒笑了笑:“仓库里本来有些学生们的游戏之作,不过杨大人这般说,方某就让它们在仓库中积尘吧!”
杨荣一怔,然后了然的拱拱手走了。
——你们若是消停,那大家好说。若是不肯,非得要闹闹,那大家就当面锣,对面鼓的来开怼吧!
金忠也走了,他主要是来帮衬的,现在事情消停了,兵部可还有一堆事等着他处理。
“老夫常复悠,见过兴和伯。”
面对方醒,常复悠的腰弯了弯,大抵这就是他的底线了。
“老夫并非考不上举人进士,只是不想去了朝中做磕头虫,宁愿在家中,以教授小辈学生为乐。”
这是个有趣的人!
方醒拱手道:“远山公此言正和方某之意,请。”
“伯爷!小的想进书院!恳请伯爷恩准!”
外面有人高喊道,声音恳切,可方醒没回头,带着常复悠去喝茶。
守门的袁达说道:“山长说了,每年的招生人数就在那了,多余的一个不要,回家自学吧!”
那人不服气的道:“可我刚才数了一下,有五十多人呢!不是才招收了五十人吗?那多出来的是谁?”
袁达一听就怒了,喝道:“那是我家老爷从金陵带回来的学生,怎地!还得经你同意才能入学不成?!”
……
到了方醒在书院的房间,常复悠看着简单的装饰微微点头,等方醒给他泡了一杯茶后,还欠身致谢。
方醒没有什么正襟危坐,而是用非常舒坦的姿势坐在椅子上。
“远山公此来可有教我?”
常复悠放下茶杯道:“老夫浸淫儒学多年,算是窥到了些门径,总而言之,就是一切法古,听从于千年前的夫子们的教导,好生做人。兴和伯以为如何?”
“有趣!”
方醒微微一笑,并未附和。
“老夫本不想考秀才,可终究为了些许的好处还是下场了,可笑的是,当时老夫写的文章里有一段是藏头,那考官却没看出来,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这是个鄙夷权威,蔑视权贵的老家伙!
“兴和伯以为儒学和科学如何?”
啧!
方醒有些头痛,这老汉的口吻怎么像是谋士在寻主公的意思啊!
“儒学吧方某没多少造诣,不过在可见的未来,儒学只是一门修身修心的学问。”
这里没有旁人,方醒无需谨慎。
“至于科学,这是一门实用之学,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这一点想必远山公不会反对吧?”
常复悠摇摇头,他觉得方醒还是高抬了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