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婉惊道:“方醒,土豆要哭了!”
卧槽!
方醒马上就忘记了什么朝鲜大君,赶紧去哄儿子。
李裪坐的很安稳,甚至是目不斜视。桌子上的那杯茶水从滚烫到微温,他依然安之若素。
小刀在外面瞟了几眼,然后对辛老七说道:“七哥,这人有些城府,咱们可得盯着点。”
辛老七嗯了一声:“若是不安分就杀了!反正也是异族人,老爷不会怪罪的。”
小刀摸摸飞刀,有些扔一把的欲/望。
等方醒进来时,那杯茶已经冷了。
“见过兴和伯。”
李裪仿佛只是刚到,起身拱手的动作行云流水。
方醒微微颔首道:“大君此来何事?”
话很生硬,可李裪依然是保持着得体的微笑。
“兴和伯,在下景仰大明的文化,想去国子监就学,敢问兴和伯可否?”
方醒眯眼看着李裪,心想你也配做彼得大帝?
“此事你该去找礼部吧?”
李裪诚恳的道:“兴和伯,在下去过礼部,可连门都没能进去,想到您一直在提倡与邻为善,所以就……”
吕震最善于趋利避害,在知道朱棣对朝政策变化的情况下,他哪敢放你去国子监!
方醒面无表情的道:“既然你提到了与邻为善,把本伯也放句话在这里。”
李裪马上肃容坐正,就像是个小学生准备听老师教诲。
“前面的事本伯已经在朝鲜了断了,两国以后还是好邻居,好朋友嘛!”
李裪点点头,不过并未露出喜色。
这位兴和伯是赫赫有名的对外强硬派,从交趾到奴儿干都司,多少异族人死在他的手上!
方醒笑了笑,有些僵硬:“朝鲜狭长,山多地少,若是想发展,国子监没有这等功课,所以……”
第757章 忽悠,迷惑
就在李裪期待着方醒下面的话时,方醒起身道:“刚才家中有些琐事,倒是怠慢了大君,且随我到外面走走。”
方醒的语气平和,可却让李裪感受到了一种不敢抗拒之威。
两人出了主宅,入眼就是一片绿色。
方醒在前,李裪在后,缓缓沿着稻田中间的路溜达着。
“朝鲜并无矿产,国小民寡,要想发展,必须要走商业的路子。”
方醒负手而立,一脸的唏嘘道:“大明的商业正在发展,在去除以往的禁锢,这一点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李裪点点头,他这段时间在那些酒楼等地方蹲点,倒是从别人的口中知道了不少大明的变化。
“听说台州府那边的变化很大,出海的渔船多不胜数,赋税渐渐的开始独占浙/江的鳌头。”
“看来你倒是有心人!”
方醒淡淡的道:“大明地大物博尚且要发展商业,为何?”
李裪已经被方醒带入了节奏,他说道:“大明之大,没有商人沟通有无,则利不生,如腐水。”
“看来你的眼光还不错!”
方醒压压手,止住了李裪的谦逊和惶恐,然后说道:“朝鲜要想发展,必须要发展商业,可朝鲜弹丸之地,先天不足,奈何?”
李裪的脑海里瞬间就出现了朝鲜那破旧的街道,还有只比女真人好些的乡村,麻木而衣衫褴褛的百姓……
“兴和伯,朝鲜对大明忠心耿耿,在下愿做质子,为两国增信。”
“哦!”
方醒笑了笑:“大明不需要有这等下作的手段来掣肘藩属国,不过你的勇气倒是可嘉。”
“老爷,小伯爷好吗?”
这时几个孩子从边上跑来,都站在边上恭谨行礼,然后问道。
方醒笑眯眯的道:“好,好得很,你们也别贪玩,记得功课。”
“是,老爷。”
孩子们跑远了,李裪叹道:“没想到几个庄户的孩子都这般有礼,大明果然是上国啊!”
方醒没理这茬,这等吹捧的手段他早就免疫了。
“倭国可恨,其国若不是在不征之国的名单上,方某当领军踏遍那个小岛,执其国君于御前,彰显我大明赫赫武功!”
李裪的眼神微微一动道:“兴和伯,朝鲜同样饱受倭寇之苦,若不是家父仁慈,早就挥师过海,直捣倭国京都了!”
方醒淡淡的道:“大明还是那句话,不干涉藩属国之间的争斗。”
两人缓缓转到了水渠边,方醒看着对面的李家,叹道:“无商不富啊!朝鲜背靠大明,这就是最大的好处,先把路修起来,要想富,先修路嘛!没有畅通的道路,货物如何流通?”
李裪点点头,朝鲜的土路太差了,和大明比起来,真的就是乡下的乡下。
方醒循循诱导道:“路一通,大明的海船就可以靠岸,商人就可以沟通大明和朝鲜,朝鲜的各种行业的发展就迎来了最大的契机。你想想,大明有多大,朝鲜那点货物当真是九牛一毛。”
李裪在思索着,在他看来,大明肯定不会觊觎朝鲜,原因很简单,这位兴和伯不过是两千多人,加上些女真骑兵,就轻松的攻下了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