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第357节

“……”

赵弘润闻言一言不发,目不转睛地盯着李粱,而李粱亦目不转睛、坦荡地迎着这位肃王殿下的目光。

不过在心底。李粱忍不住还是稍稍嘀咕,因为他感觉,这位年仅十五岁的肃王殿下,其眼神较同龄人过于锐利了,仿佛是一柄利剑。要在他身上剜下一块肉来。

而就在这时,赵弘润忽然呵呵笑了起来,感慨地对李粱说道:“能与本王对视良久而无丝毫心虚愧疚,相信李尚书是真心为我大魏社稷着想。……这样吧,本王与李尚书打一个赌如何?”

说实话,李粱因为问心无愧,并未是为了一己私利才来找赵弘润,因此,他并不畏惧赵弘润的眼神,毕竟众所周知。这位肃王殿下并非蛮不讲理的人。

不过即便如此,瞧见赵弘润表情缓和下来,他仍然感觉仿佛松了口气似的。

『不愧是统帅过千军万马的肃王,这份气势……』

心中暗暗称赞了几句,李粱恭敬问道:“不知肃王殿下要与微臣打什么赌?”

只见赵弘润闻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条斯理地说道:“本王不会强行推出『新规』,正如李尚书所言,那不利于维持我大魏的国内买卖市集的稳定,本王会用另外一种方式,逐步逐步地改变我魏人。使他们逐渐舍弃旧制,采用新制。……而在此之前,本王先叫你户部采用这种新制。”

“……”李粱皱了皱眉,不解地问道:“殿下的意思是。是要我户部先采用『肃氏新规』么?”

“不不不,本王不会勉强你们。”赵弘润摇了摇手指,笑着说道:“你觉得本王会低声下气地恳求你兵部采用我冶造局的新规?当然不!本王要你们户部,主动采用新规!”

『主动采用新规?这怎么可能?』

李粱闻言满脸诧异之色,要知道据他所知,他户部内的官员。绝大多数均对『肃氏新规』抱持抵触与排斥,怎么可能主动采用这个新规。

“李尚书不相信?那就拭目以待吧。”赵弘润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淡淡说道:“李尚书只要记住一点,从今往后,我冶造局是一切事物的标准,所谓的标准,就是一切事物皆要向此靠拢看齐。……因此,别说户部、工部、刑部、吏部、礼部、兵部,均会潜移默化地适应并习惯我冶造局的规定,并将其奉为……唯一标准!”

『……』

李粱闻言面露惊诧之色,虽然他并不是很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不过赵弘润再次端茶的意思,他还是看得懂的。

“殿下的话,容微臣回去后再仔细琢磨琢磨。……时候不早了,微臣先行告辞了。”

“不送。”

“岂敢岂敢。”

说罢,李粱便向赵弘润行礼告辞。

目送着离开文昭阁,始终在旁喝茶并未介入赵弘润与李粱对话的芈姜,这才带着几分好奇问道:“他是谁?”

“我大魏户部尚书。”

“大官?”

“唔,是掌着举国财政的大官。”

芈姜一听更加好奇了,见此,赵弘润便向她简单解释了一番。

“『肃氏新规』?”听到这里,芈姜不解地问道:“为何是肃氏?不应该是姬氏么?难不成你是肃王,所以那些人就称之为肃氏?”

“这我哪知道?”

赵弘润无语地撇了撇嘴,他本以为芈姜会问出什么有建设性的问题来,没想到,对方却仅仅只拘泥于那『肃氏』的称呼。

“这也没什么不好啊。”

从旁,宗卫沈彧笑着说道:“待等殿下传下后嗣,传至数代之后,若是因为姬氏血脉淡薄,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无法再继承『姬』这个氏称,殿下的后人也可以选择『肃』作为家族的氏称,到那时候,谁都晓得『肃氏新规』是由肃氏所制定。”

“这倒不错……”赵弘润闻言,饶有兴致地摸了摸下巴。

还别说,大魏还真有这方面的习俗,比如司徒、司空、司马这些特殊的复姓,其实都是这么诞生的。

“沈彧,你说本王的后人若是继承了『肃』的姓氏,能凭『肃氏新规』吃喝不愁么?”

沈彧耸了耸肩,笑着说道:“能否吃喝不愁卑职不知,但相信定能使肃氏名扬天下。”

“唔……”赵弘润思忖了一阵,颇有兴致地说道:“这真不错,待回头本王要留下家训,假以时日,若是不能再沿用姬氏,就选肃作为姓氏好了。”

“卑职在此提前恭祝殿下。”宗卫沈彧笑着玩笑道:“到时候,卑职的后人时代效忠肃氏,但愿殿下的后人莫要亏待。”

“哈哈哈。”

“哈哈。”

『……』

而听着赵弘润与沈彧你一句我一句的调侃,芈姜摇了摇头,抿了一口杯中的茶水。

可不知为何,她面色微微有些发红。(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四十四章:局限

待等四月中旬的时候,冶造局内的工棚已拆除完毕,工棚里的火炉、铁砧等打铁器物亦尽数移除。

而此时,负责冶造局新建工棚工程的营建司司郎徐炯,亦将更改后的工房设计图纸亲自送到了赵弘润手中。

说实话,这还是赵弘润首次与徐炯这位营建司的司郎打交道。

营建司,又称营缮司或营部,是工部辖下负责土木工程的司署,大到修缮城墙、建造城池,小到修理大梁城内皇宫与各官署的房屋,皆是由这个司署负责。

甚至于,哪怕日后赵弘润希望翻新国内的各官道,亦得通过营建司。

别看营建司在大梁城里官署内的官员与工匠并不会比冶造局多多少,事实上,工部的每一个司署,其人员都要比其余五部多上几倍,只是有许多人并未在大梁,而是在地方上负责营建事宜罢了。

遗憾的是,尽管工部的人员占据六部之首,但是其地位,却始终在六部垫底,哪怕是如今赵弘润入主冶造局,变相提高了工部的地位,也不能使朝廷其余五部彻底改变对工部官员们的偏见。

“劳徐司郎亲自设计我冶造局工坊的图纸,本王实在过意不去啊。”

“肃王殿下说哪的话,这可是冶造局的大事,我工部日后还仰仗着冶造局的标准呢。”

正所谓皆是自家人,因此,无论是赵弘润还是这位营建司的司郎徐炯,皆对彼此格外客气。

事实上,工部的官员,亦是六部中最团结的,其中原因,不难猜测。

赵弘润接过图纸来,细细瞅了几眼,不得不说,徐炯不愧是专门造房子,他亲笔所画的图纸。哪怕是赵弘润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徐炯在设计工坊的图纸上,所采用的正是赵弘润前两日所制定的『肃氏新规』。这让赵弘润对徐炯乃至营建司的印象更提升了几个档次。

首节上一节357/28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