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第2305节

接下来的谈论,其实也没什么可谈论的了,毕竟「割让邯郸」说来简单,但个中意义,相信每一名韩人皆是百般滋味在心头。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老丞相申不骇那样理智,就比如荡阴侯韩阳,他在隐隐察觉到韩王然与赵弘润私底下的协议后,就坚决反对向魏国乞和,甚至于,他还搬出了釐侯韩武在被魏将伍忌掳走时所下达的严令:在这场事关韩国兴亡的战争中,谁敢轻言降和,就是整个国家的罪人。

为此,荡阴侯韩阳频繁奔走,游说秦开、乐弈、司马尚等将军,希望这些将军能配合他对邯郸甚至是韩王然施加压力,遵从釐侯韩武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与魏国继续开战,至少得逼得魏国主动提议以平局收场——绝不是以「割让王都邯郸」作为代价。

起初韩王然对荡阴侯韩阳还有所容忍,毕竟荡阴侯韩阳的这些行为,足以证明这位君侯对国家确实是赤胆忠心,只不过双方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以至于出现了分歧罢了。

因此,韩王然暗地里叫心腹「颜聚」去拜访荡阴侯韩阳,试图让后者接受这个局面。

没想到,荡阴侯韩阳非但将颜聚赶出了他在邯郸的府邸,甚至于试图将这件事公布于众,指证韩王然「构陷康公韩虎」、「对义兄釐侯韩武见死不救」、「企图割让王都向魏国乞和」等种种罪名,逼得韩王然只能叫颜聚派人将其收监,关入监牢。

在得知这件事后,上谷守马奢的心情变得更加忧郁,遂临时从军中回到邯郸,于监牢中探望荡阴侯韩阳。

探望那位,在监牢中口口声声大骂韩王然为昏君的荡阴侯韩阳。

事实上,无论是上谷守马奢也好,荡阴侯韩阳也罢,皆是对国家赤胆忠心的忠臣,但奈何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使得这两位反目成仇——确切地说,是韩阳视马奢为仇寇。

这也难怪,毕竟在当时釐侯韩武被魏将伍忌生擒之后,正是上谷守马奢暗地里派儿子马括日夜赶往邯郸,协助韩王然设计了康公韩虎与武安守朱满,从而夺回了大权。

因此,荡阴侯韩阳的叔父、康公韩虎的死,马奢至少得负起一半责任。

但这些都不重要,最让荡阴侯韩阳无法忍受的是,韩王然在夺回王权后,非但不设法营救陷在魏营中的釐侯韩武,反而要以割让王都邯郸为代价,向魏国乞和,这算什么?

这在荡阴侯韩阳看来,简直就是丧权辱国!

相比较釐侯韩武在被魏将生擒时,犹大声呼喊继续攻城,且此前明确表示谁与魏国乞和谁就是国贼,韩王然在夺回大权后的种种行为,实在是让荡阴侯韩阳太过于失望。

在他眼中,韩王然只在乎自己的王位以及权力,为此可以牺牲其义兄釐侯韩武,甚至是他整个韩国的利益,似这般君王,不是昏君又是什么?

抱持着满腔的愤慨情绪,荡阴侯韩阳在监牢内怒声骂道:“无道昏君,我韩阳终此生不为其谋!……上谷守且自去谋富贵吧!”

非但没有劝服荡阴侯韩阳,还被后者骂了一通,上谷守马奢又羞又怒,却有无法解释,当晚心气郁结,卧病不起。

尽管韩王然在得知此事后,大惊失色,连忙带着宫廷内的医师前往探望马奢。

然而那几名医师却对马奢的病况无能为力,连说,心病无法用药石医治。

当晚,上谷守马奢拉着韩王然的手,一番发自肺腑的叮嘱与祝愿。

本来韩王然觉得,马奢多少会交代一下身后事,没想到,马奢对自己的身后事提都没有提,只是叮嘱韩王然道:“臣知大王偏爱我儿马括,微臣死后,或会叫我儿执掌上谷军,但微臣素来知我儿能耐,其虽有谋略之长,却仍少于经验;反观微臣的副将「许历」,常年跟随微臣,有勇有谋、老成持重,可令其代微臣之职,望大王明断。”

此后,马奢又针对韩国国内的重重弊端作了一番规劝与建议,随即,这位韩国三朝元老,便带着遗憾过世了。

继前代郡守剧辛战死,前上党守冯颋与前太原守廉驳相继投奔魏国之后,旧日的「北原十豪」,又损失了一位干将,而且还是文武兼备、无论军政皆颇为杰出的上谷守马奢。

从始至终,马奢都没有提及他的儿子、他的家眷,以及他的身后事。

这让韩王然莫名的感动。

毕竟从一开始,马奢便跟李睦、暴鸢等人一同,坚决支持王室,竭尽全力与韩虎、韩武等人周旋,而如今,韩王然大权在握,本想报答一下这位始终支持自己的老臣,却不想,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却因为被荡阴侯韩阳骂了一通,心气不顺,郁郁而亡。

这让韩王然在万分感动、悲伤之余,终于对荡阴侯韩阳起了杀心。

但最终,由于老丞相申不骇、中尉卿张开地等重臣的苦苦相劝,连说国难在前、不宜再杀大将,这才使得韩王然忍下怒气,对荡阴侯韩阳网开一面。

不过,他亦下诏将荡阴侯韩阳削爵为民,逐出邯郸,永不录用。

而此时,韩阳也得知上谷守马奢在探望他之后就气结而亡,心中亦有几分懊悔,无言以对,带上家眷默默离开了邯郸,从此再无音讯。

这件事,对韩国的打击尤为的大,毕竟韩国一下子就损失了上谷守马奢与荡阴侯韩阳两位干将,要知道,此番魏韩两国打了那么久,也不曾损失过似马奢、韩阳这等将军——釐侯韩武被擒,那只是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后撤动摇动心,也就是说,是韩武自己给了魏军抓他的机会。

事后,韩王然遵照上谷守马奢的遗嘱,下达诏书,使马奢的副将「许历」升任上谷守,执掌上谷军。

但他也并未忘记他偏爱的马括,当即便封马括执掌宫廷卫士。

顾名思义,马括的地位就相当于魏国的三卫军总统领李钲以及继任者卫骄。

而在这期间,魏国的军队陆续攻破「防陵」、「安阳」,渡过邺水,逼近了韩国的王都邯郸。

魏韩之战,或将迎来最后的局面。

正文 第119章:局势与算计【二合一】

魏洪德二十七年六月,魏南梁王赵元佐、燕王赵疆,以及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等人的军队,相继攻陷韩国的「番吾」、「磁县」、「临漳」等地,将战线推进至「滏水」一带。

越过滏水,就意味着已真正踏入了韩国王都邯郸的京畿之地。

好在魏韩战争与楚鲁战争、楚齐战争不同,由于魏国有一位宽待平民的太子殿下,因此,无论是之前还是现下,纵使魏、韩两国的军队在边境打生打死,对于两国的平民来说也几无影响,至少魏国的士卒不会像楚国士卒那样,杀人放火、奸淫掳掠。

再加上战争后半阶段,韩王然暗中授意大将暴鸢放水,因此,这场仗打到最后关头,反而有些略显平淡。

不过话说回来,眼下魏军已经将战线推到邯郸城一带,就算是装装样子,韩军也必须在这里做出真正的反击,否则若无端端送出王都,难免会叫天下人看轻。

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赵弘润在得知己国军队的战况后,于六月下旬,亦率领麾下商水军向邯郸方向靠拢,至于鄢陵军,则继续留驻在巨鹿——他仍未彻底放弃攻打齐国的念头,毕竟虽说齐鲁两国目前暂时挡住了楚国的进攻,但就连赵弘润自己都无法判断,齐鲁楚三方的战争究竟会演变成什么模样。

针对魏国商水军的行动,自然瞒不过韩国的耳目,不过韩国留驻在这一带的几支军队,都没有主动挑衅这支军队的意思,毕竟韩王然已经暗示过这些带兵的将军们。

七月初时,赵弘润率军抵达「斥丘」,与驻军在「番吾」、「磁县」、「临漳」、「邺城」等地的魏军连成一线,仿佛弯月般遥遥包围邯郸,而韩国这边,则将原河内战场与原巨鹿战场的几支军队调回了邯郸周边,在此摆下阵列,仿佛要在这边与魏军做最后的决战。

当然,这可能只是表面上。

率军抵达斥丘后,赵弘润先前往南梁王赵元佐的军营,他有一些事要向后者交代。

出乎赵弘润意料的是,在南梁王赵元佐的军营中,他见到了秦国的大庶长「赵冉」。

在见到赵弘润时,只见赵冉满是感慨、苦笑连连地说道:“润殿下,想见您一面,可真是不容易啊。”

赵弘润不明所以,直到赵冉开口解释之后,他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为了与魏国协商「平分韩国」,赵冉这位秦国的大庶长,这回可真是长途跋涉。

他先是抵达了魏国的王都大梁,拜见赵弘润的侧室、同时也是他秦国对外宣称的储君秦少君,在秦少君的引荐下,赵冉见到了魏王赵偲,献上国书,一方面代秦王囘转达秦魏交好的善意,一方面提出「秦魏两国平分韩国」的建议。

倘若是换做在二三十年前,当时满腔抱负的魏王赵偲,当然不会回绝这种为国家开疆辟土的良机,然而眼下的魏王赵偲,年过半百、半截入土,手中的权柄也大多都让渡给太子赵润,唯一的希望,就是替儿子守最后一班岗罢了。

因此,在不清楚儿子赵润对韩国真正意图之下,魏王赵偲当然不会贸然做主,他隐晦地暗示赵冉,这件事还得由他亲自与赵弘润协商。

首节上一节2305/28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