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是皇太子 第690节

这些名字,都是那些护卫之中,伍长以上职位的军士名字。

以此证明,荀彧就算是不记得所有人,但是还是记得一批人。若是把这个名单保留下来,事后送去给鲁肃,那诛杀九族,就不是一句空话。

被点到名字的曹军顿时一阵苍白,胆寒。其余没有报到名字的人,见到那些面色苍白的人,顿时是一阵心惊。

“攻城,若取荀彧首级者,赏千户侯。”夏侯惇大吼道。

顿时,曹军再次一阵心动。

“哼。”一声冷哼,并有一道箭矢射出,目标正是夏侯惇。而夏侯惇的距离是一百五十米开外,对于弓箭,弩箭来说是完全的安全距离。

因此夏侯惇没有多少防备,又事出突然。虽然敏锐的危机感,让夏侯惇做出了躲避的动作,但仍然左肩中箭。

因为距离太远,这一箭矢没有破了夏侯惇的防御。

但是对于夏侯惇刚才的气焰,却是一阵打压。

曹军士卒,更加迟疑了。

“尚书令荀彧,屯骑校尉伏完,越骑校尉王服,长水校尉种辑攻入皇宫,拱卫天子。天子下诏,迎接镇南将军鲁肃入城。”

“尚书令荀彧,屯骑校尉伏完,越骑校尉王服,长水校尉种辑攻入皇宫,拱卫天子。天子下诏,迎接镇南将军鲁肃入城。”

就在这时,城中忽然吼声大作,翻来覆去的就是这一句话,但是整个许都都能听到,而且还能传出城外。

顿时,夏侯惇的面色变得难看之极。

消息传遍了城内,必定影响曹军士气。传到城外,鲁肃也会加紧攻城,城池短时间内破了。就算是截取到汉天子,那也是有被夺走的可能性。

而且,若是在这短暂的时间中,没能带走曹军嫡系文武大臣们的家眷,那损失更大。

时间容不得夏侯惇做出其他抉择,脸上一阵青紫之后,夏侯惇对着荀彧大吼道:“荀彧你会后悔的,你一定会后悔的。”

“走,分五百人去各大文武的家中帮助收拾离开。其余五百人随本将回去南城,镇守城池。”紧接着,夏侯惇猛的掉转了马头,大吼道。

本来势汹汹的曹军士卒,就这么来的快去的也快的离开了。

“一步步,几乎是全部情况,文若都已经预料到了。老夫佩服。”夏侯惇走后,伏完一脸的敬佩道。

“不过是深深了解许都,而提前做的布局罢了。”荀彧谦虚道,随即又笑道:“不管怎么说,夏侯惇是走定了。这即将成为真正的都城了。值得让人高兴。”

“正是如此。”伏完笑道。

二人对于夏侯惇的话,没有任何的感觉。

后悔吗?他们这些人拥护天子,本就是立足悬崖,早已经有粉身碎骨的决心了,岂会后悔?

玩笑了。

“传令下去,命董承也加入战阵,全力猛攻。”

许都城中仿若无数人狂吼的声音,传到了城外。鲁肃方才知道,荀彧有了动作,而且拱卫住了天子,顿时欣喜无比。

不由大声下令道。

却是顾不得轮流进攻,发动了总攻。

第154卷 第1232节:第六百一十四章 太子入许(1)

第六百一十四章 太子入许

城中,荀彧提前布置,并且大吼出来的消息,不仅鲁肃听见了,连刘冯都听见了。

刘冯忍不住握起了拳头,仰天大吼道:“入城就在今日,汉室大兴就在今日。立刻传孤的命令,谁先登城池,拿下曹军大旗,赏千户侯。”

“诺。”董盖应诺了一声,立刻去传令了。

至于鲁肃擅自调动董承,一起进攻的事情。刘冯早就抛之脑后了,汉室大兴就在今日,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杀。”

总共开始了,鲁肃大军的攻势,顿时暴涨了一倍。就在这时,无数传令兵开始在阵前大吼。

“公子有令,先登城池者,赏千户侯,就算是普通士卒,照样一步登天。”

“公子有令,先登城池者,赏千户侯,就算是普通士卒,照样一步登天。”

随着无数传令兵的大吼,更加刺激了士卒们。千户侯,一步登天。

即使是武将想要获得千户侯,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更何况是士卒,这真的是一步登天。

顿时,无数鲁肃军士卒,双目泛着血红之色,死死的盯着许都城池的“曹”字帅旗。

俗话说的好,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他们想要那一面帅旗,但是曹军挡在了前边。这是天大的仇恨啊。

“杀。”无数鲁肃军士卒爆吼了一声,冲向了城池。攻势在涨幅一倍的情况下,再次涨幅了三成。

相反,城池上的曹军,却因为城中大吼,给乱了军心了。现在,即使是小卒,也知道了祸起萧墙,城内失控了。

内有叛乱,外有敌军。

这怎么打?

“许都城池稳若泰山,谁敢动摇军心,杀。”夏侯惇匆匆的敢了回来,见到如此状况,顿时拔出了腰间的长剑,森然大吼道。

不得不说,夏侯惇还是有一点威望的,随着他的到场,并森然大吼。顿时,曹军的军心,微微一震。

但也只是如此了,军心乱了,就没办法收回来了。

“立刻去城中指挥,一定要把所有该带走的人都带走。只要我们带走了所有文武的家眷,文武之心不动摇。以孟德的八万精兵,以及官渡所俘虏的二十万袁军,不管是迅速南下,还是抽空先消化二十万袁军,再南下。鲁肃都别想坐稳许都,等待他的命运,只能被夷灭。”

夏侯惇找到了满宠,先是叮嘱,而后是满脸冷酷。

宛城,许都之战,即使是曹仁,他也没能挡住鲁肃,曹仁还战死了。但是夏侯惇知道,这不是战争的罪过。

首节上一节690/19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