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是皇太子 第10节

如赵云,根据刘冯的了解还是比较拥汉的一个人。所以刘冯比较有信心,于是派遣了舅舅伏典往河北常山真定去寻找赵云,以天子的名义,征召赵云为侍卫。

但是其余有志之士,又没有立场,但是对汉室比较悲观的谋臣,名将,天子征召,他们绝对是不会赴任。

因为来了就等于是死啊。现在服侍天子刘协肯定被曹操杀死。

所以,刘冯的身边是不会有机会召集太多的名臣,名将的。而且,一个国家也不能靠名臣名将来撑着。

更多的是靠那些中流人才。而且,最好是忠心耿耿的。

太子舍人。就是天子刘协给刘冯准备的一些忠心耿耿,又可以培养成才的人。

为臣的有三个地位,其上为帝师,其次是帝友,其下是帝臣。太子舍人,陪伴太子一起成长,绝对是帝友。

比一般的人要忠心很多。

依照刘冯如今的地位,以及汉室如今的凄惨。其实这些都是没大用的,但是刘冯不甘心啊,不甘心从皇太子变成阶下囚。

他有信心与曹操争雄,自然也就需要一批忠心耿耿的人了。董盖等太子舍人,将来都会有大用。

刘冯心中知道,再也不能这么荒诞下去了。在迷惑敌人的同时,也不能迷惑了身边忠心耿耿的人。

让他们寒心。

找机会收拢了这批太子舍人。刘冯的心中有了决断。

第3卷 第17节:第九章 机会(1)

第九章机会

因为刘冯心中存了心思,再加上看大将军的凶猛,若是偷袭之下,估计能把夏侯尚这个小子搞定了。

去除了未来那么大一个祸害。

因此,刘冯就不打算继续在花园中祸害那些奇珍异兽了。要知道,刚才把董贵人的白兔给祸害了,刘冯心下可是有点不好意思的。

深宫本就寂寞,难得有个宠物的。

想着,刘冯的脸色不由红了红。“咳,摆驾去正殿。”刘冯轻咳了一下,大声下令道。

“诺。”

身旁的董喜应诺了一声,一路小跑返回门口,去提前吩咐车夫去了。刘冯在后慢悠悠的跟上。很快,就到达了花园的外边。

辇车也已经调转了车头,向着太子宫正殿方向了。

刘冯先是把大将军口中的大白兔取下了,交给了旁边的内侍,打算回去烧烤好,给大将军下肚。

随即直接拉着大将军上了辇车,一起坐车往正殿而去。

按照往常,这会儿应该是十五太子舍人们在大殿内读书。但是当刘冯到达的时候,情况却是出乎意料。

那十几个舍人都聚集在大殿外边,围成了一个圈。

从人缝之中,刘冯发现有两个人正在圈内斗殴。其中一个是八岁的小胖子,另外一个也是小胖子。

不过有十岁了。

较小的小胖子王坤,乃是王服的长子。属于拥汉保皇派。而那个十岁的小胖子,就是许褚的儿子许康。因为许康的父亲许褚在曹操身边专职护卫,也不知道曹操是有意还是无意,把许康也支给了曹丕。潜意识里,可能也是存了子承父业的意思。

希望曹丕能够接替他的地位,今日的显赫。

而许康这个小胖子,往常也是很维护曹丕。一副护主的摸样,让刘冯看的是十分不爽的。

这天下是姓刘的天下,而他恰恰就是刘氏皇太子。你居然给曹丕摆出一副忠心户主的摸样,刘冯又怎么能痛快?

此刻,小胖子王坤已经被许康打的鼻青脸肿了。但是王坤却硬是没有吭一声,只是喘着粗气,死死的盯着许康。

外围的其余太子舍人们,一批人脸上露出担心,不用说,就是剩余拥汉派势力的了。曹丕那帮人则是面上露出冷漠。

甚至有些人脸上露出了戏谑。

刘冯的面色不由往下沉,这堂堂太子十五舍人居然在太子宫正殿前打架斗殴,当然,更加重要的是许康这帮乱臣贼子,居然在殴打他未来的大臣。

没错,刘冯听了董贵人那一番话后,就把属于拥汉派的太子舍人当做是他未来的大臣了。这其实是一批非常宝贵的宝贝。

这群人会与他一起长大,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以后就是依为心腹臂膀的人才。历代的太子,都是这么过来的。

经过董贵人的提醒,刘冯已经决心收拢这批人了。但是就在刚下定决心的时候,居然见有人在殴打他的大臣。

火冒三丈,就是现在刘冯的心情。

这八年来,刘冯横行霸道惯了,虽然大部分都是伪装。但因为长期如此,刘冯本身也带了几分霸道的性格。

第3卷 第18节:第九章 机会(2)

就在这时,许康又说了一句让刘冯更加火冒三丈的话。

只见场内,许康双手抱拳,非常臭屁的摸样,以居高临下的目光看着王坤,傲然道:“记着你的身份,不要贸贸然就得罪我们公子。”

而王坤虽然努力的抬起头,但是因为脸上早已经鼻青脸肿,看起来确实是没气势。

小脸上满是沮丧,以及屈辱。

而这时,旁边观战的曹丕脸上神色始终如一,甚至还带着一股傲然。似乎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了一般。

真是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犬子。老子是乱臣贼子,小的肯定也是。

刘冯心中非常的不爽。

睁着阴冷的目光,在场内找寻董盖的身影。太子十五舍人,其中属于拥汉派的有七人,那七人以董盖为首,往常的时候,董盖都是非常维护的。

现在王坤被打成这样,让刘冯心中对董盖也有些迁怒。但随即,刘冯的神色一愣,董盖居然不在。

难怪会被欺负得这么惨了。

刘冯心中也恍然了。既然董盖不在,那就只能自己出场了。

首节上一节10/19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