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之劳而已。
张定远将来的前途如何,谁也无法现在就断定。
不过依朱慈烺的描述来看,此子将来应该会有一番作为。
每一个成功的人,需要的是三分能力,六分运气,外加一分贵人扶持,有了朱慈烺这个贵人,张定远的一生注定不会平凡。
所谓的平凡,很多时候只是欠缺一个刚好适合你发挥的平台而已。
自己不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吗?
如果不是穿越到几百年前这个万人之上的位子,后世的自己一辈子也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极为平凡而且糟心的日子。
每月拿着不高的薪水,遇到一个彼此相爱的女人,娶她为妻,然后生儿育女,会经常为车贷房贷发愁,时常会因为不能给妻儿以更好的生活而愧疚,会因为父母的逐渐老去而忧伤。
等到孩子大了,又会因为他(她)学业愁的掉头发,更会为他(她)有早恋的倾向而发狂。
而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将来也会重复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把自己平凡的人生再次演绎一遍。
细节会有不同,但剧情大致一样。
在朱由检的计划中,再过五年,也就是到崇祯十七年时,将田地赋税降到十一,算是对原先那段历史上让无数后人痛惜的那场天变的一次纪念吧。
甲申之变,神州陆沉。
皇帝殉国,华夏蒙难。
就为了那个散发覆面、左脚光着、右脚穿着红鞋、未着龙袍、只穿着一件蓝色常服的男人,为那个留下了“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遗言的悲情皇帝,朱由检也觉得应该用某种方式来向他致敬。
那可是位皇帝,虽然并不成功,但却勇敢赴死的九五至尊。
他的遗憾已经由自己来弥补了,他的仇人正在被大明官军追赶的犹如丧家之犬,他的宿敌已经退避到极寒之地,惶惶不可终日,如画的江山还是属于大明的。
至于全部取消农业税的做法,短期来讲并不现实。
大明的农税占了整个税收的近八成,在工商业没有实现超越式发展的现在,取消了农税等于自掘坟墓。
现在是七月末了,等到了年底的时候,整个税收统计就会出炉,朱由检估计,农税的占比将会有所下降,工商业税收将会比原来的一成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主要税种的位置转换需要漫长的过程以及充分的积累,绝对不能太过着急。
目前国内的局势已经稳如磐石,没有任何个人和团体有能力改变现在大明全面向好的趋势。
趋势一旦形成,会依照惯性沿着该有的轨迹运行,任何外力想要施加与上,改变他的运行方向,最后都是徒劳的。
就像原本历史中,大明的国运自万历三大征之后开始由盛转衰,这个趋势运行了数十年,最终以毁灭的态势而结束。
是时候将视线从国内转向世界了。
征伐马尼拉将会是新战略的一个开端,在占据了马尼拉这个海上丝绸之路上极为重要的补给点之后,相信会在欧洲引发一系列的变数,到时候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应对即可。
大明官军现在的武备已经在整体上领先于欧洲,不过优势虽有,但并没有形成代差。
没有代差的话,就会让他国心生贪念,就会因为觊觎大明获得的利益而挑起争端。
要想在将来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大明本土不会遭受外来侵略,压倒性地军事优势是必须具备的硬实力。
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工业和科技,把大明的各种产品提供给世界各国人民享用,这才是最为正确的发展道路。
大明永远不会称霸,但也绝不允许别人称霸。
谁要是想称霸,就让大明官军去教他如何做人吧。
将来大明的巨舰会昼夜不停地航行在各大洋之间,震慑那些不服王化地屑小,只要这种场景出现,地底下的朱由检也会高兴地把列祖列宗们喊过来一起喝一杯的。
不知道喝不喝得过朱老四,要是把他灌醉了,这黑炭头会不会依仗祖宗的身份打人?
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
要想发展超强的军事,打造一流的军队和装备,那就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做保障,而工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各种矿产资源的支撑。
大明的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诸如铜铁等金属矿藏的品味却并不高,而这些战略资源却是无可取代的,为了子孙后代着想,就必须要寻找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作为未来大明发展的资源储备之地。
所以,开发资源丰富的新大陆就成了提上议事日程的话题。
这块新大陆就是澳洲。
据朱由检所知,尽管荷兰航海家早在一六零六年,也就是万历年间就发现了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但他们的同胞并没有试图在那里定居,现在的澳洲还是一块未被开发的、空旷的大陆,谁先占有它,谁就会拥有澳洲的主权。
原先的历史上,英国人也是在十八世纪末的时候才占据澳洲,并宣布这里成为大英帝国的领土。
早在两年之前,在朱由检的授意下,四海商行名下的四海远洋集团便有意识地派遣船队南下,寻找这块古老而广袤的大陆。
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探索后,船队终于发现了并登陆了目标,按照朱由检事先的吩咐,带队的船长在登陆点附近的陆地上埋下了石碑,上面刻着“大明南涯承宣布政使司”十个大字,此举意味着,这里成为了大明新的行省。
为防止石碑遭到当地未开化的土著破坏,石碑埋好之后,被用精铁打制的笼子罩了起来,笼子的四角也是用巨大的铁钉牢牢地钉死。
以当时尚处在石器时代的土著人的本事,就算偶尔发现石碑和铁笼,别说根本没能力破坏,甚至很可能把石碑和铁笼当成了神迹来跪拜了。
不过新大陆虽然被发现并宣示了主权,想要彻底开发这块面积巨大的土地,没有巨大的物质援助以及大量的移民是不可能实现的,其中更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和漫长的过程。
此时的澳洲,自然环境相当地恶劣。
在远离海岸的地方,气候酷热难耐,尽管有几条相当大的河流在靠近植物湾的地方流入大海,但其他河流却被证明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一年中有好几个月完全干涸。
被各种植物覆盖着的内陆地区,生存着无数种大小生物,这些生物里有很多是带有剧毒的。
种类繁多的蛇类、蜘蛛和蝎子都携带着致命地毒液,一旦被咬上一口,被咬伤的人瞬间就会毙命。
到了夏季的时候,各种蚊虫肆虐,要是没有大量防护品以及药物支撑,或许一个雨季过去后,就会有大量地移民死去。
开发是必须要做的,牺牲也是必须付出的,各种生存技巧和经验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应该如何尽可能的减少平民伤亡呢?
卫生署会拿出大量的汤药制剂,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蚊帐会提供有效地防护,放火烧荒的同时也会将许多有害生物杀灭和驱逐,只要寻找到适合生存的陆地,然后以此为中心慢慢向周边扩散。
朱由检只能先想到这些大的方略,具体抵达后,移民们会如何应对和适应当地环境只能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