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两翼的明军一直推进到距清军大营三里之地才停止了前行,随后在各自上官的号令下,右翼的长枪手面向外侧组成了两个间隔五十步的方阵。
左翼的白杆兵同样分出四千人,面向外侧组成两个方阵,不同之处在于,长枪方阵由两千马队作为策应,而白杆兵的方阵中间则是有两千名弓弩手协防。
阿巴泰早就下令清军步卒全部退入营寨内防御,留在外面的清军马队虽有数千,但对于这种步卒大阵他们根本不敢正面去冲。
轻骑兵冲击防御森严、阵型紧密的步卒大阵就是自寻死路。
在看到白杆兵中间的弓弩手之后,清军马队放弃了上前骚扰的打算。
按照蒙古骑兵传统的骚扰战术,他们需要冲到明军阵前三十步左右的距离内,以骑弓进行射击,这样一次次接连不断地骚扰和杀伤下,步卒方阵基本都会崩溃。
但有弓弩手在的话,这种战术就毫无用处。
弓和弩的射程远远超过骑弓三十步范围内的杀伤力,你还没冲到自己弓箭可及的距离内,就会被人家集群射击射成筛子。
右翼的明军马队隐于长枪方阵内侧,如果清军上前骚扰射箭,里面的明军马队会趁着你射箭时降低马速,然后兜转马头回返时冲出来,一个正面冲击,你背后朝着冲锋的马队还有活路吗?
骑兵交锋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失去了速度的骑兵只能被动受死。
在两翼布置好阵型之后,一辆辆牛马车辆运来了无数的圆木,上千名辎重营民壮来至右翼,在往东六十步左右的地方摆放了许多拒马后开始挖土立栅。
而白杆兵防守的左翼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着工事的修建。
这一切就在几里外清军骑兵的注视下完成的,当清军派遣百余骑过来探查时,营栅已经立起了不少,正好将两侧清军马队隔离在了外面。
清军马队看到这般情形后也懒得再去理会,大部分骑兵已经开始下马歇息、喝水进食,同时也给战马喂食,以便让战马保持体力。
随着民壮们完工撤回后营,二十门装载车子上的佛郎机炮从后面推了上来。
与前次不同的是,明军这次没有修筑炮台,而是只将炮阵简单布置一番,二十门大炮一字排开,全部对准了两百余步外的清军营寨。
此时营寨内的清军早已布置完毕,营栅后面也是挖土构筑了数道间隔数步的矮墙,用来防范明军大炮带来的轰击,清军两千弓手分散在这数道矮墙后面,准备对突进营寨内的明军进行杀伤。
清军之所以有如此规范的防备明军火炮的布置,是经过了已经率部赶来的尚可喜的指点。
尚可喜也是看到守卫粮草辎重营地的秦军防范炮击的布置后学到的,他在率部抵达并获悉对面明军大炮同样犀利后,当即现学现卖,把这个有效防御炮弹的法子献了出来。
阿巴泰对于尚可喜的方法非常满意,不知内情的他也是对尚可喜好一顿夸赞。
在如此牢固的工事下,明人想要突破大营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阿巴泰本以为明军两处合兵后会迅速对自己的大营展开攻击,以便尽早突破防线前去救援辎重大营,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明军好像并不着急,而是堂而皇之地在对面搭起帐篷,立起了营盘,完全是一副准备与清军耗下去的姿态。
阿巴泰和尚可喜商议半天也没猜到明军的真实意图,随后便只能下令全军戒备,营栅土墙上的哨兵严密监视明军动向,防止其中有什么诡计,最主要的是防备明军的夜袭。
初春的天色黑的很早,大约在申时末左右,黑夜便已降临。
为防明军的偷袭,包衣们在营栅外每隔五十步便点燃一堆篝火,并且每一堆篝火旁都有一两名经过挑选的包衣负责看守。
这些包衣都是日常对大清忠心无比、并且在包衣中混的不错的汉人,清军并不担心他们会趁夜逃走,因为他们的妻儿老小都在建州,在这个注重血脉亲情的时代,没有人会为了自己苟活而放弃血脉相连的家人。
令清军感到意外的是,对面的明军阵营一直安静异常,并没有大军调动发出的巨大声响,也没有明军士卒去将营寨外的火堆破坏,看这情形,明军并没有夜袭的打算。
夜半子时左右,就在大部分清军士卒早已入睡,看守火堆的包衣们也感到心安的时候,如雷般的巨响响彻天际,二十门佛郎机的炮口几乎在同时冒出了橘红色的火焰,与黑夜融为一体的弹丸悄无声息的向清军营寨内砸了过去。
崇祯八年
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
守护着篝火的包衣们听到炮声后,一个个犹如屁股上中箭的兔子一样,从地上跳起来后顺着营栅仓皇而逃。
寨墙上打着瞌睡的值哨清军士卒也瞬间惊醒过来,这时候已经不用吹响号角了,二十门大炮开火发出的巨响声隔着十里也能隐约听得到。
清军大营东北方不远处的辎重营内,负责看守的一千名清军也被惊醒,在甲喇章京的指挥下开始布防,以防止明军对粮草重地进行偷袭。
和衣而睡的阿巴泰在第一次炮声传来时便从床上跳了起来,匆忙之中他随手抓起枕边的头盔扣在头上,然后疾步出了营帐。
出了营帐后,阿巴泰就着帐外亲卫点起的火把四处打量一眼,看到一队队清军正迅速从营帐中跑出,然后在火把的照耀下向各自牛录额真的旗帜下聚拢,阿巴泰不由得微微地点了点头。
多年来征战不断的八旗子弟并未因半夜的紧急情况乱了阵脚,士卒们没有丝毫慌乱紧张的现象发生。
在明军佛郎机炮的两轮轰击过后,清军正面的营栅和营门变得支离破碎,营寨土墙上值哨的清军,除了几个倒霉鬼没有来得及下来而殒命以外,其余的早就下来后蹲伏在了麻包筑起的矮墙后面。
在佛郎机炮的掩护下,一千名刀盾手持盾保护着数百名民壮,手持巨斧大锯行至清军营栅前展开了破拆行动。
这个时期的清军对于立营向来不重视,包衣们埋设的营栅也是深浅不一,也并不牢固,辎重营的民壮们没费多少时间便将正面的营栅清除一空。
由于佛郎机弹丸连续不断地从空中落下并四处弹跳,阿巴泰并没有下令对明军的破除行动加以阻止。
相反,他希望明军在破坏营栅后冲过来,那样清军的两千名弓手就会给明军造成重大杀伤。
趁着佛郎机炮的炮膛还未发烫的当儿,民壮们回撤后营,白杆兵的两千弓弩手在篝火的照亮下列阵上前,向前面几道处在射程范围内的矮墙开始了盲射。
两千支长箭和弩箭腾空而起,在飞出了四五十步后掉头向地面扎了下来,三棱长箭白色的雕翎在火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醒目。
箭雨覆盖之下,前面两堵矮墙后面蹲伏的汉军旗士卒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由于弓弩的射速极快,短短数十息之内一万余支弩箭便将大片区域覆盖,位处其中的清军根本来不及采取躲避跟遮挡,反应快的搬起身前的麻包当做了盾牌,反应慢的便倒在了箭雨之中。
当白杆兵的弓弩手射完八轮撤离后,数百名汉军旗士卒已是中箭身亡,每具尸体上面都是插满了弩箭。
此时配合弓弩射击的佛郎机炮也停止了怒吼,炮手们停止了弹药的装填,等待着炮膛的冷却。
营寨内的清军都在凝神静气的等待着接下来明军步卒冲锋,伤亡不大的弓手们弯弓搭箭,虽是准备给明军营头痛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营寨前的篝火因为缺乏燃料,火焰越来越小,映射的范围也逐渐缩小,但那种大队步卒列阵前行的声音却并未响起。
等待片刻之后,尚可喜与阿巴泰商议之后,当即下令先将伤亡者拖拽到后面,免得影响稍后的大规模拼杀。
可是直到汉军旗的士卒把尸体拖开、佛郎机炮的弹丸大致搜集到一起、明军射来的弓箭收拢起来,这一系列的举动全部完成之后,等待中的明军步卒依然没有现身。
随着营栅外的一堆堆篝火陆续熄灭,整个大地重新被夜色笼罩起来。
在与尚可喜简单商议过后,阿巴泰断定这是明军的疲敌之计,毕竟在夜晚视线不明的情况下,派大军夜袭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小的。
于是他下令挑选包衣重燃篝火,然后留下一千人在矮墙后值守,主力全部回营帐内歇息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