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 第96节

郑长生手忙脚乱的才算是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心里暗暗的窃喜。

咱还是很聪明滴嘛,这一套流程完成的行云流水,没有一点的不对,可是咋感觉怪怪的呢?

老朱都忍俊不禁乐出声儿来了?

鹅考,不会是老子把礼仪给弄错了吧?他低头伏在地上心里犯开嘀咕了。

“起来吧,郑家小郎,抬头看看老夫是谁?”朱元璋走到郑长生的面前,轻轻的用脚踢了郑长生的撅起的屁股。

“额,感谢皇上龙足踢屁股之恩。

小民这次回家可以给娘亲说了,以后在犯错惹她老人家生气,就不能在用鸡毛掸子打人家的屁股了。

这是皇上您老人家龙足踢过......的......的.......朱老伯,您怎么在这儿?”

郑长生最后的那一问,简直是尖着嗓子叫出来的。

老朱很满意郑长生的表现,跟他预想中的差不多。

这小家伙见到自己都傻眼了,以至于连宫中不能大声喧哗的规矩都给忘了。

看现在呆若木鸡,摸不着头脑的傻样儿,真是乐死老朱了。

大内亲军都督府都指挥使毛骧,从皇极殿的阴暗处幽灵一样的出现在郑长生面前:“大胆,君前面前失仪乃重罪......”

第149章 好一块试验田

第0149章好一个试验田

郑长生怎么会不知道什么是失仪?这是他故意装出来的。

不这样不足以彰显他的惊讶之情,这都在他心里演示过N多种情形了。

不过就是没有想到老朱会亲昵的踢他的屁股。

老朱都没把俺当外人,你个老毛这不是六个手指头挠痒痒多此一举吗。

毛骧跟随在老朱身边多年的老人了,就连去郑家庄园的这么多次,他都是跟在老朱的身边。

有多受老朱的赏识就可见一斑了。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被老朱赏识,而是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多嘴,下去!”

额,毛骧顿时心里觉得如芒在背,冷汗唰的一下子就下来了。

皇上又多久没有用如此凌厉的眼神看他了,他心里是有数的。

可是这次却为了郑长生这个孩子,对自己这样,骇的他心惊肉跳。

皇上的脾气越来越摸不透了。

看着毛骧退出去后,老朱用大手摸了摸郑长生的小脑袋:“怎么,不认识朱老伯了咋滴?

告诉你,朱老伯就是皇帝,皇帝就是朱老伯。”

郑长生故作呆萌的想了一下:“那现在您是皇帝还是朱老伯?”

“哈哈......”老朱仰天大笑,好半天才道:“你这孩子,当然是朱老伯咯。不用拘束,就当做是在你家,把朱老伯皇帝的身份抛开,就当成是朱老伯又去你家讨吃的去了。”

好吧,这可是你让咱这么做的,反正咱也不想动不动的就磕头,太吃亏了。

“嘿嘿,皇上朱老伯,您老可是把小子蒙在鼓里了。

怎么也不会想到您老竟然是咱大明的洪武皇上,四哥,哦不,四皇子每次说起您的时候,都是一副敬仰之情,搞的小子都对您老崇敬不已。

可是咋滴也没想到,小子竟然和皇上早就认识了。”

朱元璋呵呵一笑,就如同一个邻家大叔一般和蔼,拉过一把椅子给郑长生道:“既然咱们都是老相识了,那就坐下说话,不用拘束好好的唠扯唠扯。”

老朱心里满心的欢喜,之前梦中金莲童子的应验,他第一次见到郑长生的时候就这么认定了。

现在又得知郑长生竟然是一位隐士大能的传人,脑子里装着许多稀奇古怪的理论,这些都将是对他治国有大用的。

怎么能不令老朱欣喜若狂?

上天赐下金莲童子助我大明,我竟然就这么的傻傻的丢在一边,不加以利用,这实在是愧对上天的厚爱啊。

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了。

闲聊几句后,果然如同郑长生所料想的那样,老朱话锋一转就扯到今天他跟刘伯温的那番论述上了。

“郑家贤侄,咱也不拿你当外人,你也别拿咱当皇上。你跟我那四小子关系不错,这咱都看在眼里。

你就当咱是寻常的同学的父亲,一个长辈来看就行。

话说,你能把今天你说的《商法》写出来给咱看看不?还有关于商业大兴的一些个条陈你也给咱写出来。

你不知道,当咱听到你这番话的时候,心里有多高兴。

可是朝中大臣不以为然,咱很想跟他们辩论一番,但是奈何不得要领,说不过他们,只得作罢。

要是你写出来,咱看了后,定当驳斥的他们哑口无言。”

郑长生心下一动,看来皇上对商业的事情很有兴趣,这是一个好的兆头,不过可不能急于求成啊。

“皇上,哦不,皇上老伯。额,小子孟浪了。

写的话我可以写出来,不过小子有别的话要跟您老讲。”

朱元璋摸着下巴,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郑长生:“说,尽管讲,只要是能对咱大明有用的,不要在乎什么常规不常规的。

咱要的是一个铁打的江山,不是迂腐的臭规矩。”

“是这样的,小子当初说这话的时候,只不过是想要单独的和四皇子一起赚点钱财。

可是没有想到竟然惊动了这么多的人,还有过重农抑商这一问题的争论。

自从我恩师方克勤协同刘伯温大人过府和我交谈后,我就又想了想。

似乎我没有把我郑家先人所著之书领会透彻,想的有点狭隘,有点自私自利。

经过我再三思索后,又发现了天大的秘密。”

“什么秘密,快说。”

老朱催促道。

“我跟四皇子经营乃小道耳,假如这生意有皇上您来做,这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哦,怎么说?”老朱激动毁了。

郑长生决定毫不隐瞒的和盘托出自己心里所想。

“皇上,其实臣的主题思想还是要商业大兴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机会。

不至于把老百姓困死在土地上,要是商业大兴的话,那商税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容后我会把各项的数据,连同商法写给您。

可是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所有人都不认同这个观点。

那么问题就来了,皇上能用一人之力硬抗天下所有人吗?那显然不太现实。

天下读书人悠悠众口,史笔如刀,那是真的能刻骨剜心的。

所以,小子才建议您来做这生意。当然您不用出面,有小子出面即可。

这样既可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也可以当做一块试验田。

如果小子这个生意做成了,见到成效了,您在出面说明此事。

在京师范围内试行鼓励经商,如果在成功的话,那就可以天下颁行了,因为有了前车之鉴,那所有人都不好在反驳什么,您说对吧?”

朱元璋一拍大腿:“好一个试验田,你说的在理。咱就说嘛,这注意是你想出来的,肯定有解决的办法。

有了一块成功的试验田,那朝堂的那些人就不好在反对了吧?”

老朱嘿嘿的笑了起来,看样子心里是很舒爽的。

郑长生很想把关于一只羊的应用讲给他,可是一想,还是算了吧。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有多严重,会对大明的小农经济造成怎样的冲击,那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现在老朱看样子有点急于求成的样子,这可不行。

还是等到时机成熟了再说吧,目前是要经营好这一块试验田,协助老朱推行商法,大兴农商恢复国力才是主要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之,否则就是过犹不及了。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否则还真是成了贪多嚼不烂了。

第150章 国民凝聚力

第0150章国民凝聚力

朱元璋心头的疑虑和忧思一瞬间就豁然开朗。

郑长生在他心头的位置又悄然上移了一点点,虽然只是一点点,可是已经挪到心尖尖上了。

有了这块试验田的成功,将来或许就可以施行郑家先人著作中的高深治国术。

郑长生所言,虽然都是以孩子口紊说出来的,但是这些东西,老朱可不认为是郑长生所能领悟到的。

这一定是那位郑家先贤在书中言明的。

好吧,那我大明的新征程,就从这一块试验田开始。

老朱并不是傻子,他有着一种对于农民天然的怜悯之心在内。

只要是能够让农民吃饱饭,只要是让农民不再过卖儿鬻女的凄惨日子,他什么都愿意尝试。

无他,他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父母惨死的悲壮是他心头一直挥不去的阴霾。

做了皇帝,他更懂得农民的力量。

他就是借助农民的力量推翻暴元,打败各路诸侯才取得天下的。

是以,他格外的优待怜悯农人。

但是也开国有几年了,可是农民依旧是吃不饱肚子,国力依旧没有恢复,农民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怎么能不让他心焦?

这也是他听到郑长生和朱小四两人对话后,就急忙召见李善长他们几个重臣商议的原因。

但凡是能够让国力上升,但凡是能够不伤农,有利于农的事情他都想试试。

可是当他把从郑长生那里听到的事情,跟他的大臣言明后。

却得到的是意想不到的反对,而且反对的无以复加。

读书人尊崇孔圣人,尊从以往历朝历代的治国方略,他们都是一脉相承的。

可是老朱则不然,起兵的时候大字也不识得几个,就是现在勤加学习也才粗通文墨,但是一手的臭字儿,很是为人诟病。

但是他一直是在学习中成长,一直是在变化成长中的。

他的思维就比较开阔,就没有文人那种臭傲娇的劲儿。

首节上一节96/8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