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墨客 第544节

那个时候名列三甲,意气风发,一帮好友相约共饮。

那是何等的畅快?本以为高中后会一展所长,施展胸中的报复,为国效力。

可是谁料想,这十几年来辗转多地,始终没能有什么大作为。

当初立下的雄心壮志,早被折磨的凌乱不堪。

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可奈何他朝中无人,而且他所任职的地方都是一些偏远的地区。

一次比一次偏远,真可谓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都被发配到辽东苦寒的虎山县了,在要是不能入庙堂的话,他真的是要心灰意冷了。

眼看半生蹉跎,可是却一事无成。

这种煎熬,对一个为官的人来说那是致命的打击。

他有时候很想走一走好友周明通的门路,但是大家同样都是御史出身,况且那个时候周明通还不如他。

又同样的被外放出京,可是人家现在是混的风生水起,而自己呢?

真是羞于出口,他张不开这个嘴,也鼓不起勇气。

他在跟周明通的通信中了解到,周明通的发迹,完全是得利于最近几年崛起的永和伯爵。

别看人家年纪小,可是在皇上面前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大红人。

比一般的皇子在皇上面前都受宠。

这一次当胡沁得知永和伯爵郑长生,奉命出高丽,途径他虎山县的时候,他的心思就活泛了起来......

~~

县衙的内宅,一着居家服饰的美妙妇人,环佩叮当的迎接了出来,搀扶着胡沁入了内室。

如果有人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这个妇人就是引得永和伯爵郑长生前往家中观看的人。

”老爷,永和伯爷没看出什么破绽吧?妾身可是紧张极了。“

那妇人轻轻的依偎在胡沁的怀里,有些担忧的说着。

胡沁叹了口气:”唉!真是愧对圣贤,也愧对夫人啊。

为夫这么做,也是逼不得已。

你说,你跟着我这些年颠沛流离的东奔西走,没有过几天安稳日子。

说到底,还不是为夫朝中无人可依靠?

那些跟我同榜同年的人,你看看现在一个个混的是风生水起。

何也?

他们或多或少的在庙堂之上都有依附的人,有人为他们说话,就算是偶有小错,也有人为他们粉饰太平。

可是为夫呢?

唉,不说也罢。

这次为了能够引起永和伯爷的重视,让夫人抛头露面,着实是苦了你了。“

胡沁说到这里,眼眶湿润了。

”夫君说的哪里的话,夫妻本是连理枝,应该同气连枝的,只要能够让永和伯爷对夫君高看一眼,能够让夫君早日进入皇上的视线,妾身做的这些小事儿不算什么。

只希望夫君能够早日实现胸中的抱负!“

说到这里,妇人有些哽咽起来。

胡沁和老婆,相视无语凝噎......

翌日,天一大早。

大雪纷纷扬扬的又开始下了起来,胡沁如往常一样,早早的起了床。

匆匆的用过早饭,带着县衙的差役,开始巡视虎山县城。

”张师爷,这雪似乎下的比往年都要大,要早做防范才是啊。看看有房屋不堪重负的家庭,都送去济困院,朝廷每年拨那么多的银子,可不是让济困院吃闲饭的。

通知他们,行动起来。“

”是,老爷!“张师爷答应一声,策马离去。

胡沁这些年都在底层任职,对这些突发灾害还是有应对心得体会的。

这场雪从黎明十分下到现在已经是有一尺多深了。

可谓是他生平所未见到过的。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是他是在位者,尽管位置不高,可不管怎样也是一方之父母官啊。

饶是他心中郁郁不平,为自己的不得志而苦闷,可是该做的工作还是不敢落下的。

~~

鸭绿江畔的锦衣卫驻地。

郑长生和武云照两人发愁起来,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阻断了接下来的行程。

雪照这种态势下起来,还真不知道道路能否通行?

况且,离高丽最近的隘口距这里还有两日的行程。

道路难行这还是次要的,主要是怕迷路了就麻烦了。

这样的大雪下过之后,四野一片皑皑白雪,能分的清楚道路才见鬼了呢。

这可如何是好?

郑长生是一阵的头皮发麻。

”伯爷,要不给皇上去一道奏疏,言明我们被大雪所阻之事,请皇上决断?“

武云照也是一筹莫展。

遇到困难就解决,怎么能动不动的就请示呢?这很显然不是郑长生的处事风格。

郑长生可不想做这等愚忠的人。

事事都等着请示,那事事也做不成。

要知道这要真是在战场上的话,战机可是稍众即逝的,靠请示,什么都别想了。

不行,不能坐以待困啊。

郑长生背着手在中军大帐里来回的踱步。

就在这个时候,郑小刀急匆匆的闯了进来。

“少爷,辕门外面有个商人求见。”

武云照眼珠子一瞪:“乱弹琴,这都什么节骨眼上了,没看伯爷正在为大军开拔之事发愁呢吗?

怎么会有这闲工夫见一个商贾?

让人把他打发回去,告诉他,伯爷没空,也没精力召见他。”

郑小刀:“武大人,那商贾说有紧要的事情要面见我家少爷。”

武云照:“什么紧要的事情,难道还有比应付眼前的大雪,还要紧要的吗?”

郑小刀语塞了半天:“是属下的失误,我这就出去打发他回去。”

他刚要走,郑长生突然叫住了他:“小刀,那商人是做什么生意的?”

“额,回少爷,是粮商。”

郑长生猛然间转过身:“等等,让他进来,我有话要问他!”

第679章 商贾余光辉

粮商余光辉的生意做的不可谓不大,其在辽东重镇都有分号粮铺。

他也是最近几年新近崛起的商贾之家。

要是放在以前啊,他都不敢想朝廷回放开对商贾的控制。

众所周知,商人的地位普遍不高。

天下四民,士农工商,商是垫底的。

尽管是财富巨万,可是地位低下,寻常百姓可以穿丝绸,但是他们却不可以。

无他,这是儒家士人统治下的结晶。

儒家认为商人不事生产,却可以利用倒买倒卖,积累巨额家资。

这在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构架之下,是毒瘤一样的存在。

当然,这是不通经济之道的儒家想当然的认为。

其中就算是有经国治世的人才发现了这些,可是也无法改变这一结局。

这也就是后世穿越来的郑长生,碰到头一次当皇帝的老朱。

一个是有知识储备,一个是病急乱投医,只要是能够使国泰民安的法子,都愿意试一试的。

这两个人一拍即合之下,商贾之束缚,就这么无声无息的给解除了。

于是商贾大兴,经济慢慢的盘活了起来。

有商之带动,各类手工业逐渐兴起,现在的大明从经济结构上来看,已经不单单的是小农经济了。

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提前到来了。

朝廷通过对商贾征税收,国库丰盈起来。

百姓通过自由买卖,口袋里的余钱也多了起来。

这不正是老朱所希望的吗?

是以,商贾的经营范围逐渐的放开,现在由于土豆的出现,对于粮食的买卖也开放了。

作为辽东最大的粮商,余光辉的商业眼光不可谓不独到。

他有自己的圈子和人脉网络,也有自己成熟的商道。

这次永和伯爵奉命前往高丽,这消息是瞒不住的,商贾们谁不想从朝廷大军身上赚一桶金?

可是这也得看胆魄和眼力。

钱不是那么好赚的,俗话说富贵险中求,不想冒险,还想赚大钱,这是不可能的。

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哪里会有?

是以,这一次,余光辉联合了许多的商贾,这次花费重金疏通官场,只为求得能见永和伯爵郑长生一面。

他相信,只要能够见到永和伯爵,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能够说服永和伯爷跟他合作的。

可是,让他伤心的是,永和伯爷似乎对商贾不太感冒。

首节上一节544/802下一节尾节目录